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指尖血糖监测的因素分析

陆丽萍

关键词:指尖, 血糖监测, 因素分析, 准确性, 糖尿病, 血糖检测仪, 终身性疾病, 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 临床实践, 监测指标, 病人, 血糖值, 检测值, 多因素, 措施, 测定
摘要: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病人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1].使用血糖检测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值,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因素可影响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因而,只有明确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口腔护理

    干细胞移植病人在接受大剂量化疗期间骨髓被严重抑制,极易并发严重感染,而口腔溃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全身感染的主要诱因之一[1].口腔溃疡由于持续性疼痛,不仅导致咀嚼、吞咽困难以及味觉的改变,影响食欲及进食,而且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有效的口腔护理可预防或减轻病人口腔并发症,从而达到预防感染,提高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黄颖;黄若宇;斯晓明;葛乐;王九花;任军;潘伯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前臂皮瓣整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显微血管外科技术是指借助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在光学放大增强视力下,用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和缝合材料,对细小的血管进行精细手术操作的技术[1].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舌癌在口腔癌中常见.近年来,病人有年轻化的趋势.前臂桡侧皮瓣即前臂皮瓣在整复舌缺损1/2至2/3间,成为多数手术医师的首选.本科近年来收治两例舌癌病人,经使用前臂皮瓣分别整复舌体缺损1/2以上及2/3以上,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革;毛驰;张杰;王丽云;郝素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个性测定分析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A型性格的状况,寻找疾病诱发因素的高危因子,采用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研究组A型性格问卷,对已确诊的60例甲亢病人进行调查,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甲亢病人中A型性格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躁和紧迫感得分亦高于对照组.提示:甲亢病人中A型性格者较多,急躁和时间感可能是应激因素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小虹;张泽华;李广群;许以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两种消毒剂对末梢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

    为了解75%酒精与0.1%洗必泰对末梢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用Sure Step稳步血糖监测仪测定糖尿病病人空腹、餐后2 h及随机毛细血管血糖(CBG)共50次,同时抽取2 ml静脉血用HITACHI 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糖(VBG).结果:VBG高于酒精组毛细血管血糖9.10%,高于洗必泰组7.02%.VBG与CBG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值为0.91~0.99,酒精组与洗必泰组末梢血糖也有相关性,r值为0.70~0.91.当VBG<3.93mmol/L时,VBG与酒精组CBG差异无显著性(P>0.05),VBG与洗必泰组CBG有差异.当VBG≥3.93 mmol/L时,酒精组与洗必泰组CBG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VBG≥6.13 mmol/L时,酒精组与洗必泰组CBG差异无显著性.提示:0.1%洗必泰与75%酒精消毒皮肤效果虽然相当,但洗必泰对皮肤刺激性小,对结果影响较小,因此,0.1%洗必泰作为监测末梢血糖时的皮肤消毒剂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周雷;周玲丽;孙文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脱敏液配药法的改进及应用

    特异性脱敏疗法是针对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将人体过敏的变应原,稀释成机体可以适应的脱敏液,进行渐增量注射,使机体产生封闭性抗体[1:186],终使病人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不再发病或症状减轻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脱敏治疗的变应原有20种左右,以吸入性为主.脱敏治疗前,首先查明过敏原,根据反应强度确定脱敏注射的起始浓度.整个疗程分递增量阶段和维持量阶段.其中递增量注射前期,由于起始浓度低,多数在10-7~10-6(W/V)之间,有时甚至到10-12(W/V)[2:146].配药时,应从高浓度以10倍递减的梯度稀释到低浓度.传统的配药方法是将变应原稀释到位长期备用,有效期长则6个月,短则3个月[3:65],虽不能充分利用,但必须准备齐全,极易造成浪费和效价降低.在基层医院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为此,在临床上对配药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实践,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就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张肖虹;马新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部术后病人不愿早期下床活动的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病人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加之腹腔开放、热量的散失,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消失,术后排气、排便障碍,直接影响到预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因体位变化引起肠道反射,促进肠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排出.这些对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而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要求早期离床活动难以接受,甚至有的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王还爱;张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护理进展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断指再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过摸索、实践、总结,断指再植的护理也已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包括断指后急救处理、离断指的保存方法、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指标及护理等[1].近年来,断指再植术后护理中又应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与理论,功能康复也逐渐得到重视,现就有关护理作一综述.

    作者:唐晓燕;胡辉;吴红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影响指尖血糖监测的因素分析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病人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1].使用血糖检测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值,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因素可影响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因而,只有明确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陆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据文献报道[1],要求经济赔偿的医疗纠纷案件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自90年代以来正以13%的年递增率上升.现结合我院近年来的护理纠纷,就护理行为的职业风险及如何运用管理机制,保证安全护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的防范对策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苏晓光;陈惠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滴管以下时的处理法

    作者:玉媛;长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血液病病人负面情绪的多元文化护理

    众所周知,人们患病后大多情绪不佳,老年病人则更易产生负性情绪.尤其预后较差的病人,这种情绪表现更突出,如孤独、失落、抑郁、焦虑、烦躁等,严重影响疗效及顺利康复.1999年-2001年我科对60岁以上病人,从整体护理出发,应用William W K Zung编制的SAS和SDS量表,对其进行了抑郁、焦虑心理评估,并在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后再次评估,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维民;侯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简称PTCA),自1977年Grüntzig首次应用以来,现已被广泛应用,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的病人.现对26例6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进行PTCA,针对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及疾病特点,依据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病人存在的不同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

    作者:席虎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低体温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新生儿低体温可引起新生儿硬肿症及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有文献报道[1,2],新生儿低体温可使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器官广泛受累,其损害程度与低体温程度、胎龄、体重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当体温<32 ℃时病死率达20%~50%[3].笔者在此探讨引起新生儿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旨在提出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防治重要器官功能受损,降低病死率.

    作者:宋超群;宋秀兰;张亚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掌握心理护理知识 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

    健康,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生理疾病和缺陷,而且要有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但由于每个人心理、生理状况的不同,这种适应能力就个体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工作压力大、竞争紧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许多人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失衡,诱发了各种生理疾病,导致了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如自杀、凶杀等等.所以,在社区人群健康保障方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医护观点,关注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曹海威;任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依姆多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近3 a来,我科对40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应用依姆多治疗,连用4周,通过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含量及心电图的变化、24 h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对其疗效、副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学禹;郭士英;孔梅;魏首栋;薛树仁;王绪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灌肠法教具的革新

    在<护理学基础>灌肠法教学活动中,利用示教人时,因示教人肛门制作的很小,又不能向肛门内灌注液体,致使学生在练习灌肠操作时无法模仿灌肠法实施步骤做动作,不能很好地掌握灌肠法操作技术中的手法和要领.故对模拟教具进行了改革.

    作者:茹淑玲;马明娜;刘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碘仿纱条致全麻苏醒延迟

    上颌骨切除术中常用碘仿纱条填塞伤口引流血液,由于制成碘仿纱条的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醚,临床曾遇到1例由于应用碘仿纱条致全麻苏醒延迟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毅彬;赵真英;耿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术前小儿静脉穿刺行吸入麻醉诱导效果的研究

    针对术前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问题,选择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穿刺前经面罩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七氟醚,观察患儿穿刺时的反应及穿刺情况,结果:C组反应轻,穿刺成功率也高,且所需时间短,与A组和B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出:在严密的监测下,实施吸入麻醉诱导后行静脉穿刺是可行的.

    作者:崔桂萍;王玉敏;赵长虹;孟凌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谈工作服穿着管理中的医院感染问题

    对于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手的病原菌传播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问题,已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但对工作服穿着过程中引起的感染却还比较淡漠.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并非卫生保障衣,可携带医院内各种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护士,生活护理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而病人床被表面及地面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和带菌尘埃,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走动及床被的抖动会造成细菌携带的灰尘悬浮在空气中,并沉积在工作服表面.如果穿着细菌数目超过标准的工作服实施静脉穿刺、导尿、换药等各项操作,或任意进入监护室、婴儿室或隔离室,甚至出入医院内非医疗场所,都可能引起医院交叉感染,对此,医护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丽君;曹力;王海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暖瓶塞污染情况调查及更换时间探讨

    暖瓶塞的温度、湿度和透气很适合许多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且病人、陪人、工人、护士等人员都会接触到病人的暖瓶塞.因此,暖瓶塞污染的机会较大,关系到病人的饮水卫生问题.同时,为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埋下隐患,所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对本院16个病区共150例病人使用的暖瓶塞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佩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