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

陈桂玲

关键词: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7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件分析和总结.结果:17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护士需要掌握全面的有关手术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技能才能护理好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成功完成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白细胞变化与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意义

    目的:探讨ACOP患者血白细胞变化及抗生素的有效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2月-2010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ACOP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患者中毒情况的不同分为轻、中、重3组,均在入院的第1、3、7天进行静脉抽血检验.结果:重度中毒患者与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的第1、3,7天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中毒患者与轻度相比,入院第1、3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OP患者血液中 CRP、WBC、N的水平与中毒程度正相关,作为抗生素的适当使用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买丽克·伊明;董新玲;李臣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口腔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引入双语教学可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是医学工作者必备工具.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在现有环境下如何利用有效地时间,以及教学环境配置,完善的考核对双语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占海;陈光;王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索钙60例,显效38N(53.3%),有效18例(30%),无效4例(6.7%),总有效率90%.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闵丽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4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6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应用刺五加注射液250ml、左卡尼汀3g静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血流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武淑玲;刘兆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益肾灵颗粒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80例报告

    目的:观察益肾灵颗粒对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对来站就诊的本病患者服本药治疗,疗程为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精液的主要参数(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比、a+b级精子百分比、精子总活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运用t检验计算p值,并计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80例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患者服用益肾灵颗粒2个月后,显效6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达83.75%,总有效率达96.025%.77例精液质量有明显改善,其精液各项重要参数治疗前后对照分析,经t检验,p均<0.01.说明治疗前后参数差异有显著性.另外,大部分患者服药后体力增强,精力较前有明显提高,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且无一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灵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的药物.

    作者:马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出院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出院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研发背景,不仅对其研发与应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而且还对其产生的意义及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剖析.

    作者:王海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外用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内服痤疮胶囊配方,治疗组50例,同时配合外用痤疮膏治疗配方.结果:经随访治疗组总好转率90.0%,对照组总好转率77.5%,两组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显著,症状改善较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骆晓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及分析

    目的:分析退药产生的原凶并阐述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牛.方法:选取2009.1-2010.6的门诊药房退药登记进行分析.结果:在门诊药房退药统计中,大部分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结论: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可以减少门诊退药,减少用药隐患.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鼻窦内菌块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定期行鼻内镜检查.随访6个月-2年,36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临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析严重肝脏外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肝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严重肝外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治疗效果.本组全部病例均为急诊手术.严蓖肝组织毁损行肝叶切除10例,其中非规则性肝叶切除5例,规则性肝叶切除3例.非严重的肝破裂处均以间断缝合修补,对于间断缝合后仍有出血者1例采取右肝动脉结扎,1例采取肝脏周围纱布填塞止血.合并门静脉、胆总管损伤采取修补.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8例,死亡2例,2例均死于严重刨伤伴出血性休克.结论:及时手术,确切止血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严重肝脏外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新锋;杨拥;丁俊理;魏建彬;曾志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目的:加强跃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牛.方法: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认识加强知识培训,做好各项监测.结果: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了规范和提高.控制意识逐步加强,控制措施得到落实.结论: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认识,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丁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

    作者:延玲;张丽波;王继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休克复苏高渗液组织灌注对微循环影响

    在20世纪近几年对休克的进展,休克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各种休克基本病理都是有效血液循环减少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迅速补允循环血量和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现已成为冶疗休克的基本措施.国内外医学专家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微循环学说,认为微循环急剧变化及障碍,引起组织有效液体灌流鞋严重术是造成休克的病理改变基础,造成了微循环前毛细血管痉挛及关闭状态,使组织水肿,及毒素阻滞,从而使休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充分证明及认识到补液的复苏在抗休克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补液性质证实和讨论[1].60年代初已有学者已经开始对岛渗液体对抗休克的动物实验研究,用小剂量7.5%氯化钠溶液救治12名难治性终末晚期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其中有11例迅速得到逆转及救治,血压同升,尿量增加,意识恢复,休克纠正.临床应用的首次成功引起了医学专家者们对高渗液抗休克的关注.高渗液抗克的机理也成为研究重点之一.大量文献报道高渗液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心功能,血压恢复、心脏、心率的恢复及代谢,组织灌注恢复,使休克得到明显纠正并且降低脑外伤动物的颅内压[2].近期发现高渗液能抑制休克后肺损伤,也降低继发感染的可能性,在临床应用取得了可观满意的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小剂量高渗液,抗休克的主要机理是从水肿的内皮c及细胞中动员内源性液体,使血容鞋增加,使微循环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重新开放,从而纠正休克引起的血容不足,随着高渗液对抗休克机理的研究深入,对高渗液复苏及抗休克状态组织灌注高度重视及对微循环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探索[3].

    作者:王德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中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127例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3.33%.所有患者均有小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胡晔;沈莹;李毅平;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观察

    神经内科的昏迷、休克等重症病人因排尿失去意识或不受意识控制,常常留置导尿管,记录他们的尿量,同时保持病床干燥不被污染,便于护理.但可能导致感染、渗漏等问题.合理的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高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BL教学法引入我校2006级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并且与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结果:PRL临床教学模式较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加强对学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光;余占海;殷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护理问题与应对措施

    结合我院和他人的纠纷隐患,对NICU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效果明显,在临床工作中使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护士素质全面提高,提升了护理品质,增进了医患感情,扩大了社会影响.

    作者:张小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门诊肿瘤科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肿瘤科中药的用药特点和用量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门诊肿瘤科的中药处方426张,对处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共使用了18种功效的中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约和利水渗湿药;药物使用频率≥5%的中约有59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处方中药味数多的在10~20味之间,占87.09%.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于军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的治疗

    浅谈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的治疗.

    作者:张怡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加强对全麻患儿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89例全麻患儿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脱察和护理,可防止麻醉意外事故的发生,排除医疗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是麻醉对患儿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仍有潜在危险,随时有发生窒息、意外损伤、出血、休克的可能.因此,如何做好麻醉苏醒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李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对慢性肾衰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彩超对慢性肾衰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内膜是否光滑,有否有斑块及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结果 IMT增厚38例,23例颈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管壁结构,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范围,判断斑块的分布、大小、形态和性质.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小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