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榆油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董丽;许蔷;鲍蕾

关键词:地榆, 预防, 肠内营养, 相关性腹泻, 皮肤损伤, ICU病人, 皮肤护理, 营养治疗, 医务工作者, 中药制剂, 治疗过程, 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护理问题, 护理方法, 护理措施, 腹泻病人, 对比观察, 并发症, 文献
摘要: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作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肠内营养在ICU病人营养支持中所占比例地不断提高而备受医务工作者关注.据文献报道,30%~60%ICU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后发生腹泻[1],腹泻所导致的肛周皮肤损伤成为ICU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为了寻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我院ICU率先将中药制剂地榆油外涂应用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病人的肛周皮肤护理,并与常规护理方法作对比观察,以评价外涂地榆油在预防ICU病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舒腹散烫疗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舒腹散烫疗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手术后12 h开始用舒腹散腹部烫疗,每日2次.对照组按腹部手术术后常规护理,让其自然恢复胃肠功能.[结果]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持续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初次自行排便时间等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给予舒腹散腹部烫疗可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李雪娟;高春霞;程彩芬;李青梅;陈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肢体保暖护罩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但在寒冷的季节,进行静脉输液时病人会感觉整个肢体发冷,虽然有棉被覆盖,但穿刺部位还是感觉麻木冰冷,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我科自2010年2月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保暖的肢体护罩,解决了以上问题,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马祎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地榆油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作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肠内营养在ICU病人营养支持中所占比例地不断提高而备受医务工作者关注.据文献报道,30%~60%ICU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后发生腹泻[1],腹泻所导致的肛周皮肤损伤成为ICU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为了寻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我院ICU率先将中药制剂地榆油外涂应用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病人的肛周皮肤护理,并与常规护理方法作对比观察,以评价外涂地榆油在预防ICU病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丽;许蔷;鲍蕾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医院门诊退费现状分析及建议

    门诊退费是医院门诊收费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门诊退费制度和建立严密的门诊退费流程,是堵塞门诊退费漏洞的必要前提.门诊退费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退费管理是保证医院收入的真实性和医院资金不被非法占有的重要保障.以下通过我省一综合医院2011年4月份门诊退费情况统计,对医院门诊退费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刘玉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胆结石并胆道感染不同菌群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愈合等级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组术后更换无菌敷料次数少于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术后拆线时间早于革兰阴性菌组.[结论]根据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运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术后护理,以避免切口感染,促进术后切口早日愈合,减少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永;杨连招;莫新少;陈似霞;游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两种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挑战装置的应用比较

    [目的]寻找有效且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方法.[方法]观察比较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过程自制纯棉布巾标准包进行批量监测(以下简称自制PCD)和管腔模拟装置进行批量监测(以下简称管腔PCD)应用情况.[结果]两组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意义;但管腔PCD在省时省力方面优于自制PCD.[结论]管腔PCD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从而提高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的工作效率.

    作者:宋敏;胡珊珊;贾凤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影响乳腺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疾病,是导致女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诊断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到手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和恢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病人不仅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化,而且还要经历一系列的精神上的变化,失眠、精神紊乱、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1].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些症状与治疗有关, 类似疲倦、睡眠不好、疼痛、恶心、呕吐等[2].

    作者:王临英;邸海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介绍1种安全型一次放血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经典治疗方法为定期放血.目前临床上没有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使用的一次性放血装置,放血治疗均采用各种各样的自制放血装置,通常用输血器连接其他容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空液体瓶等)自制而成.这些自制放血装置有如下缺点:消毒灭菌欠严格;容易血液逆流,发生逆行感染;放血量不准确;容易造成血液污染,不利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性防护.为了解决现有自制放血装置所存在的缺点而设计的一种安全型一次性放血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青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消肿生肌膏在慢性伤口红色阶段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消肿生肌膏在慢性伤口红色阶段运用效果.[方法]以23例28处术后切口延期愈合为观察对象,在75%以上红色开放性伤口应用消肿生肌膏结合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治疗5 d、7 d、10 d、15 d判断疗效.[结果]5 d治愈8例、7 d治愈13例、10 d治愈1例、15 d治愈1例.[结论]消肿生肌膏能有效抑制肉芽过长,促进红色开放性慢性伤口愈合.

    作者:王小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理部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护理工作与病人接触直接、连续、密切、广泛,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病人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1].护理部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指挥中心,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麦苗;郭晨;韩强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人工肝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

    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病势凶险,预后极差,治疗费用昂贵.我院肝病科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我科研制的中药复方保留灌肠联合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40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曹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经内镜鼻胰管治疗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消化系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对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已成共识[1,2],但对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价值仍有争议.我科2007年3月-2009年6月对24例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鼻胰管引流(endoscopic naso-pancreatic drainage,ENPD)病人,与同期15例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未行鼻胰管引流病人做比较,旨探讨鼻胰管引流的临床价值和护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桂芬;缪林;范志宁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00例胃癌术后病人应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对比研究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占第1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1].胃癌病人常有营养不良,且根治术后多需较长时间禁食,胃癌根治切除术的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恢复饮食时间晚,因此术后科学的营养支持对促进病人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肠内营养由于其经济、方便、更符合生理而成为目前临床主要的营养途径.本研究对10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对照研究,比较肠外和肠内两种营养方式对手术后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肠运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住院总费用、药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刘艳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新模式中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与对策

    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新模式是由护士志愿者、社区管理人员、老年人以及子女协作参与的社区老年健康促进管理协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新模式[1].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的一项工作.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努力推迟衰老、缩短老年晚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应成为老年人口社区保健的首要战略目标[2].健康教育是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新模式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护士参与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新模式中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在组织及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现就在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新模式中健康教育所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陆霞;王丽霞;陈菡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方法[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研制出3代乙型肝炎疫苗,第1代为血源性疫苗,第2代基因重组疫苗,第3代表面抗原合成肽疫苗.从2000年起,我国停止使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2].现对2000年-2010年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

    作者:张莲文;杨帅;赵大辉;陈秀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管理在产科考核中的应用

    如何对护理人员实行科学管理,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这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彻底打破大锅饭和以前不合理的分配方法,我科于2009年9月把能级划分管理应用于考核中.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管理是依照护士的工作能力,病人的病情及护理难度,同时结合同行评议,考试结果和病人满意度等综合因素,然后依据岗位标准,给予护士不同的工作岗位,实施按能上岗,按岗取酬的管理办法[1].

    作者:唐生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肢深静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使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于血栓形成后不仅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严重时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可致病人死亡.因此,对妇科术后病人DVT的认真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妇科通过对术后病人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珍;张红卫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关怀模式在HIV及TB双重感染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发展正在从强调治愈向强调关怀照顾转化.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的服务范畴与内容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的人.护理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更重要的应是面向家庭、社区,达到终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1].艾滋病(AIDS)和结核病(TB)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的两种传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与TB双重感染已成为这两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之一[2],HIV/AIDS的流行已成为全球TB第3次回升的主要原因.我院在实施本市TB控制项目中,对HIV/AIDS双重感染病人进行全程督导短程化疗,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及关怀模式实施家庭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阳;卢金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指针护理在妇科顺铂化疗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指针护理缓解妇科顺铂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对36例顺铂化疗病人在化疗期间进行穴位指针护理,自化疗后第1天开始,每天9:00评估1次,记录每天恶心、呕吐的次数,连测3 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指针护理能有效降低妇科顺铂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频率,提高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减轻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萍;赵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探讨阻碍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开展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供选取社区护理管理者、社区护士、全科医生共13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社区护士工作量大,内容繁多,未突出社区护理专业特色,其服务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发展.[结论]人力资源是影响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应加强支持力度和保障措施,努力开拓社区护理服务项目.

    作者:韩金红;金瑞华;马新翠;刘红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