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伟华
发热是儿科急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如何在短时间内退热且副反应小成为临床所关注的课题.我院目前将美林混悬液与医用退热贴联合用于小儿高热的物理降温,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了解角色扮演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1级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课堂教学.运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肯定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持满意态度.[结论]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及口语交流能力.
作者:何红姑;张振香;姜小鹰 刊期: 2005年第25期
乳突根治术并发面瘫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表情肌松缓不收,前额及眉间皱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不能皱眉,闭眼,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偏向健侧,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咬腮,唇颊沟积食,口角流涎[1].现对我院耳鼻咽喉科1995年-2003年乳突根治术后出现面瘫10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魏晓玲;吕伟枝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为医学护理教学提供可行性数据,开创护理教育的新领域.[方法]对我院就诊病人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及周边地区社区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非常需求,对社区护士的服务水平要求高.[结论]社区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和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是开展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
作者:何宇芬 刊期: 2005年第25期
患病儿童需要输液,输血或抽血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系上止血带就开始哭闹,影响治疗和护理,特别是需要手术的儿童,手术前哭闹,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给术中麻醉带来了困难和危险.因此,研制了一种新型儿童止血带,经临床使用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翟慧;李玉珍;李怡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2004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5 658例,其中巨大儿64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巨大儿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发生原因与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孕周、文化程度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防止巨大儿发生,除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以外,还应加强孕前、孕期科普宣传,由医务人员跟踪指导,使胎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唐越;纪春丽;张静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总结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病人的早期监护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骨折合并OCS病人进行术前动态监护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随访6个月~12个月,29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未留后遗症;6例切开减压治疗病人,术后关节及肌力恢复未受明显影响.[结论]骨折合并OCS病人,实施早期监护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致残率.
作者:陆伟华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认识和了解中美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依据.[方法]采取同类横向比较、定性与定量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鉴别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异同点,认识护理本科教育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结果]美国护理本科课程结构各院校自主性强,校际间差异性较大,且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分量较重;我国各护理院校的课程结构一致性高,人文课程分量较轻;中美护理院校护理本科课程总学时数差异较大(P<0.05).[结论]护理本科课程比较结果反映出美国护理教育通才培养和中国护理教育专才培养的特点;美国护理本科教育更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了解美国护理本科教育思想及课程设置对我国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李继平;张玉芳;马伟光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石膏绷带固定是骨科病人常使用的外固定方法之一,具有对肢体的形状塑形、固定作用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等优点[1].由于石膏绷带是以熟石膏[(CaSO4)2H2O]的细末撒布在稀孔纱布绷带上制成,在未干固前易折断与变形.而石膏包扎后从初步硬固到完全干固需24 h~72 h,且包扎后石膏中水分的蒸发时间与空气的潮湿度、气温以及空气流通程度有关[2].因此,寒冷季节,应采用促使石膏绷带干固的方法.为此,我院设计制作了一种可调式大型电灯烘烤装置,经多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爱兰;李康华;吴德华;钱江仙;陈文风;袁秋翠 刊期: 2005年第25期
长期卧床病人,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压疮,特别是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压疮,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应用胰岛素对Ⅱ度以上压疮进行换药处理,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金月 刊期: 2005年第25期
对近几年我国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如计数法、计时法、赋分法的使用情况及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指出在护理工作量测量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护理工作范围的确定.
作者:赵光红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脐静脉注射缩宫素对第三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足月顺产分娩产妇分成3组,观察组于断脐后1 min~2 min内将含有20 U缩宫素的生理盐水20 mL快速注入母体侧脐静脉内,随后用手将脐带内血液向母体近侧驱赶,并以血管钳夹住靠近母体阴道口处脐带,以免血液外流;对照1组只注入不含缩宫素的生理盐水20 mL;对照2组于断脐后1 min~2 min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注射后,接产者按常规方式按压子宫下段,观察胎盘剥离征象及阴道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较对照1组、对照2组缩短(P<0.01),且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足月顺产分娩于断脐后1 min~2 min脐静脉内注射缩宫素,可缩短正常分娩之第三产程,还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其效果优于肌肉注射缩宫素.
作者:李玲新;叶春华;刘莉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总结63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病人的护理.[方法]选择63例化疗病人,留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注意穿刺针的穿刺技巧和护理,加强穿刺隔皮肤肿胀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结果]63例中,仅3例病人出现异常情况而拔管.[结论]化疗病人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后,应加强无菌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穿刺,出现异常情况时,细心处理.
作者:苏仲玲;朱洁梅;郭秀泉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为小儿血气分析检测采集动脉血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对35例需查血气分析的昏迷患儿,同时应用注射器股动脉采血和小儿头皮针经头皮动脉采血,同时送检,并对两种不同采血方法从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副反应及采血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种采血方法血气分析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小儿头皮针经头皮动脉采血所用时间短,无一例发生血肿或淤斑,采血成功率高.[结论]应用小儿头皮针经头皮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检测数据准确、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作者:周娅;樊敏华 刊期: 2005年第25期
从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体系、教师角色、教学评价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要促使教师角色的自我完美,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提供给教师的教学环境,并让教师参与评价,评价体系应体现动态性和发展性.
作者:康凤英;杨辉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使用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与使用氧化锌软膏治疗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对照组应用氧化锌软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用于治疗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能促进刺激性皮炎创面愈合,其疗效优于涂抹氧化锌软膏.
作者:刘立 刊期: 2005年第25期
近年来,创伤所致的断指、断肢及软组织缺损等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积极的显微手术修复是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和弥补病人身体缺陷的重要治疗手段.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1].为研究手术中室温对病人体温的影响,进行了临床分析.
作者:吴小玲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综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干预.
作者:颜霞 刊期: 2005年第25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疫情的缓报、漏报,总结现有的传染病网络报告程序,提出应提高责任报告人的报告自觉性,保证医院疫情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从而增强医院对传染病的防范预警能力.
作者:赵晓莉;尹维佳;陈敏 刊期: 2005年第25期
继续护理教育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满足了护理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从护理人员本身、继续教育环境及继续教育内容等方面,分析了继续护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兰萌;简雅娟 刊期: 200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