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肝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

曹玲

关键词:人工肝治疗, 中药复方, 保留灌肠治疗, 亚急性重症肝炎, 病人, 护理报, Chinese Herbal Drugs, Retention Enema, artificial liver, Treated, severe hepatitis, 亚急性重型肝炎, 综合治疗, 治疗费用, 临床疗效, 科研制, 肝病科, 预后, 西药, 极差
摘要: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病势凶险,预后极差,治疗费用昂贵.我院肝病科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我科研制的中药复方保留灌肠联合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40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调查及社区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本地区3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探索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对顺德容桂地区3个居委会3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顺德区容桂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标化率)为30.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2.1%,明显高于女性20.2%(P<0.01);男性以30岁~39岁、60岁~69岁年龄组患病率高,分别为46.0%、45.7%;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组患病率高为40.3%,其次是文盲组为38.4%;相关分析示: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吃夜宵、喝茶、BMI、腰围、臀围、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尿酸呈正相关(P<0.01).[结论]本地区3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可控因素有关.实施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对降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意义重大.

    作者:陈晶华;李思乔;欧阳素琴;周月英;宋雪珠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方法[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研制出3代乙型肝炎疫苗,第1代为血源性疫苗,第2代基因重组疫苗,第3代表面抗原合成肽疫苗.从2000年起,我国停止使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2].现对2000年-2010年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

    作者:张莲文;杨帅;赵大辉;陈秀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人工肝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亚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护理

    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病势凶险,预后极差,治疗费用昂贵.我院肝病科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我科研制的中药复方保留灌肠联合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40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曹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两种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挑战装置的应用比较

    [目的]寻找有效且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方法.[方法]观察比较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过程自制纯棉布巾标准包进行批量监测(以下简称自制PCD)和管腔模拟装置进行批量监测(以下简称管腔PCD)应用情况.[结果]两组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意义;但管腔PCD在省时省力方面优于自制PCD.[结论]管腔PCD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从而提高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的工作效率.

    作者:宋敏;胡珊珊;贾凤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影响乳腺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疾病,是导致女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诊断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到手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和恢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病人不仅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化,而且还要经历一系列的精神上的变化,失眠、精神紊乱、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1].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些症状与治疗有关, 类似疲倦、睡眠不好、疼痛、恶心、呕吐等[2].

    作者:王临英;邸海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介绍1种安全型一次放血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经典治疗方法为定期放血.目前临床上没有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使用的一次性放血装置,放血治疗均采用各种各样的自制放血装置,通常用输血器连接其他容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空液体瓶等)自制而成.这些自制放血装置有如下缺点:消毒灭菌欠严格;容易血液逆流,发生逆行感染;放血量不准确;容易造成血液污染,不利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性防护.为了解决现有自制放血装置所存在的缺点而设计的一种安全型一次性放血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青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地榆油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作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肠内营养在ICU病人营养支持中所占比例地不断提高而备受医务工作者关注.据文献报道,30%~60%ICU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后发生腹泻[1],腹泻所导致的肛周皮肤损伤成为ICU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为了寻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我院ICU率先将中药制剂地榆油外涂应用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病人的肛周皮肤护理,并与常规护理方法作对比观察,以评价外涂地榆油在预防ICU病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丽;许蔷;鲍蕾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唇腭裂手术病人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贫困,目前该手术治疗费用仍然较昂贵[2].因此,对唇腭裂病人住院期间实施临床路径,设定路径表格,规范并及时施行各项处置,终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和控制住院费用、使病人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彩英;李守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闭合术病人的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约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有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1].张培华等[2]调查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群.传统手术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近年来我国引进了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这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无瘢痕,恢复快[3],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广泛推广.我院于2010年3月引进了该项技术,至今已治疗64例,经过对病人术前术后的科学护理和系统指导,病人均痊愈出院,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英;秦江波;崔鹏;暴彩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神经外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

    临床上使用的常规输液针容易使病人的血管损伤,严重时甚至会使血管穿透,引起皮下淤血、血管阻塞、药液外渗等并发症,而且会使再次穿刺困难.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在临床上逐渐增多,不仅可以降低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又可以保护穿刺血管不受损伤,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深受护理人员和病人的好评和认可.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81例颅脑外伤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晶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特点及护理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又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及其有关症状,是造成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动态心电图(DCG)是目前检测中老年SMI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实用无创、简便准确、可重复、定量等优点.为了探讨老年SMI的特点和护理,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心电监测有缺血性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有关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林秀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00例胃癌术后病人应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对比研究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占第1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1].胃癌病人常有营养不良,且根治术后多需较长时间禁食,胃癌根治切除术的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恢复饮食时间晚,因此术后科学的营养支持对促进病人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肠内营养由于其经济、方便、更符合生理而成为目前临床主要的营养途径.本研究对10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病人进行对照研究,比较肠外和肠内两种营养方式对手术后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肠运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住院总费用、药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刘艳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肢深静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使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于血栓形成后不仅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严重时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可致病人死亡.因此,对妇科术后病人DVT的认真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妇科通过对术后病人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珍;张红卫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例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纵隔血肿病人的护理

    1 病例介绍病人,女,69岁,主因发作性剑突下憋闷4月,加重20 d,于2010年7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8年,查体: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2/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律齐,T波avR、V1倒置.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于入院后第7天在心导管室经右侧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论:冠心病单支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RCA),RCA开口处70%~80%局限性狭窄,于RCA植入Partner 3.5 mm×18.0 mm支架1枚,手术过程顺利.

    作者:白艳萍;田彦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已成为肠内营养(EN)支持的优选途径.我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共施行PEG 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PEG病人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7岁~82岁(65.7岁±18.6岁);体质指数(BMI)24.2 kg/m2~28.6 kg/m2;病种:脑血管疾病18例,运动神经元病7例,阿尔茨海默病5例,胰腺癌、重度裂孔病、胃瘫、高位截瘫和肺癌脑转移各2例;其中意识障碍8例,但均有肠功能.

    作者:沙岩;卫海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长春瑞滨外渗的效果

    长春瑞滨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及淋巴瘤等的治疗.其抗癌机理是通过阻滞细胞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和诱导微管的解聚,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NP方案用法要求50 mL生理盐水溶解长春瑞滨40 mg 6 min ~10 min内静脉输注.因药物浓度高,输入速度快,容易超过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致使药物渗漏[1].随着近年的报道及研究和探索的不断深入,我科使用冰冷敷及封闭兼涂抹美宝烧伤膏或纳米银抗菌凝胶进行长春瑞滨外渗的解救,2009年8月开始进行对照观察,封闭药物的使用仍为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敏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健康教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疾病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自发性出血,严重者可有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颅内出血等全身多处出血.ITP病人并发出血范围广,难护理;加上慢性型病程长、用药复杂,病人焦虑、恐惧心理明显,影响治疗[1].为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解除其不良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意义深远.近2年来,我科医护合作开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爱荣;张欢英;袁瑞林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管理在产科考核中的应用

    如何对护理人员实行科学管理,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这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彻底打破大锅饭和以前不合理的分配方法,我科于2009年9月把能级划分管理应用于考核中.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管理是依照护士的工作能力,病人的病情及护理难度,同时结合同行评议,考试结果和病人满意度等综合因素,然后依据岗位标准,给予护士不同的工作岗位,实施按能上岗,按岗取酬的管理办法[1].

    作者:唐生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肢体保暖护罩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但在寒冷的季节,进行静脉输液时病人会感觉整个肢体发冷,虽然有棉被覆盖,但穿刺部位还是感觉麻木冰冷,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我科自2010年2月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保暖的肢体护罩,解决了以上问题,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马祎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例食管癌伴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食管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开展非手术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的新方法,能有效解除病人吞咽困难等症状,保证食物摄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已成为治疗食管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我科于2011年7月16日收治1例晚期食管癌伴狭窄的病人,在行支架置入术过程中,先后两次未放至所需部位,致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了手术风险和病人的痛苦,后经过调整达到终目的.现介绍如下.

    作者:裴宪琴;邢宏萍;毕淑娟;李俊景;李玉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