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

关键词:PDC A循环模式, 急诊科, 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1296名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能力问卷进行评测。[结果]急救态度和急救行为方面,自我效能高水平组的正确率高于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居民的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对方式与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呈正相关。[结论]专业人员及培训人员应注意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应对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良好应对方式的形成,终提高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水平。

    作者:李玉梅;郝正玮;赵雅宁;郭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不同洁净级别配液环境对配液质量的影响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 [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 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作者:罗彩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秀清;杜武英;方芳;白亚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家庭营养支持病人网络访视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网络访视及护理干预在接受家庭营养支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家庭营养支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利用网络访视平台对病人随时上传的营养状况和体质指标等信息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时监测与动态观察,随时调整营养支持配方,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营养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营养支持病人出院后实施网络访视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缩短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作者:黄迎春;王新颖;彭南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 U )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 U时间>48 h、每天排便≥4次的病人2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硼酸湿敷和锌氧油外涂保护皮肤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和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钱丹;曹燕;蔡亚萍;郭兰;沈益美;庄朋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病人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病人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 BREF)对病人进行测评,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帮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改善糖代谢及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蔡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认知现状

    [目的]调查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探索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关系评价表对330例病人和5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和病人对护患和谐程度、护患信任程度、护患关系平等与否的认知具有差异( P<0.05);护士遭受语言伤害和躯体冲突的发生率分别为63.28%和7.20%。[结论]病人对护患关系的认知明显好于护士,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较以往的研究好,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

    作者:丁荆妮;彭静玲;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黛芩化痰丸在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黛芩化痰丸在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60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黛芩化痰丸结合常规气道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使用黛芩化痰丸可稀释痰液,预防气道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洁;黄艳君;闭春丽;潘妍;张高炼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把赛君;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在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并比较患儿出院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出院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量表得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及出院后持续家庭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武晋萍;赵可;董艳;李灵先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在颅咽管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在颅咽管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咽管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依从性以及对医护综合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依从性(除自我尿量记录外)及医护综合满意度(除医生技术外)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咽管瘤手术治疗中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对医护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林叶;韦宇宁;卢桂花;霍瑞玲;罗昱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留诊观察患儿分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留观患儿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我院急诊留观室的212例患儿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的分值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流程。[结果]评分为0分~3分167例患儿中无一例转入重症监护室;评分为4分的11例患儿中1例转入重症监护室;评分5分及以上的34例患儿中有25例转入重症监护室。5分是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的佳截点。[结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具有反应患儿疾病危重程度的作用,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儿。

    作者:张佳燕;胡菲;张玉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悦;魏萍;姬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修改的北欧肌肉骨骼伤害问卷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23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足部肌肉骨骼不适的年发生率高;有运动习惯、工作满意度尚可是足部职业性肌肉骨骼不适的保护因子,沉重的工作负荷是足部职业性肌肉骨骼不适的危险因子。[结论]建议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满意度,养成运动的习惯,以减少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发生。

    作者:冉塬钰;吉辉;王永敏;谢艺;李国爱;代李;靳潇潇;黄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组织支持理论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组织支持理论对我院护士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降低护士离职率。[方法]选择我院在职的注册护士706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离职意愿和组织支持感。[结果]干预后我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提高,离职意愿降低。[结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降低离职意愿。

    作者:王育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无创机械通气COPD病人排痰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D )病人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20例行无创机械通气的C O PD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结果、自主排痰能力及COPD症状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呼吸频率、症状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aO2)和治疗96 h后自主排痰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促进病人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改善病人的通气状况。

    作者:周爱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