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洁净级别配液环境对配液质量的影响

罗彩虹

关键词:静脉用药, 洁净级别, 微粒污染, 配液质量, 环境
摘要: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 [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 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乙型肝炎病人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女性乙型肝炎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同时患有盆腔炎和乙型肝炎的女性病人6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孕产史、妇科疾病史、对盆腔炎的认知情况及获得盆腔炎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乙型肝炎女性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和女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结论]女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殖健康问题较突出,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岳彩虹;王新华;曹嫚;胡旖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出院诊断为自发性早产的病人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急产分成急产组和非急产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分娩史、使用镇静解痉剂及出生体重≤1500 g为发生急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准确评估新生儿体重、规范使用镇静解痉剂、加强经产妇临产的管理,是减少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云;杨帅;何亚;钟丽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中药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疗效和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组织支持理论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组织支持理论对我院护士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降低护士离职率。[方法]选择我院在职的注册护士706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离职意愿和组织支持感。[结果]干预后我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提高,离职意愿降低。[结论]利用组织支持理论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支持感,降低离职意愿。

    作者:王育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病人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病人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 BREF)对病人进行测评,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帮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改善糖代谢及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蔡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呼吸机获得性肺炎病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目的]对呼吸机获得性肺炎(VAP)的病因进行分析,为防治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9例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169例病人中,99例发生VAP,其中79例病人痰标本中检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人的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方式、口腔护理次数、鼻胃管留置情况与VAP的发生有关。[结论]可通过对抗生素的选择及对相关诊疗操作的调控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李俊玲;孟醒;申娟茹;李玉雪;郭员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吸痰对机械通气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影响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吸痰负压、通气模式、吸痰方式、吸痰管管径、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提出护士必须准确评估病人,实行个体化气道管理,提高吸痰的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莉;陈玉红;冯萍;梁钰;李纯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3D 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在数字骨科医学发展中的应用配合

    3D打印技术目前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将成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即将使人类进入“点击制造”时代。数字医学之父钟世镇院士奠定了中国数字医学发展的基础,在他的倡导下我国于2001年和2003年召开了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在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首次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2003年召开的第20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之后,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继承到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开发应用,数字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钟世镇院士基于数字医学提出了数字骨科的理念,为3D打印技术在数字骨科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制造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学科的密切合作,3D打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热门的新技术之一[2]。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骨科医学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对数字骨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骨科结合数字技术使传统骨科步入数字化时代,为数字骨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领一场新的数字骨科医学革命。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是数字骨科个性化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个性治疗的难题[3],它是利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取病人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实体模型、植入物及辅助器械,有效地提高疗效。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对8例骨科的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实行个性化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雪;吴荷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对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病人通过营养支持、血制品支持治疗、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及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安全保护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后,病人未发生生命危险,病情趋于稳定。

    作者:张带带;张丽;冯妍妍;崔振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的有效模式。[方法]以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的500名老年人、95名护理人员及我校700名护理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干预前的调查结果整合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老年护理学的综合成绩。[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服务质量、业务素质的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升;学生对学校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训课安排、见习安排、满足养老服务方面满意度和养老护理学综合成绩提高。[结论]在养老社会视域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云华;邓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留诊观察患儿分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留观患儿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我院急诊留观室的212例患儿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的分值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流程。[结果]评分为0分~3分167例患儿中无一例转入重症监护室;评分为4分的11例患儿中1例转入重症监护室;评分5分及以上的34例患儿中有25例转入重症监护室。5分是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的佳截点。[结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具有反应患儿疾病危重程度的作用,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儿。

    作者:张佳燕;胡菲;张玉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情况。[方法]采用护生专业认同问卷对506名不同民族、不同学历层次的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地区男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除专业期望之外,不同民族、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不同。[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根据男护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分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专业思想和职业规划教育。

    作者:王燕妮;吕琴;骆朝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知信行模式在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遵医行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以知信行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进行干预,使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遵医行为调查量表对病人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病人的遵医率、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知信行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作者:韩梅;田梓蓉;任晓波;南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秀清;杜武英;方芳;白亚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溶血病人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的一类常见病,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自觉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因此有很多病人至成年时才进一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方法为手术治疗,目前有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治疗及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后者较前者创伤小,除年龄过小或合并精神疾患等难以配合体位要求者,大部分病人采用局部麻醉即可进行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术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其风险较开胸手术大大降低,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急性溶血,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2006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共并发溶血7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梅惠;王乐乐;侯春英;黄文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不同洁净级别配液环境对配液质量的影响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 [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 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作者:罗彩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桂林市社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桂林市社区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市社区的3000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桂林市社区CKD的发病率和知晓率均较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与肥胖均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开展广泛性的知识宣教并建立定期尿液检查制度,以降低CKD的发病率,提高疾病知晓率,争取佳预后。

    作者:陈向红;阳兰;李丽连;李超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把赛君;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