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研究

施如春;吉爱军

关键词:癌症, 疼痛, 生活质量, 护理
摘要:[目的]调查60例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镇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状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门诊60例中重度癌痛病人,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利用简明疼痛调查量表(BPI)及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OL C30)对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病人药物治疗后疼痛数字强度分级法(NRS)评分较治疗前低(P <0.05)。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嗜睡、瘙痒等,QOL C30量表6项功能指标及总体健康、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及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后两阶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癌痛病人治疗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应得到长期关注。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调查60例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镇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状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门诊60例中重度癌痛病人,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利用简明疼痛调查量表(BPI)及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OL C30)对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病人药物治疗后疼痛数字强度分级法(NRS)评分较治疗前低(P <0.05)。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嗜睡、瘙痒等,QOL C30量表6项功能指标及总体健康、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及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后两阶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癌痛病人治疗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应得到长期关注。

    作者:施如春;吉爱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实施俯卧位通气的疗效观察与风险管理

    [目的]观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实施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规范俯卧位通气期间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对8例中重度 ARDS 病人实施了俯卧位通气,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血气分析以了解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计算氧合指数(PaO 2/FiO 2)以及治疗前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俯卧位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结果]8例病人共实施41例次俯卧位通气,41例次俯卧位通气中35例次(85.37%)PaO 2/FiO 2较前上升,29例次(70.73%)上升幅度超过10%。俯卧位通气后给氧浓度明显下降,PaO 2、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 <0.05),PaCO 2较前下降(P <0.05),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风险事件14例次,5例存活(62.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中重度ARDS 病人的氧合,但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充分的评估,管道维护,病情监测、气道管理、胃肠道管理、皮肤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美兰;王小燕;徐静;严颖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模块教学方式在基层医院 CCU 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26名心血管内科工作两年以上的护士进行 CCU 护士培训,聘请院内外专家给予理论授课6个月240学时,之后在 CCU 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各轮转3个月。采用边工作边学习、自学与集中授课、案例教学法、床边教学法、亚专业课程的主修和辅修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 CCU 专科护士培养后,CCU 专科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P <0.01),培训后综合能力自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基层医院CCU 专科护士培训中实施模块式教学具有可行性,能较好地提高 CCU 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受训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应根据需求开展有效可行的护理科研规范化培训。

    作者:王志娟;王正中;冉华;冯翠萍;杨秀梅;刘亚玲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应用到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后手术室外来器械不合格率从12.41%降到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医生对外来器械的满意度从85.93%提高到9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应用到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手术室外来器械的合格率,增加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张莹莹;唐美玲;杨鑫鑫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老年人模拟体验教学在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老年人模拟体验教学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待老年人态度的影响,探讨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方法]采用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对110名参加四川省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分别于老年人模拟体验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学员模拟体验前 KAOP 总分为99分~194分(150.92分±18.91分),>136分的96人(87.27%);模拟体验后 KAOP 总分为100分~207分(164.00分±20.35分),>136分的101人(91.82%);模拟体验前后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学员 KAOP 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2,P <0.05)。[结论]运用老年人模拟体验教学培训老年专科护士,可改善学员对老年人的正向态度。

    作者:黄兆晶;张雪梅;陈茜;胡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100例糖尿病中、高危足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0例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9.30±7.76)分,88%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照顾者健康状况、自觉病情严重度、空腹血糖、职业、支付能力。[结论]糖尿病中、高危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明显,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云云;何红;张晓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五家渠市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谱分析

    [目的]通过五家渠市辖区慢性疾病发病情况调查,了解五家渠市居民慢性病疾病谱,为政府部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防控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523名五家渠市社区居民的调查资料,采用 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523名社区居民中,慢性病患病人数为918例,其中男485例,女433例,分别占患病人数的52.83%和4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 >0.05),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55岁人群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慢性病疾病谱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慢性胃肠疾病、骨关节及椎间盘疾病。[结论]五家渠市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慢性疾病上升的重要原因,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及社区医疗服务刻不容缓。

    作者:刘红;关泉峰;潘戈英;李永江;李红梅;穆继玉;秦亚萍;双卫兵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护士分层进阶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人员及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护理人员分层设置、分层培训、分层分组排班、分层考核等管理,使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量表和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短式量表对分层管理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神经内科病房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士满意度较实施前各维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人满意度较实施前各维度也有所提高,显著表现在对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科研成果较分层管理实施前明显增加。[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明确了各层级岗位职责,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分层级人才培养及考核有利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实现护士病人双满意。

    作者:冯灵;汪锐;杨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在《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在《人际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科生9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护患沟通情景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前及教学后1周、3个月应用护理专科实习生常见护患沟通障碍场景沟通情况调查问卷及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护患沟通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作者:单玉香;王松韬;唐凤平;刘佳;李静;雷金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护理本科生实习期间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处于临床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2006级7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实习第1个月总分高,实习第3个月总分低;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在2.5分以上;在实习第3个月护理本科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积极应对方式高于国内常模、消极应对方式低于国内常模;职业价值观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临床实践行为、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较高,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相关。

    作者:郭闯;王丽芹;徐乃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改善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护能力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护能力的成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病人95例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随访及电话随访等过渡期护理,观察干预前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变。[结果]干预后病人的综合自护能力得分为(72.05±9.04)分,明显高于干预前(40.63分±1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894, P <0.01);干预后“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的了解”“自理能力”“自护实践能力”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0.73±6.18)分、(27.20±4.79)分、(24.13±5.79)分,高于干预前的(8.30±7.53)分、(17.86±6.49)分、(14.45±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护能力的显著提高。

    作者:代璐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改良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肺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期 COPD 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予传统的呼吸训练,即腹式呼吸与缩唇式呼吸;观察组实施改良后的呼吸操,在传统呼吸训练的基础上综合了体能与耐力训练,实施“行走四步呼吸操”。统计病人出院6个月再发作次数及再次住院时间,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估病人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呼吸训练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病人再发作次数、再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1个月CAT 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 CAT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 CAT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改良呼吸操训练呼吸的方法便捷,使病人更易接受,有效改善了肺功能,减少了发作次数,缩短了住院天数,提升了生活品质。

    作者:余艳;韩金辉;蒋春燕;杨慧敏;崔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应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首先查阅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的有关文献,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诊疗规范制订出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评价初选指标。应用 Delphi 专家问卷法对初选的指标进行两轮函询,筛选出终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名专家进行函询,调查问卷回收率第1次为93.3%,第2次为96.4%,两轮调查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0.870;经研究小组集体评议终确立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评价指标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结论]上述指标的确定遵循了权威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医疗文件,符合目前麻醉恢复室护理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孙欲敏;王丽丽;张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胸痛”病人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评分和就诊效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就诊顺序、就诊秩序、就诊时间和服务质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病人在获得决定性治疗、医生接诊、开始用药和相关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应用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管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及就诊处理效率。

    作者:李苹;黎春常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一种便携式体温计甩筒

    体温计是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工具由于医院内部,尤其是住院部的体温计使用频繁且量大,护士们每日需多次测量多个病人的体温,需要一次准备许多个体温计,而体温计在使用前,一般要将体温计内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对每个体温计一一准备,显然很不方便,耗时较长,效率低,另外,单个用手捏着甩也不安全,温度计容易滑落摔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了一种便携式体温计甩筒,具有结构简单、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秋凤;叱干潇斐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延续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后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肝癌病人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射波刀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两组于出院前1周(干预前)、出院后3个月(干预后)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体力状况量表(ECOG)以及肿瘤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OL)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NRS 评分及 ECOG 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而 GWB 评分及 QOL 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干预后 ECOG 评分及 NRS 评分也有一定改善(P <0.05),但较观察组差。两组干预后 NRS 评分、ECOG 评分、GWB 评分及 QOL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有效减轻射波刀治疗后病人的疼痛程度、促进病人体能的恢复,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可有效提高病人的总体幸福感及生活质量。

    作者:卢幻真;吴发胜;练祖平;刘秋华;黄兰英;关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对社区老年人实施 PBL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满意度的影响,为建立高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和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本社区老年人2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采用 PBL 健康教育模式;主要评估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状况、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心理平衡、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和不滥用药物行为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和满意度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躯体感觉、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健康认识等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L 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提高老年人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洪艳群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脊髓损伤病人膀胱测压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症状与血压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病人膀胱测压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症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17例 SCI 病人进行膀胱测压检查,分为有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组(AD 组)与无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组(SAD 组)。统计两组测量前收缩压、测量前舒张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收缩压升高速度、舒张压升高速度并比较。[结果]AD组和SAD组的舒张压升高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测量前收缩压、测量前舒张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收缩压升高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AD 组舒张压升高速度较 SAD 组高。[结论]脊髓损伤病人膀胱测压时有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人的舒张压升高速度高于无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人。

    作者:袁丽秀;苏义基;应燕萍;张莉;陈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改良桂蜡热敷穴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桂蜡热敷双足涌泉穴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病人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给予改良桂蜡热敷双足涌泉穴法进行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增加,对照组和观察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1,P =0.030)。[结论]改良桂蜡热敷穴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作者:蚁淳;陈佩仪;金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免缝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缝合固定和免缝固定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导管移位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放置蝶形固定翼,在蝶形固定翼的两侧缝线固定;试验组采用免缝导管固定方法,外加一条特制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情况、外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培养结果、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及导管移位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 P =0.015);两组病人导管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1,P =0.171)。[结论]免缝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效果良好,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具有很好的粘贴力,有效防止导管移位,适用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固定。

    作者:陈少珍;冯黎;陈利芬;成守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