学术投稿

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云云;何红;张晓义

关键词:糖尿病足,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100例糖尿病中、高危足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0例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9.30±7.76)分,88%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照顾者健康状况、自觉病情严重度、空腹血糖、职业、支付能力。[结论]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明显,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便携式体温计甩筒

    体温计是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工具由于医院内部,尤其是住院部的体温计使用频繁且量大,护士们每日需多次测量多个病人的体温,需要一次准备许多个体温计,而体温计在使用前,一般要将体温计内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对每个体温计一一准备,显然很不方便,耗时较长,效率低,另外,单个用手捏着甩也不安全,温度计容易滑落摔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了一种便携式体温计甩筒,具有结构简单、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秋凤;叱干潇斐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ATC 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诊断、培训、督导(ATC)培训模式在临床护理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全院护理继续教育培训中引入 ATC 培训模式,以2012年9月—2013年9月传统培训模式作为对照。从护士和培训师满意度、培训护士对内容掌握度、培训护士积极性、护士长和医师对护士工作态度与能力以及住院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价 ATC 培训模式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结果]与传统模式相比较,采用 ATC 培训模式后护士和培训师满意度、护士长和医师对护士工作态度与能力评价、住院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培训护士理论考核合格率较上一年度提高了11.2%,技能考核合格率提高了9.1%;培训护士积极性调查中问卷回收率达到86.4%,出勤率达91.4%,说明护理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明显提高。[结论]ATC 培训模式可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作者:张红梅;郭庆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全膝置换术后负压引流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负压引流强度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病人双盲随机分为高负压引流组和低负压引流组,记录两组病人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负压引流组切口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低负压组(P =0.034),而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高血压、输血量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与低负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高负压引流安全可靠利于伤口引流。

    作者:史一欣;董顺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脊髓损伤病人膀胱测压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症状与血压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病人膀胱测压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症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17例 SCI 病人进行膀胱测压检查,分为有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组(AD 组)与无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组(SAD 组)。统计两组测量前收缩压、测量前舒张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收缩压升高速度、舒张压升高速度并比较。[结果]AD组和SAD组的舒张压升高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测量前收缩压、测量前舒张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收缩压升高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AD 组舒张压升高速度较 SAD 组高。[结论]脊髓损伤病人膀胱测压时有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人的舒张压升高速度高于无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人。

    作者:袁丽秀;苏义基;应燕萍;张莉;陈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调查60例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镇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状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门诊60例中重度癌痛病人,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利用简明疼痛调查量表(BPI)及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OL C30)对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病人药物治疗后疼痛数字强度分级法(NRS)评分较治疗前低(P <0.05)。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嗜睡、瘙痒等,QOL C30量表6项功能指标及总体健康、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及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后两阶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癌痛病人治疗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应得到长期关注。

    作者:施如春;吉爱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橙皮在微血管减压术后恶心与呕吐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橙皮对微血管减压术(MVD)后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 MVD 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以常规方法控制症状,研究组加以橙皮蘸取少量新鲜橙汁置于口唇处。持续观察两组病人术后24 h 发生恶心、呕吐的人数,比较两组恶心、呕吐程度评分,总结疗效。[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严重程度较轻(P <0.05),研究组病人术后第2日食欲恢复良好。[结论]橙皮对M V D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吕燕;陆婷;常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改良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肺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期 COPD 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予传统的呼吸训练,即腹式呼吸与缩唇式呼吸;观察组实施改良后的呼吸操,在传统呼吸训练的基础上综合了体能与耐力训练,实施“行走四步呼吸操”。统计病人出院6个月再发作次数及再次住院时间,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估病人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呼吸训练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病人再发作次数、再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1个月CAT 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 CAT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 CAT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改良呼吸操训练呼吸的方法便捷,使病人更易接受,有效改善了肺功能,减少了发作次数,缩短了住院天数,提升了生活品质。

    作者:余艳;韩金辉;蒋春燕;杨慧敏;崔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递增式喊数法配合拉玛泽屏气用力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递增式喊数法配合拉玛泽屏气用力在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宫口开全后在屏气用力时采取递增式喊数法联合拉玛泽屏气用力,对照组宫口开全后按常规方法指导产妇向下屏气用力使用腹压。比较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心理变化、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 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会阴侧切5例、新生儿窒息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产时恐惧心理明显减轻(P <0.05)。[结论]递增式喊数法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保持屏气用力时间,降低对分娩的不适感,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有效的助产方法。

    作者:袁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五家渠市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谱分析

    [目的]通过五家渠市辖区慢性疾病发病情况调查,了解五家渠市居民慢性病疾病谱,为政府部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防控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523名五家渠市社区居民的调查资料,采用 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523名社区居民中,慢性病患病人数为918例,其中男485例,女433例,分别占患病人数的52.83%和4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 >0.05),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55岁人群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慢性病疾病谱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慢性胃肠疾病、骨关节及椎间盘疾病。[结论]五家渠市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慢性疾病上升的重要原因,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及社区医疗服务刻不容缓。

    作者:刘红;关泉峰;潘戈英;李永江;李红梅;穆继玉;秦亚萍;双卫兵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实施俯卧位通气的疗效观察与风险管理

    [目的]观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实施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规范俯卧位通气期间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对8例中重度 ARDS 病人实施了俯卧位通气,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血气分析以了解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计算氧合指数(PaO 2/FiO 2)以及治疗前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俯卧位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结果]8例病人共实施41例次俯卧位通气,41例次俯卧位通气中35例次(85.37%)PaO 2/FiO 2较前上升,29例次(70.73%)上升幅度超过10%。俯卧位通气后给氧浓度明显下降,PaO 2、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 <0.05),PaCO 2较前下降(P <0.05),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风险事件14例次,5例存活(62.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中重度ARDS 病人的氧合,但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充分的评估,管道维护,病情监测、气道管理、胃肠道管理、皮肤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美兰;王小燕;徐静;严颖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信息支持对住院艾滋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艾滋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选的120例艾滋病病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于入院当天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估心理健康状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医护人员提供的一般指导,干预组接受与病人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出院时应用 SCL 90重新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艾滋病病人住院期间进行信息支持干预,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

    作者:邓英丽;潘彩芳;韦文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责任制分组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分析其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30名护理人员分为10个责任小组,每组由1名组长、2名组员共3名人员组成,责任组负责本手术专科的器械配合与巡回配合工作、特殊器械仪器的准备工作、术前讨论、护理查房、健康宣教等工作,制定规范的责任制分组配合专科手术。将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20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未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20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为手术病人、手术医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对比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前后各项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运用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责任制分组护理模式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结论]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工作,提高了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张琼;曾雪彬;李小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以临床综合能力为导向的本科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目的]改进护理教学,培养具有临床综合能力、符合护理岗位需要的准护士。[方法]以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教学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方法;教改组采用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参照自行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分布量化指标实施管理,并改革课程考试和毕业考试。[结果]教改组学生对改革的赞同率为82.1%~96.6%;教改组在毕业成绩、获奖人次、优秀实习生人数、就业医院等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能力要素考评各项目难度系数0.632~0.740,区分度为0.304~0.680。[结论]教改组学生对改革的赞同率高,能力要素考评的难易度适中,区分度良好;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改革考试方式,可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和素质。

    作者:敖薪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不留盲区的采样方法在呼吸管路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后不留盲区的监测采样方法的效果,有效控制呼吸管路清洗质量。[方法]将60套清洗消毒后的呼吸管路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套采用不留盲区的采样方法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对照组30套采用常规的采样方法进行清洗质量监测。[结果]研究组用 ATP 方法监测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6.7%,细菌培养方法监测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4.4%;对照组用ATP 方法监测的清洗质量合格率100.0%,细菌培养方法监测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后不留盲区的监测采样方法,能够不留死角地对呼吸管路清洗质量进行监测,降低因呼吸管路清洗不合格而引起的呼吸性疾病,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国风;左疆萍;张志勇;李淑玲;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免缝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缝合固定和免缝固定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导管移位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放置蝶形固定翼,在蝶形固定翼的两侧缝线固定;试验组采用免缝导管固定方法,外加一条特制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情况、外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培养结果、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及导管移位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 P =0.015);两组病人导管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1,P =0.171)。[结论]免缝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效果良好,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具有很好的粘贴力,有效防止导管移位,适用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固定。

    作者:陈少珍;冯黎;陈利芬;成守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模块教学方式在基层医院 CCU 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26名心血管内科工作两年以上的护士进行 CCU 护士培训,聘请院内外专家给予理论授课6个月240学时,之后在 CCU 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各轮转3个月。采用边工作边学习、自学与集中授课、案例教学法、床边教学法、亚专业课程的主修和辅修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 CCU 专科护士培养后,CCU 专科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P <0.01),培训后综合能力自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基层医院CCU 专科护士培训中实施模块式教学具有可行性,能较好地提高 CCU 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受训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应根据需求开展有效可行的护理科研规范化培训。

    作者:王志娟;王正中;冉华;冯翠萍;杨秀梅;刘亚玲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护理本科生实习期间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处于临床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2006级7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实习第1个月总分高,实习第3个月总分低;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在2.5分以上;在实习第3个月护理本科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积极应对方式高于国内常模、消极应对方式低于国内常模;职业价值观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临床实践行为、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较高,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相关。

    作者:郭闯;王丽芹;徐乃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在《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在《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科生9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前及教学后1周、3个月应用护理专科实习生常见护患沟通障碍场景沟通情况调查问卷及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护患沟通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作者:单玉香;王松韬;唐凤平;刘佳;李静;雷金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甲状腺手术后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甲状腺手术是头颈外科常见的手术,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术后复发率一直是临床工作的关注点,临床注意力开始倾向手术后疗效的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与处理,并意识到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要想获得可靠疗效必须加强手术后管理。临床观察发现,做好手术后规范化管理,建立病人随访档案,提高病人术后服药的依从性,掌握病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佳时机和剂量调整,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降低其复发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玲;李会政;崔玲;刘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单体纳米银溶液直接疗法用于鼠压疮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单体纳米银溶液(Nano silver)对大鼠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15只 Wistar 大鼠在胫骨隆突内侧建立Ⅱ期压疮模型,共30处创面。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处压疮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治疗,观察组将创面直接暴露于330 mg/L 浓度的单体纳米银溶液中,评价两组的创面愈合率及组织学定量评价分数。[结果]对照组大鼠存活4只,死亡1只,压疮创面标本8处;观察组大鼠全部存活,创面标本10处;创面愈合率和组织学定量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相比传统治疗,压疮创面直接暴露于单体纳米银溶液治疗方案可更快促进创面的愈合,有效防治大鼠压疮继续发展。

    作者:曹娟;李秀云;隋晓娜;李春兰;唐静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