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雯;严林峰;代亚丽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对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病人通过营养支持、血制品支持治疗、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及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安全保护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后,病人未发生生命危险,病情趋于稳定。
作者:张带带;张丽;冯妍妍;崔振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护生人格特征和共情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所医学类高校445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级护生共情能力总分不同,不同年级护生人格特征总分不同;神经性和共情能力的3个维度呈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外倾性和谨慎性与人格的5个维度呈正相关。[结论]护生的共情能力与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改变人格特征对提高共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德雯;严林峰;代亚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利用组织支持理论对我院护士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降低护士离职率。[方法]选择我院在职的注册护士706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离职意愿和组织支持感。[结果]干预后我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提高,离职意愿降低。[结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降低离职意愿。
作者:王育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1296名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能力问卷进行评测。[结果]急救态度和急救行为方面,自我效能高水平组的正确率高于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居民的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对方式与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呈正相关。[结论]专业人员及培训人员应注意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应对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良好应对方式的形成,终提高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水平。
作者:李玉梅;郝正玮;赵雅宁;郭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培养助产专业学生护理软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1级专科助产专业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助产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软技能。
作者:苑芯瑕;邓开玉;吴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烧伤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 C)、职业倦怠量表(MBI)、组织支持感量表(POS)对纳入本研究的烧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不同工作年限、职称PCL C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支持感中,除工具性支持与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组织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PCL 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职业倦怠中,除去人格化与重新体验、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各维度与PCL 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P<0.05);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耗竭、情感性支持、低成就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烧伤科护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孔悦;夏哲远;黄榕;殷婷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快的恶性肿瘤[1],也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2]。目前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3]。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干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护理中。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肺癌化疗病人的护理中,探讨其对肺癌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帮助护士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前置导管固定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设试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分别将呼吸机前置导管放置在固定装置、避污纸及呼吸机支架上,比较3种放置方式吸痰后操作者满意度和集水瓶内水量情况。[结果]在操作者满意度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集水瓶内水量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呼吸机前置导管接头固定装置,能有效收集湿化水,提高操作者满意度。
作者:俞今晶;赵丽萍;来纯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的一类常见病,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自觉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因此有很多病人至成年时才进一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方法为手术治疗,目前有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治疗及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后者较前者创伤小,除年龄过小或合并精神疾患等难以配合体位要求者,大部分病人采用局部麻醉即可进行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其风险较开胸手术大大降低,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急性溶血,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2006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共并发溶血7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梅惠;王乐乐;侯春英;黄文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病人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病人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 BREF)对病人进行测评,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帮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改善糖代谢及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蔡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女性乙型肝炎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同时患有盆腔炎和乙型肝炎的女性病人6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孕产史、妇科疾病史、对盆腔炎的认知情况及获得盆腔炎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乙型肝炎女性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和女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结论]女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殖健康问题较突出,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岳彩虹;王新华;曹嫚;胡旖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把赛君;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3D打印技术目前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将成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即将使人类进入“点击制造”时代。数字医学之父钟世镇院士奠定了中国数字医学发展的基础,在他的倡导下我国于2001年和2003年召开了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在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首次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2003年召开的第20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之后,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继承到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开发应用,数字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钟世镇院士基于数字医学提出了数字骨科的理念,为3D打印技术在数字骨科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制造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学科的密切合作,3D打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热门的新技术之一[2]。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骨科医学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对数字骨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骨科结合数字技术使传统骨科步入数字化时代,为数字骨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领一场新的数字骨科医学革命。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是数字骨科个性化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个性治疗的难题[3],它是利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取病人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实体模型、植入物及辅助器械,有效地提高疗效。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对8例骨科的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实行个性化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雪;吴荷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秀清;杜武英;方芳;白亚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在我科做健康体检的人员182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2人,观察组采取设计好的临床路径进行体检,对照组应用常规体检方法进行体检,比较两组体检时间、体检人员满意度和体检质量。[结果]观察组体检时间较对照组短,体检质量和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体检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有效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人员满意度和体检质量。
作者:马晓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桂林市社区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市社区的3000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桂林市社区CKD的发病率和知晓率均较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与肥胖均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开展广泛性的知识宣教并建立定期尿液检查制度,以降低CKD的发病率,提高疾病知晓率,争取佳预后。
作者:陈向红;阳兰;李丽连;李超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出院诊断为自发性早产的病人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急产分成急产组和非急产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分娩史、使用镇静解痉剂及出生体重≤1500 g为发生急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准确评估新生儿体重、规范使用镇静解痉剂、加强经产妇临产的管理,是减少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云;杨帅;何亚;钟丽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 [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 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作者:罗彩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健康访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访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访视组在围术期接受术前集中访视、术后个性化指导、心脏康复综合处方的宣教与院外访视,比较两组病人院内遵医行为、院外遵医服药行为和出院12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两组病人院内遵医行为、出院12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服药和复查冠状动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健康访视,可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院内和院外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心脏康复。
作者:王静;徐月美;孙洁;徐琴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