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陈云华;邓杰

关键词:养老机构, 老年护理, 教学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的有效模式。[方法]以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的500名老年人、95名护理人员及我校700名护理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干预前的调查结果整合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老年护理学的综合成绩。[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服务质量、业务素质的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升;学生对学校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训课安排、见习安排、满足养老服务方面满意度和养老护理学综合成绩提高。[结论]在养老社会视域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乙型肝炎病人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女性乙型肝炎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同时患有盆腔炎和乙型肝炎的女性病人6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孕产史、妇科疾病史、对盆腔炎的认知情况及获得盆腔炎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乙型肝炎女性病人对盆腔炎相关知识和女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结论]女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殖健康问题较突出,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岳彩虹;王新华;曹嫚;胡旖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1296名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现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能力问卷进行评测。[结果]急救态度和急救行为方面,自我效能高水平组的正确率高于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居民的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对方式与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呈正相关。[结论]专业人员及培训人员应注意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应对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良好应对方式的形成,终提高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水平。

    作者:李玉梅;郝正玮;赵雅宁;郭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作者: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情况。[方法]采用护生专业认同问卷对506名不同民族、不同学历层次的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地区男护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除专业期望之外,不同民族、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不同。[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根据男护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分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专业思想和职业规划教育。

    作者:王燕妮;吕琴;骆朝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秀清;杜武英;方芳;白亚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吸痰对机械通气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影响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吸痰负压、通气模式、吸痰方式、吸痰管管径、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提出护士必须准确评估病人,实行个体化气道管理,提高吸痰的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莉;陈玉红;冯萍;梁钰;李纯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不同洁净级别配液环境对配液质量的影响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μm~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μm~300μm [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 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作者:罗彩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在颅咽管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在颅咽管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咽管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依从性以及对医护综合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依从性(除自我尿量记录外)及医护综合满意度(除医生技术外)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咽管瘤手术治疗中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对医护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林叶;韦宇宁;卢桂花;霍瑞玲;罗昱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住院患儿带静脉留置针回家的可行性探讨

    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基层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主要来自于附近社区,大多数病情较轻的住院患儿,在完成当天的治疗后,常被家属擅自带回家。而将静脉留置针带回家,家属又担心出现脱管、出血等问题。因此,很多家属不愿使用留置针,不但对患儿的血管及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影响用药治疗、增加患儿痛苦、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为了满足家属将留置针带回家的需求,本研究对住院患儿带留置针回家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莲;利梅芬;陆敏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的有效模式。[方法]以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的500名老年人、95名护理人员及我校700名护理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干预前的调查结果整合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老年护理学的综合成绩。[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服务质量、业务素质的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升;学生对学校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训课安排、见习安排、满足养老服务方面满意度和养老护理学综合成绩提高。[结论]在养老社会视域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云华;邓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无创机械通气COPD病人排痰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D )病人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20例行无创机械通气的C O PD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结果、自主排痰能力及COPD症状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呼吸频率、症状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aO2)和治疗96 h后自主排痰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促进病人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改善病人的通气状况。

    作者:周爱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病人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病人进行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 BREF)对病人进行测评,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帮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改善糖代谢及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蔡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3D 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在数字骨科医学发展中的应用配合

    3D打印技术目前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1],将成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即将使人类进入“点击制造”时代。数字医学之父钟世镇院士奠定了中国数字医学发展的基础,在他的倡导下我国于2001年和2003年召开了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在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首次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2003年召开的第20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之后,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继承到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开发应用,数字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钟世镇院士基于数字医学提出了数字骨科的理念,为3D打印技术在数字骨科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制造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学科的密切合作,3D打印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热门的新技术之一[2]。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骨科医学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对数字骨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骨科结合数字技术使传统骨科步入数字化时代,为数字骨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领一场新的数字骨科医学革命。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是数字骨科个性化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个性治疗的难题[3],它是利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取病人的影像数据并通过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实体模型、植入物及辅助器械,有效地提高疗效。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对8例骨科的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实行个性化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雪;吴荷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病人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把赛君;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行动导向教学在培养助产专业学生护理软技能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培养助产专业学生护理软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1级专科助产专业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助产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软技能。

    作者:苑芯瑕;邓开玉;吴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烧伤科护士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 C)、职业倦怠量表(MBI)、组织支持感量表(POS)对纳入本研究的烧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不同工作年限、职称PCL C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支持感中,除工具性支持与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组织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PCL 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职业倦怠中,除去人格化与重新体验、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各维度与PCL 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P<0.05);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耗竭、情感性支持、低成就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烧伤科护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孔悦;夏哲远;黄榕;殷婷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修改的北欧肌肉骨骼伤害问卷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23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足部肌肉骨骼不适的年发生率高;有运动习惯、工作满意度尚可是足部职业性肌肉骨骼不适的保护因子,沉重的工作负荷是足部职业性肌肉骨骼不适的危险因子。[结论]建议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满意度,养成运动的习惯,以减少护理人员肌肉骨骼不适的发生。

    作者:冉塬钰;吉辉;王永敏;谢艺;李国爱;代李;靳潇潇;黄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呼吸机获得性肺炎病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目的]对呼吸机获得性肺炎(VAP)的病因进行分析,为防治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9例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169例病人中,99例发生VAP,其中79例病人痰标本中检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人的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方式、口腔护理次数、鼻胃管留置情况与VAP的发生有关。[结论]可通过对抗生素的选择及对相关诊疗操作的调控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李俊玲;孟醒;申娟茹;李玉雪;郭员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