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女性乙型肝炎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同时患有盆腔炎和乙型肝炎的女性病人6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孕产史、妇科疾病史、对盆腔炎的认知情况及获得盆腔炎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乙型肝炎女性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和女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结论]女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殖健康问题较突出,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岳彩虹;王新华;曹嫚;胡旖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悦;魏萍;姬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作者: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关怀能力培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临床7个科室124名护士实施临床护士关怀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分级别、方式分层次、时间分阶段,培训前后使用关怀能力量表、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关怀能力得分、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关怀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临床护士关怀能力,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
作者:杨艳丽;刘忠俊;丁荆妮;陈华丽;徐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 [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 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作者:罗彩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以知信行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进行干预,使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遵医行为调查量表对病人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病人的遵医率、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知信行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作者:韩梅;田梓蓉;任晓波;南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对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病人通过营养支持、血制品支持治疗、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及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安全保护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后,病人未发生生命危险,病情趋于稳定。
作者:张带带;张丽;冯妍妍;崔振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的有效模式。[方法]以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的500名老年人、95名护理人员及我校700名护理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干预前的调查结果整合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老年护理学的综合成绩。[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服务质量、业务素质的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升;学生对学校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训课安排、见习安排、满足养老服务方面满意度和养老护理学综合成绩提高。[结论]在养老社会视域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云华;邓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桂林市社区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市社区的3000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桂林市社区CKD的发病率和知晓率均较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与肥胖均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开展广泛性的知识宣教并建立定期尿液检查制度,以降低CKD的发病率,提高疾病知晓率,争取佳预后。
作者:陈向红;阳兰;李丽连;李超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中药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在我科做健康体检的人员182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2人,观察组采取设计好的临床路径进行体检,对照组应用常规体检方法进行体检,比较两组体检时间、体检人员满意度和体检质量。[结果]观察组体检时间较对照组短,体检质量和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体检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有效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人员满意度和体检质量。
作者:马晓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教育效果。[方法]以2011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其对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的认知情况为基础制定教学方案,开展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理论教育及实践操作指导,在理论课程及实训结束后,比较授课前后学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教育后,护理本科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高于授课前(P<0.05)。[结论]开设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教育是增强护理本科生职业防护意识、促进安全规范的职业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
作者:金瑞华;郑丹丹;刘春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的一类常见病,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自觉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因此有很多病人至成年时才进一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方法为手术治疗,目前有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治疗及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后者较前者创伤小,除年龄过小或合并精神疾患等难以配合体位要求者,大部分病人采用局部麻醉即可进行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其风险较开胸手术大大降低,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急性溶血,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2006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共并发溶血7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梅惠;王乐乐;侯春英;黄文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培养助产专业学生护理软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1级专科助产专业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助产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软技能。
作者:苑芯瑕;邓开玉;吴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基层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主要来自于附近社区,大多数病情较轻的住院患儿,在完成当天的治疗后,常被家属擅自带回家。而将静脉留置针带回家,家属又担心出现脱管、出血等问题。因此,很多家属不愿使用留置针,不但对患儿的血管及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影响用药治疗、增加患儿痛苦、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为了满足家属将留置针带回家的需求,本研究对住院患儿带留置针回家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莲;利梅芬;陆敏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3D打印技术目前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将成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即将使人类进入“点击制造”时代。数字医学之父钟世镇院士奠定了中国数字医学发展的基础,在他的倡导下我国于2001年和2003年召开了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在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首次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2003年召开的第20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之后,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继承到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开发应用,数字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钟世镇院士基于数字医学提出了数字骨科的理念,为3D打印技术在数字骨科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制造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学科的密切合作,3D打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热门的新技术之一[2]。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骨科医学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对数字骨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骨科结合数字技术使传统骨科步入数字化时代,为数字骨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领一场新的数字骨科医学革命。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是数字骨科个性化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个性治疗的难题[3],它是利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取病人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实体模型、植入物及辅助器械,有效地提高疗效。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对8例骨科的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实行个性化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雪;吴荷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人证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人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试验组在高血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疗法,干预3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在干预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比较病人的阴虚阳亢证候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和12周后,试验组阴虚阳亢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试验组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阴虚阳亢证候呈好转趋势。[结论]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人的证候表现。
作者:魏虹;沈翠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在颅咽管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咽管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依从性以及对医护综合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依从性(除自我尿量记录外)及医护综合满意度(除医生技术外)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咽管瘤手术治疗中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对医护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林叶;韦宇宁;卢桂花;霍瑞玲;罗昱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和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3周后,试验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作者:贾秀萍;黄爱云;陈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D )病人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20例行无创机械通气的C O PD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结果、自主排痰能力及COPD症状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呼吸频率、症状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aO2)和治疗96 h后自主排痰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促进病人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改善病人的通气状况。
作者:周爱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情况。[方法]采用护生专业认同问卷对506名不同民族、不同学历层次的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地区男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除专业期望之外,不同民族、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不同。[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根据男护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分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专业思想和职业规划教育。
作者:王燕妮;吕琴;骆朝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调查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探索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关系评价表对330例病人和5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和病人对护患和谐程度、护患信任程度、护患关系平等与否的认知具有差异( P<0.05);护士遭受语言伤害和躯体冲突的发生率分别为63.28%和7.20%。[结论]病人对护患关系的认知明显好于护士,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较以往的研究好,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
作者:丁荆妮;彭静玲;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快的恶性肿瘤[1],也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2]。目前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3]。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干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护理中。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肺癌化疗病人的护理中,探讨其对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帮助护士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秀清;杜武英;方芳;白亚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平山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又称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早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报道,多发于日本、中国等亚洲地区[1.2]。平山病多见于男性,发病隐匿,好发于青春期,表现为手指、腕关节及前臂远端肌肉的萎缩,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可为双侧或单侧发病,即使双侧发病,也多以单侧症状严重[3];一般不伴有感觉的异常,括约肌和脑神经一般无损害。此病具有自限性,多在5年内停止进展,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有研究表明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平山病能迅速缓解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改善病人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提高生活质量[4,5]。平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脊髓动力学说、生长发育学说、运动神经元病学说、免疫机制、遗传机制等[6,7]。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平山病是由于颈部反复屈曲时硬膜囊后壁和硬膜外腔的静脉丛压迫颈髓造成颈髓前角缺血而导致的病变,属于屈曲性脊髓病变。Hirayama等[8]对平山病病人中立位和屈曲位颈椎核磁对比发现,在颈椎前屈位时,发生硬膜囊前移和脊髓变扁,且这种异常与萎缩的肢体相对应。X u等[9]发现平山病病人较正常组颈椎整体及节段前屈活动度均有较大程度增加。提示颈椎前屈活动度过大可能是平山病发病原因之一。在神经电生理方面的研究也支持脊髓动力学说,Restuccia等[10]发现平山病病人在颈屈曲位时体感诱发电位的M3波幅明显下降,而在中立位时没有异常改变,提示颈部异常活动可能导致脊髓直接受压并出现神经损伤。鉴于颈部过屈可能是平山病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常用颈托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等手段来治疗该病。各种治疗方法目的均为减少病人颈部活动,保持下颌与胸壁之间的距离。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7例平山病病人,所有病人均经过保守治疗,严格佩戴颈围制动治疗6个月以上。4例因长期佩戴颈托极不方便,影响日常生活要求手术,病人均处于青春期,年轻、精力旺盛、在意形象,佩戴颈托既影响活动,又影响外观,因而无法坚持长时间佩戴,选择手术治疗。3例病人因病情进展或拒绝长期佩戴颈托,要求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顺利出院。现将平山病病人的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总经如下。
作者:王辉;张颖斋;胡秀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把赛君;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病人应用凡士林纱条肛塞与凡士林纱布缠绕肛管后肛塞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PPH术后用凡士林砂条1块或2块填塞肛门,对照组在PPH术后用凡士林纱布缠绕肛管后填塞肛门,比较两组出血、尿潴留、疼痛及肛门坠胀感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感及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肛塞与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肛塞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术后出血,减少术后疼痛,但凡士林纱条肛塞对减少病人术后肛门坠胀感及尿潴留的发生效果更好。
作者:刘伟燕;李妹红;麦金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黛芩化痰丸在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60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黛芩化痰丸结合常规气道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使用黛芩化痰丸可稀释痰液,预防气道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洁;黄艳君;闭春丽;潘妍;张高炼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前置导管固定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设试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分别将呼吸机前置导管放置在固定装置、避污纸及呼吸机支架上,比较3种放置方式吸痰后操作者满意度和集水瓶内水量情况。[结果]在操作者满意度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集水瓶内水量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呼吸机前置导管接头固定装置,能有效收集湿化水,提高操作者满意度。
作者:俞今晶;赵丽萍;来纯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出院诊断为自发性早产的病人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急产分成急产组和非急产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分娩史、使用镇静解痉剂及出生体重≤1500 g为发生急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准确评估新生儿体重、规范使用镇静解痉剂、加强经产妇临产的管理,是减少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云;杨帅;何亚;钟丽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 U )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 U时间>48 h、每天排便≥4次的病人2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硼酸湿敷和锌氧油外涂保护皮肤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和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钱丹;曹燕;蔡亚萍;郭兰;沈益美;庄朋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修改的北欧肌肉骨骼伤害问卷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23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足部肌肉骨骼不适的年发生率高;有运动习惯、工作满意度尚可是足部职业性肌肉骨骼不适的保护因子,沉重的工作负荷是足部职业性肌肉骨骼不适的危险因子。[结论]建议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满意度,养成运动的习惯,以减少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发生。
作者:冉塬钰;吉辉;王永敏;谢艺;李国爱;代李;靳潇潇;黄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呼吸机获得性肺炎(VAP)的病因进行分析,为防治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9例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169例病人中,99例发生VAP,其中79例病人痰标本中检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人的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方式、口腔护理次数、鼻胃管留置情况与VAP的发生有关。[结论]可通过对抗生素的选择及对相关诊疗操作的调控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李俊玲;孟醒;申娟茹;李玉雪;郭员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健康访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访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访视组在围术期接受术前集中访视、术后个性化指导、心脏康复综合处方的宣教与院外访视,比较两组病人院内遵医行为、院外遵医服药行为和出院12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两组病人院内遵医行为、出院12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服药和复查冠状动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健康访视,可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院内和院外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心脏康复。
作者:王静;徐月美;孙洁;徐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1病例介绍病人,男,92岁,于2012年11月10日因肺部感染3周、加重5d入院。病人3年前发现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助化疗4周,病灶无转移。患皮肤瘙痒症10年,间断使用维康松乳膏等多种外用止痒药物。病人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充营养等治疗。因病人为高龄老年人,身体虚弱、营养状况差、血管弹性差、皮肤病致手背及前臂皮肤成糟糠样、肺部感染需要长期治疗等原因[1],经家属同意,为病人行右侧贵要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入术,导管维护每周2次。病人住院80 d后,于2013年1月30日PICC置管处出现红色硬结,面积约3cm×3cm ,无破溃,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触痛。病人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感染症状。请皮肤科会诊后,遵医嘱密切观察。2013年2月2日PICC置管处出现多处红斑及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有淡黄色渗液流出,诊断为PICC置管处感染。
作者:宋昭婧;陈金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炎症性肠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自我效能感得分和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
作者:文力群;鲁姣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综述了吸痰负压、通气模式、吸痰方式、吸痰管管径、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提出护士必须准确评估病人,实行个体化气道管理,提高吸痰的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莉;陈玉红;冯萍;梁钰;李纯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病人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病人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 BREF)对病人进行测评,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帮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改善糖代谢及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蔡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留观患儿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我院急诊留观室的212例患儿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的分值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流程。[结果]评分为0分~3分167例患儿中无一例转入重症监护室;评分为4分的11例患儿中1例转入重症监护室;评分5分及以上的34例患儿中有25例转入重症监护室。5分是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的佳截点。[结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具有反应患儿疾病危重程度的作用,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儿。
作者:张佳燕;胡菲;张玉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在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并比较患儿出院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出院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量表得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及出院后持续家庭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武晋萍;赵可;董艳;李灵先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利用组织支持理论对我院护士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降低护士离职率。[方法]选择我院在职的注册护士706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离职意愿和组织支持感。[结果]干预后我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提高,离职意愿降低。[结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降低离职意愿。
作者:王育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网络访视及护理干预在接受家庭营养支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家庭营养支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利用网络访视平台对病人随时上传的营养状况和体质指标等信息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时监测与动态观察,随时调整营养支持配方,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营养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营养支持病人出院后实施网络访视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缩短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作者:黄迎春;王新颖;彭南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烧伤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 C)、职业倦怠量表(MBI)、组织支持感量表(POS)对纳入本研究的烧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不同工作年限、职称PCL C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支持感中,除工具性支持与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组织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PCL 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职业倦怠中,除去人格化与重新体验、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各维度与PCL 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P<0.05);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耗竭、情感性支持、低成就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烧伤科护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孔悦;夏哲远;黄榕;殷婷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1296名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能力问卷进行评测。[结果]急救态度和急救行为方面,自我效能高水平组的正确率高于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居民的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对方式与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呈正相关。[结论]专业人员及培训人员应注意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应对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良好应对方式的形成,终提高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水平。
作者:李玉梅;郝正玮;赵雅宁;郭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护生人格特征和共情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所医学类高校445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级护生共情能力总分不同,不同年级护生人格特征总分不同;神经性和共情能力的3个维度呈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外倾性和谨慎性与人格的5个维度呈正相关。[结论]护生的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改变人格特征对提高共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德雯;严林峰;代亚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