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飞
[目的]探讨20例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采用预贮式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做好采血量的估计及物品准备,术前1 d为病人行肘正中静脉穿刺采集自体血液,在血库恒温4℃下保存;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输血反应,并做好相应处理.[结果]20例平均预存血量为450 mL±50 mL,血液细菌培养检查均为阴性.[结论]采用预贮式自体输血无溶血反应和免疫反应,可以解决稀有血源缺乏的困难,减少病人的开支,术前1 d采血又能减少术野血液有效成分的丢失,值得推广.
作者:黄林华;李莉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硬化的多个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高频探头检测85例2型糖尿病病人双侧颈动脉,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4组: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留取病人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法)测定胰岛素、胰岛素原、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并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系列、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颈动脉正常评分为0分,颈动脉内膜增厚者评分为1分,稳定斑块者评分为2分,不稳定斑块者评分为3分.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为应变量,分别以年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原、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做单因素相关分析.后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原、体重指数(BMI)、MALB、CRP均无统计学差异;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年龄、三酰甘油、sVCAM-1、总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中血清sVCAM-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sVCAM-1水平逐渐增高.sVCAM-1水平可能为2型糖尿病病人大血管病变的标志物,及早检测血清中sVCAM-1浓度,可以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左谨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血管疾病之一,传统手术是将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主干静脉剥脱、曲张静脉属支分段切除、结扎,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切口多、瘢痕多、不美观.尤其是女性病人,心理压力大.近年来,随着激光医学和微创技术的开展,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在无切口情况下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比较理想.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2月共为41例病人在门诊手术室施行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民;范红艳;闻智;孟欢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近年来,在烧伤休克早期创面处理上我们采取了磨痂加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深Ⅱ度烧伤,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均收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玉兰;孙亚萍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腹部手术,如阑尾、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常需卧床24 h.术后病人平卧加之出汗较多,腰背、骶尾部、足跟、内外踝易发生压疮,通常2 h翻身1次,但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以当天下午或晚上为剧烈,而且腹部引流管也比较多,翻身极为不便.为此,我们总结出一种预防腹部术后病人发生压疮的方法,经临床200例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燕晓莉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探讨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的有效方法,作者于2004年1月-2004年5月试用蜂蜜糕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郜爱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小儿气管切开术后常痰液较多,吸痰频繁,而气管导管直径小,有时甚至是小的吸痰管也难以插入或是吸痰管大于气管套管直径2/3,而造成患儿过度缺氧.笔者采用头皮针管给气管切开患儿吸痰克服了以上缺点.
作者:辜德英;余蓉;陈虹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在开放式静脉输液中因担心空气进入静脉,终止输液过早而造成药液浪费.近年来,为了杜绝输液瓶回收重复利用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重力密闭静脉输液在临床普遍应用,但因液体袋为软包装,护理人员操作不习惯常常造成输液袋漏液或输液结束时输液器内液体残留现象,从而造成药液大量浪费.
作者:张梅;越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近几年,各大医学院校招收大专、本科男护生的宣传,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促使男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势在必行.但国内目前愿意报考护理专业的男性非常少.在社会偏见、传统观念、职业特点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男护生的招生存在较大困难,同时也给临床如何规范合理带教男护生造成一定压力.本文通过对在校男护生心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临床上带教男护生的思路,以利于男护生实习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颖;郑蔚颖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仅病死率高,而且急性心肌梗死不易及时诊断.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护理要点.
作者:阎秀英;杨志敏;贺丽霞;张阴凤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气垫床是危重病人防治褥疮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国内各大医院都在使用,但尚未有皮肤小水疱发生的报道.电动按摩床垫(简称PAD床垫)由气垫和充气机两部分组成,气垫有交替膨胀和塌陷的空气单元(小气室)组成.这种交替充气可改变病人身体受压着力点,同时通过上下左右方向双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气垫还带有许多激光穿透的微孔,能使空气缓缓排放,使身体受压部位与气垫之间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降低湿度,保持皮肤干燥.充气机能控制气垫的压力.我院急诊ICU从2002年10月-2003年8月使用美国Bantex生产的防治褥疮电动按摩床垫91例病人中,12例出现皮肤小水疱,占13.2%.经对发生皮肤水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美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直型套管针前端似头皮针,易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愈来愈受到护士及病人的喜爱.自1999年1月以来,我科将其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效果满意.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穿刺成功后,按其说明书所述操作规程退针芯,延长管内空气较多.针对该现象,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与松止血带、松拳头、退针芯三者的先后顺序有关.现将方法及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旭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通过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自2001年4月以来,我们在保留静脉输液卡的基础上,根据输入药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颜色的输液网袋.经过临床应用表明,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没有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及非药物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中,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贤;王桂杰;金淑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现代医疗工作的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1],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就医者的需求为医院指明了服务方向,服务对象对医院的认可程度决定了医疗护理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就此对我院目前服务人群的分布以及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选择在我院就医的原因等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探讨医院发展的定位、方向.
作者:罗晓菊;张国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又称驱逐性脉络膜出血,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情况[1],发生率0.05%~0.2%[2],这一严重并发症,因事先不能预测,常常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突然的心理打击.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很快地认识这一疾病,是病人安全渡过身心应急期关键的环节.
作者:涂勤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近年来,据医疗机构统计病人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一直在增加[1].病人在医院内跌倒,不仅会增加病人和家属的痛苦,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影响医疗机构的信誉度.探讨病人跌倒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对于减少住院病人跌倒有重要的意义.2002年护理部成立了防病人跌倒质量行动小组,根据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防跌倒质量行动小组(QAT)认为的引起病人跌倒和受伤的根本原因[1]提出了防病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盛英;章伟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精神科病人猝死率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从猝死时间、季节、形式以及与病种、年龄、药物的关系方面对精神病人猝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作者:姜惠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小组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它能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大多数门诊病人愿意接受静脉给药途径,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选择服务良好的医院.我院近年来门诊病人明显增加,按原来的管理状况已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2003年3月-2004年1月我们通过QC小组活动开展现场质量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雪坚;许敏昭;陈泽芳;容翠月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美容手术的缝合针线一般用6-0或7-0的强生缝合针.由于缝合针线过于细小,加上缝合针矩短小,给拆线带来了一定困难,即使是眼科剪刀也很难顺利拆除,残留在伤口里的小线头只得用眼科镊慢慢挑出来.这样既费力,又在原本愈合的伤口上重新留下伤痕.作者采用尖刀片为28例病人拆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