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的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

任晓波;杜晓霞;肖克珍

关键词:患儿, 喉乳头状瘤, 呼吸困难
摘要:小儿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急、重症之一,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有可能会迅速加重,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而威胁患儿生命.为了使患儿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出院,同时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和条理性、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我科总结了112例小儿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的临床护理工作,将患儿从入院、手术到治愈出院,根据疾病发展特点、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严格按照护理程序给予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并形成完整的疾病临床护理思维.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加强护生护患沟通技能培养中的探索

    本研究探索了提高护生护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方法,对护理专科实习生开展交互式教学方法,即注重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强化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有效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促进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同时对临床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王雪文;金蕾;郭玲妹;张梅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模型,为高校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抽取山东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150名护理教师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教师胜任力状况总体较好,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师资培训,对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护理专业教师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专业氛围,提高教师胜任专业发展能力.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理能力评估表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是克服或预防自理缺陷发展的,或为不能满足自理需求的个体提供帮助[1],骨科病人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对病人的自理能力做出准确判断,正确实施生活照顾服务级别,既充分发挥病人的自理潜能,又针对性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护士要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我院骨科是首批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护理单元,从2010年7月至今,我科自制并不断完善专科病人自理能力评估和生活照顾等级判定表,经实践证明,该表的使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光;柴耀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喂养的影响

    [目的]分析顺产和剖宫产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0月广州市3所教学医院的360例顺产产妇和300例剖宫产产妇,应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婴儿喂养态度量表、母乳喂养技能评估表(LATCHES)在产后3d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婴儿喂养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后1d催乳素水平低于顺产组、ACTH水平高于顺产组;泌乳始动时间迟于顺产组、第1次哺乳开始时间迟于顺产组、LATCHES总分低于顺产组、产后1d的纯母乳喂养率和混合喂养率都低于顺产组、产后1d无乳汁的比例高于顺产组;剖宫产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高于顺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影响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与顺产比较,虽然母乳喂养自信心较高,但是剖宫产后妇女催乳素水平低、ACTH水平高、泌乳始动时间延迟、第1次哺乳开始时间延迟、母乳喂养技能水平低、产后1d纯母乳喂养率低、无乳汁比例高.

    作者:戴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访视“连心卡”及“宣传画册”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综合运用于手术病人护理的实践过程,主要是调节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以利手术顺利进行和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1].直肠癌病人心理负担较重,均有焦虑、恐惧心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较成熟的腔镜手术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肿瘤受挤压小、对肠道干扰小、病人痛苦小、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由于直肠癌病人对手术相关知识大都不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单纯靠语言沟通的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我院手术室于2010年对术前访视做了相应改进,采用宣传手册和体位图片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晓敏;叶宝霞;李亚玲;杨贤云;刘虹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方法在护士培养中的作用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作为一名看护者为病人提供临床护理服务,还要作为一名教育者为病人提供所需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以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佳健康状态.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我科于2010年开始尝试安排护士轮流参与健康教育讲座,不仅在健康教育的促进和实践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而且在护士的培养方面有了意外收获.

    作者:刘冰新;杨翠娥;张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的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

    小儿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急、重症之一,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有可能会迅速加重,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而威胁患儿生命.为了使患儿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出院,同时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和条理性、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我科总结了112例小儿喉乳头状瘤伴呼吸困难的临床护理工作,将患儿从入院、手术到治愈出院,根据疾病发展特点、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严格按照护理程序给予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并形成完整的疾病临床护理思维.

    作者:任晓波;杜晓霞;肖克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台签式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手术病人焦虑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台签式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手术病人焦虑情绪及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72例宫颈癌手术病人为实验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宫颈癌手术病人45例病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妇科手术健康教育方式上加用台签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手术健康教育.在入院、手术前和出院当天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估,并评估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时间.[结果]手术前、出院时实验组病人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病人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结论]台签式健康教育能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胡桂娟;谭明秀;石喜妹;蒋妮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对对比剂温度掌控意义的相关性观察

    在X线造影检查中,对比剂是否能够按照所设计的要求在所感兴趣的器官或组织的时相中准确充分的显影,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高压注射造影时,没能按照预先所设计的参数完成注射.经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在诸多相关联的因素中高压注射中对比剂的流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流率与压力是紧密相关的,而压力不能超越安全界限.因此对比剂的粘滞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引起了关注.由于缺少相应数字化的表达和说明,本研究通过一些具体的试验得到了对比剂温度与粘滞度的相关性数据,从所得到的数据当中可以看出温度对对比剂的粘滞度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赵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防治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e,AOP)是指呼吸停止20 s以上,伴有发绀和心率减慢(<100/min),多见于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呼吸暂停导致心动过缓,常伴有脑灌注和血流量减少,缺氧、缺血导致脑损害或加重其他原因的脑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常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直接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防治AOP非常重要.近年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采用新生儿呼吸监护自救仪防治早产儿AOP,疗效满意.

    作者:王晖;李勐;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脐疝带在婴幼儿脐疝中的应用

    脐疝是肠管从脐管脱出形成的疝,是婴儿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5%~10%,多发生在早产儿[1],虽然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自愈,但发生粘连可引起疼痛、腹胀、呕吐,还有嵌顿可能,若婴儿满2岁后脐环直径在2 cm以上则需手术治疗[1].积极早期处理脐疝,可以加速脐孔的闭合[2],促使脐疝自愈,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治疗,减轻婴儿痛苦.我院自2010年采用自行设计的脐疝带对婴幼儿脐疝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吴明英;刘书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心理控制源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心理控制源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与工作绩效量表对湖北省部分医院38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内控性得分高于常模和本科新护生(P<0.01),有势力的他人得分高于本科新护生(P<0.01),机遇得分高于常模和本科新护生(P<0.01);临床护士心理控制源与工作绩效之间呈正相关(P<0.05),内控性是任务绩效和情绪绩效的影响因素(P<0.05),机遇是反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内控性较低,内控性强的临床护士具有较高的工作绩效,护理管理者应帮助临床护士提高内控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绩效.

    作者:齐玉梅;王生锋;张紫琪;黄行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坐位时上肢体位对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静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操作,对护理技能提出了挑战.肘部静脉是临床静脉采取血样较常用的部位.提高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或避免病人疼痛,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我院采用直肘式静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门诊化验室静脉采血的病人1 000例,根据采血顺序按信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男212例,女288例;年龄44.21岁±10.26岁;体重57.38 kg±8.65 kg.对照组:男21 6例,女284例;年龄45.33岁±10.41岁;体重57.04kg±8.55 kg.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人均能正常行走;②意识清楚,有自主控制能力者;③年龄15岁~80岁.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凝血机制障碍者;③穿刺部位有骨折者;④患有严重皮肤病,影响采血观察操作者;⑤存在严重血管先天变异或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者.

    作者:郭亚洲;杨秀芳;李秋玲;李秀芝;王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康复期病人的影响

    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营养脉管系统病变所导致脑部损害的一类疾病统称,又被称为中风或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我国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一旦发生可给病人的正常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研究显示,有一半幸存者在发病后6个月都需要依赖他人的照护[1],故被认为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溶栓治疗和中风单元(stroke units)的发展[2],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是因该类疾病住院治疗时间长,故一般在病情得到稳定的康复期病人便会提出出院休养的要求,很多病人在回家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脑血管意外病人康复期出院护理模式亟待改进和探索,为此本科室在延续护理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对部分脑血管意外康复期病人进行了延续护理随访服务,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肛周湿疹的效果观察

    肛周湿疹是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严重时会蔓延至阴囊、会阴及臀部,局部出现红疹、红斑、脱屑、糜烂、渗出等,突出的症状为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1].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全身感染[2].我院ICU使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肛周湿疹,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长期卧床的肛周湿疹病人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5岁~91岁(69.41岁±13.54岁);APACHEⅡ评分21分~30分;腹泻(排便次数≥3次/日或粪质不成形)病人48例,未留置导尿的尿失禁病人26例,腹泻伴尿失禁病人15例.

    作者:刘夕珍;陈淑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护合作模式在神经综合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有关医护合作(nurse-physician collaboration)的研究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护士协会将其定义为医护之间的一种可靠的合作过程,即在医护双方都能认可和接受各自行为和责任的范围内,保护双方的利益和实现共同目标[1].研究表明,良好的医护合作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的转归,并能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2-6].医护合作强调多学科协作和医护团队精神,并通过流程优化和改造以促进医护之间的协作和联盟[7].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关系从主导-从属模式逐渐向并列-互补模式转变.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探讨有效医护合作方式,针对神经综合病房医疗和护理工作特点,构建医护合作方式,我科自2010年3月开始在降低术前等待日、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方面初见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艳;周玉萍;彭小华;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热敏灸治疗急性变应性鼻炎的护理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城市空气污染、自然环境恶化、过敏原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特别是急性发作时,喷嚏、流涕、鼻痒等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腧穴热敏化灸法[1]近年来临床运用广泛,尤其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疗效较好,我科运用该法治疗变应性鼻炎18例,通过加强护理管理,疗效满意,并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烫伤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康复训练计划表在截肢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截肢后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康复训练能帮助截肢病人重建残肢的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故医护人员应积极帮助病人做好截肢后的康复训练,以使病人术后能够尽快独立生活.我科成立康复室后,制订了一套截肢病人康复训练计划表,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何海洪;杨春梅;王晓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反思性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独创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的需求.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探索性的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1].发展反思能力是当今大学生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的一个保障.为此我校在2007级护理本科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周薇;周琦;马秋平;王思婷;杨心源;黄子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设计

    静脉穿刺是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临床采血、给药、输液、输血的重要途径,能否确保穿刺顺利进行,除了护理人员娴熟精湛的操作技术外,穿刺部位的前、中、后固定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中发现,在对儿童进行静脉穿刺时,更易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及恐惧感,导致其不配合而影响穿刺成功率;在整个穿刺过程中,除操作护士外,另外还需要1名或2名护士固定患儿手掌及手臂才得以完成,不仅耗用较多人力资源,在中班、夜班人员较少情况下更是影响工作效率,且易给家属造成误解,不利于护患关系和谐.现有的静脉输液固定装置只是针对在穿刺成功后对穿刺部位的固定,却忽略了穿刺前、中的固定,而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在输液过程中因外力牵拉而造成的脱针现象.为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