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叙事疗法对一起护生被害事件后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干预情况分析

罗健;胡娟娟;张晓昊;钱英;孙新

关键词:叙事疗法, 学历, 实习护生, 护生被害事件, 干预
摘要:[目的]在一起护生被害事件后进行集体心理干预,比较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干预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方法]对正在实习的321名护生进行集体心理干预,采用叙事治疗的方法:外化(护生现场叙述对此事件的真实感受,确定其问题)、解构(实施两个主题的讨论、体验、启发思考干预措施)、重写(一个主题讨论后建立新的自我认同),干预后采用自设问卷对干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我对主流社会价值开始产生怀疑”条目得分存在差异(P <0.05),其中本科与中专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叙事疗法干预后,本科生与中专生对主流社会价值怀疑存在差异。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海峡两岸五年制专科护理课程设置的比较

    从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分类、课程特点、实习设置方面对海峡两岸五年制专科护理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并对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反思。

    作者:彭金;陈丽霞;张月珍;洪迎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的心理韧性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提高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中文版 Conner Davis 韧性量表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对大学二年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3.54分±0.45分,心理韧性得分2.69分±0.42分;外向型护生的学习动机、人际沟通、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及心理韧性较内向型护生强;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护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无差异;心理韧性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心理韧性对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解释量为23.2%。[结论]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心理韧性均较弱,护理教育者应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从而促进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护生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李艳;袁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危机护理在围生期产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机护理在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围生期护理及危机护理,比较两组产后缺乳及新生儿呛奶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缺乳及新生儿呛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产妇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妇围生期加强危机护理有利于降低产后缺乳及新生儿呛奶危机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阳晓晴;余作琼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创新自我效能量表、科研动机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湖北省某高校护理本科3个年级36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总分分别为:二年级护生(62.16±18.95)分,三年级护生(65.92±6.32)分,四年级护生(69.77±14.86)分,科研动机和自我控制影响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水平。[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开展持续的科研能力训练,扩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指导质量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

    作者:刘巧艳;施俊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基于加强护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护理研究》课程改革探索

    [目的]培养护生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方法]对《护理研究》课程进行以下3方面改革:调整学时,增加4学时的文献检索和上机操作实习课;授课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完成相关内容;考核方式用问卷编制、论文评价、开题报告取代单纯笔试。[结果]课程结束后85名护理本科生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反馈:82.4%的护生认为提高了科研意识,74.1%的护生认为掌握了科研方法,80.0%的同学对此次课程改革持赞成态度。[结论]基于加强护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护理研究》课程改革能较全面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强化护生的科研意识。

    作者:王丽;李超;张博特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活力碘联合制霉菌素液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活力碘联合制霉菌素液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科诊断明确的2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采用1%活力碘液与制霉菌素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4%碳酸氢钠液与制霉菌素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结果]联合组治愈率82%,对照组治愈率68%,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1%活力碘与制霉菌素溶液联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4%碳酸氢钠液和制霉菌素液法治疗法。

    作者:姚淑清;程艳冬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中英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的比较研究

    从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和带教资格、反思性教育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进行比较研究,以改善我国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新护士的培养,从而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作者:邱燕;卢洪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临床用肠内营养温控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较全面的营养素,临床上多指经管饲提供肠内营养素[1]。在肠内营养期间可发生腹胀、腹泻、胃残留量增多等相关并发症,其中腹泻发生率为2%~63%[2]。

    作者:刘小青;周烨;沈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及纤维结合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及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从160只 SD 大鼠中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 SD 大鼠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再制备溃疡模型,其中糖尿病模型大鼠按照血糖及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分别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从每组随机挑选10只处死并取相同部位创面组织制成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TGF β及 FN 含量。[结果]除空白对照组 TGF β和 FN 无明显变化,其余3组 TGF β表达在第7天均达峰值,而后一直降低;3组 FN 表达只有实验组先在第14天达峰值,其余两组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实验组大鼠在任意时间段 TGF β的表达、FN 的表达及创面愈合率都高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象皮生肌膏能快速促进肉芽组织 TGF β及 FN 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张月娟;李木清;刘梨;王小亮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腹部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68例,术后分别采用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观察记录其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硬膜外镇痛组恶心呕吐、瘙痒、下肢麻木等发生率均高于静脉镇痛组,静脉镇痛组头晕嗜睡者高于硬膜外镇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均能有效缓解腹部手术后疼痛,但不良反应表现有所差异,护理重点也应有不同。

    作者:吴高梅;李荣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转移皮瓣分区观察法在链式穿支皮瓣修复皮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的血运特点,明确穿支体分区观察法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方法]以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穿支体理论为基础,对51例实施小腿链式穿支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术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干预。通过分析皮瓣穿支的位置及供血范围,将皮瓣由近到远划分为 A、B、C 3个观察区,以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反应等血运基本观察指标结合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评价皮瓣各区有无血管危象和微循环障碍的存在。[结果]本组51例,经基本指标观察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量化评价,23例出现微循环障碍表现,其中 C 区13例、B 区与 C 区10例、A 区0例,经积极保守治疗或外科处理,除1例皮瓣 C 区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的穿支体观察法,科学地将局部转移皮瓣分区观察,并以皮瓣血运观察指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数据为标准,早期发现皮瓣微循环障碍的存在,降低皮瓣坏死风险。

    作者:墨天燕;谭琪;郭丽丽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上海市专业护士心理复原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专业护士心理复原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心理复原力问卷,对2014年上海市护理学会举办的9个专业护士适任培训班中顺利结业的552名专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专业护士心理复原力得分为(113.76±11.68)分,属于中间型Ⅰ类,在稳定性、问题解决和朋友支持等方面处于中等水平,而在自我效能、自我接纳和家人支持等方面得分偏低;医院级别、医院性质、有无子女、年龄、职称、职务、平均收入和专科方向对心理复原力总分或其各维度有影响(P <0.05)。[结论]上海市专业护士的心理复原力水平不高,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策略提升其心理复原力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晓梅;蒋红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智障儿童父母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智障儿童父母应对方式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选取119名智障儿童的家长作为智障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中文版(CHIP)、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家长的应对方式,分析智障儿童父母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智障组应对方式得分及使用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智障组 HAMA 及 HAMD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智障患儿家长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智障儿童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其焦虑、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白金鑫;孙亮;关珊珊;丁玲利;于海霞;王雪;赵雅宁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肠道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肠道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1日—6月30日腹部手术病人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均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脐部,对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行统计。[结果]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能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汪娟;杨杨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基于核心能力的《护理药物学》项目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高职护理专业1201班为对照组,1202班为试验班,以抗高血压药物为例,试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课堂效果及学生核心能力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核心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护理药物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核心能力。

    作者:任亚丽;袁俐;龚益生;吴伟;邵建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渝东北地区急救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渝东北地区急救护理岗位对护士的知识、能力及素质需求,为护理教育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急救护理知识的培训需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急救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和培养需求调查问卷对渝东北地区12所医院的96名与急救护理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渝东北地区急救护理人员认为目前急救护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应特别加强急救操作技能、急救思维、临床沟通、应急处理、团队协作和人文关怀等能力的培训。[结论]渝东北地区临床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护理技术培训需求较高,学校应根据临床对急救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加强护生急救护理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满足急救护理岗位要求的急救护理综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刘俊香;丁洪琼;汪芝碧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7例上肢功能受损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干预后12周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2周,两组上肢 FMA 得分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12周试验组病人上肢 FMA 得分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梗死瘫痪病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作者:任燕;顾艳荭;金小红;朱小玲;陈美华;余庆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本科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与临床沟通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与临床沟通行为的关系,为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552名本科实习护生运用中文版生涯适应力量表和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本科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得分3.30分±0.37分,临床沟通行为得分2.63分±0.35分;生涯适应力与临床沟通行为呈正相关;生涯适应力中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自信3个维度能预测临床沟通行为的28.7%。[结论]本科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临床沟通能力总体较好但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涯适应力能有效地预测本科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行为,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应进一步培养本科实习护生的生涯适应力以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胡清媛;孔祥静;李亚兰;李健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应用叙事疗法对一起护生被害事件后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干预情况分析

    [目的]在一起护生被害事件后进行集体心理干预,比较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干预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方法]对正在实习的321名护生进行集体心理干预,采用叙事治疗的方法:外化(护生现场叙述对此事件的真实感受,确定其问题)、解构(实施两个主题的讨论、体验、启发思考干预措施)、重写(一个主题讨论后建立新的自我认同),干预后采用自设问卷对干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我对主流社会价值开始产生怀疑”条目得分存在差异(P <0.05),其中本科与中专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叙事疗法干预后,本科生与中专生对主流社会价值怀疑存在差异。

    作者:罗健;胡娟娟;张晓昊;钱英;孙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中美《健康评估》教材内容与特色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中国《健康评估》教材与美国同类教材内容与特色进行比较,为高职护理教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国不同版本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材5本及美国同类教材2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美健康评估类教材内容和框架上差异较大,中国教材内容涉及面广,除健康史、身体评估,一般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检查、心理评估、社会评估或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而美国教材主要介绍问诊与健康史、身体评估;中美教材内容编排次序和繁简程度不同,我国教材侧重于理论而美国教材强调技能,教材对技能描述模糊,而美国教材则描述详细、规范、实用;美国教材图表多、彩色印刷,视觉效果好,而我国教材图表少且多为黑白图。[结论]中国教材更注重理论性、系统性,美国教材注重操作和技能。但是,在体例格式、图表和印刷质量方面,美国教材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蔡小红;顾淑勤 刊期: 2015年第31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