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管艳;王雄文;刘展华;周岱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脾虚痰湿证, 蛋白质组学
摘要: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和其他证型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差异,筛选能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客观化辨证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 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血清(3例)和其他证型血清(3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6个差异蛋白。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血清和其他证型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为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辨证客观化提供新的线索和实验基础。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消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骨胶原重塑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消康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3只,随机选15只为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经左下腹注射柠檬酸缓冲液25 mg·kg-1。其余58只称取质量,以25 mg·kg-1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两组均喂以高热量饲料13周,治疗组以中药复方肾消康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1。第26周末处死大鼠,取胫骨、腰椎骨制备扫描电镜标本,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胫骨骨胶原大面积流失,排列紧密度降低、走行散乱、排列不规整,甚至个别视野下骨胶原组织出现断裂、塌陷现象;腰椎骨骨胶原完全消失、骨基质完全暴露。肾消康治疗组大鼠骨胶原组织恢复明显,尤其是在腰椎骨体现更为显著,骨的力学结构得到改善,骨胶原丢失降低,排列更紧密、有规律,促进了骨胶原组织的再生与重塑。结论:肾消康可有效促进骨胶原组织的再生与重塑,从而为有效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兵;李富震;白玉宾;王非;姜德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应机制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主要通过调节紊乱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调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其信号的转导;改善乳腺组织血流动力学;调节免疫功能;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来实现。然而针刺是通过何种途径抑制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和改善乳腺内血管的形成,针刺后乳腺干细胞收到何种信号来抑制乳腺细胞的增生,以及针刺通过激活或转导哪些基因信号以抑制或阻断乳腺增生病恶变成肿瘤,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朱珠;蒋春彦;罗成斌;李金艳;陈颖;赵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量和单位

    文中各种量和单位除在无数值的叙述性文字和科普期刊中可使用中文符号外,均应使用量和单位的国际符号。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个、次、件、人、年、周等用汉字表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脾与消渴

    脾为脏腑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损伤,影响气血的生成,从而导致肺、胃、肾功能失调,发为消渴。消渴日久耗伤脾气,影响气血运行,气虚痰凝,痰凝气滞,气滞血瘀,从而脏腑失润,脉络痹阻,变证由此而生。由此可见,消渴的病机以脾失健运为关键,以气阴两虚贯穿始终,以内热、痰湿、血瘀为标,且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消渴的防治应从脾着手,健运脾胃,消渴乃治。

    作者:赵沁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低频声波诱导胃经共振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的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电脑软件加工低频声波,用于诱导胃经产生共振,从而调节胃经升降出入气机的方法。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胃经附近,播放基础频率相同(58.27 Hz)、经过电脑软件以不同方法加工的低频率、正弦声波,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腧穴局部的经皮氧分压和微循环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声波的频率逐渐上升时,胃经气血呈下降趋势;频率按渐降变化的时候,胃经气血呈上升趋势;调制频率呈由小到大变化时,胃经气血呈发散(出)的趋势;调制频率呈由大到小变化的时候,胃经气血呈汇聚(入)的趋势。结论:基础频率相同,经软件应用不同方法加工的低频声波对胃经有不同的影响,可以调节胃经气机的升降出入。

    作者:许继宗;杨建宇;李彦知;王雪茜;赵吉平;杨金生;郑晓鹏;张涛静;彭鑫;张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四联外治法结合温经化瘀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四联外治法结合温经化瘀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寒湿瘀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温经化瘀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四联外治法治疗。观察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及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宫内妊娠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四联外治法结合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改善输卵管炎性不孕寒湿瘀滞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及治疗后妊娠率。

    作者:卫爱武;陈淑玲;倪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目前由于疗效评价指标不统一,缺乏严格而科学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标准,使中医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评价缺乏说服力。制定统一、客观、规范化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目前糖尿病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所以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技术方法,开展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建立2型糖尿病的证型及其证候内涵量化诊断标准,深化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为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研究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范例,还可推广到其他疾病的规范标准化,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刘美君;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67眼)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腺苷钴胺注射液1 mg,1次·d-1,连续治疗30 d,辅以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羌活胜风汤,1剂·d-1,每次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4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临床疗效以及平均矫正视力、上睑下垂、复视、代偿头位以及第一眼位平均斜视角等眼科检测指标。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平均矫正视力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上睑下垂、复视、代偿头位以及第一眼位平均斜视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眼外肌功能。

    作者:董洁玉;霍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两组均1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卫生、运动宣传教育。结果:①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5.71%;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85.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26)。②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 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rate,UPER)及血肌酐( serum creatinine,SCr)均明显降低( 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降低UPER及SCr。

    作者:蔡庆春;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伤寒论评话*第44章厥阴所以称厥阴,厥热胜负缘气逆--厥阴病的辨证论治(一)

    ①“厥”有“尽”“”的意思,“两阴交尽”即是厥阴,厥阴为三阴之尾,阴尽之后便是阳复,这是其之所以称作“厥阴”的位置属性。“厥”有“逆”的意思,因于气机逆乱,导致阴阳寒热不调,出现上下、表里、脏腑等的寒热错杂之证;因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的气机升降失常,出现四肢温度和感觉与体干不符的逆冷病证,均可称之为“厥”,这是“厥阴”的本质属性。无论厥阴病的位置属性和本质属性,都反映了“厥”的概念内涵,因其为三阴经之一,所以称作“厥阴”是名实相符的。②气机逆乱,升降反作,阴阳敷布失常是厥阴的病机特点,因此寒热错杂、呕吐哕利、四肢厥冷等症状会相继出现,第326条基本包含了厥阴病寒热错杂、四肢厥逆、呕吐哕利的病机、症状,该条的文法也与其他五经提纲证的文法一致,所以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是没有异议的。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沐舒坦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滴注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6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分别治疗8 d、12 d、16 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结果:治疗Ⅱ组、治疗Ⅲ组临床疗效、PaO2和PaCO2改善情况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水平均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治疗Ⅲ组显著优于治疗Ⅰ组(P﹤0.05);治疗Ⅲ组显著优于治疗Ⅱ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沐舒坦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较好,二者滴注时间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应用价值更大。

    作者:杨春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温馨提示

    作者:《中医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析《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对中西医学发展模式的影响

    《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均唯物地、辩证地认识疾病和生命现象,是中西医学的奠基性著作,因此两种医学理论体系在建立之初都表现出顺从自然以恢复人体自组织平衡的相同点。然而,两种医学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终以西方医学逻辑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方法的确立分道扬镳,从而导致中西医学发展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贯通—传承”模式和“证否—更替”模式。

    作者:王志翔;王振华;谷莉莉;徐江雁;韦大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从《脾胃论》探讨消渴的论治

    从《脾胃论》研究消渴,应以脾胃气机升降和阴火理论为着眼点。脾胃为气机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损伤,升降运输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布,则其他脏腑受累,易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脾胃气衰,阴火乘其土位,阴火鸱张,燥热为患,终发为消渴。可以说阴火是脾胃虚衰的病理性结果,又是消渴新的致病因素,是关键之病理环节;而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作为本病的病理基础,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作者:曹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宣白承气汤治疗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鼻饲宣白承气汤对给予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18例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鼻饲宣白承气汤。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吸氧浓度通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和吸氧浓度通气指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饲宣白承气汤治疗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

    作者:陈振平;刘学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疗法干预气郁体质研究概况

    检索中国知网2009年1月-2013年1月中医疗法对气郁体质干预的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对于气郁体质的干预,中药方面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为主要方剂辨证加减治疗,其中尤其对柴胡疏肝散的应用较多;针灸方面采用的方法较多,有针刺、刺络、拔罐、耳穴贴压、三伏敷贴等。针灸干预主要腧穴为:头维、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太冲。气郁体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由于其是多种疾病产生的基本因素,所以通过早期干预,可降低气郁质类疾病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作者:侯献兵;刘明月;陈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及动态演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的分布及动态演变。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研究方法,对初次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病情发展的7个不同时点(治疗前,治疗后42 d、84 d、150 d、270 d、390 d及510 d)进行动态的证候观察。结果:各时点共出现20种不同的的中医辨证分型。证候要素研究方面,气虚证素治疗后42 d、84 d、390 d、510 d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阴虚证素、痰湿证素、血瘀证素治疗后510 d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虚实证候研究方面,实证、虚实夹杂证治疗后42 d、84 d、390 d、51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随着病程的推移,单证逐渐减少,复证逐渐增加。虚证、实证呈减少的趋势,而虚实夹杂证则逐渐增多。证侯要素中气虚、阴虚、痰湿及血瘀等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作者:李丛煌;刘瑞;郑红刚;鲍艳举;秦英刚;郭秋均;侯炜;花宝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槐花药材中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花中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4.6 mm ×250 mm,5μm),甲醇-(体积分数)0.2%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70 nm。结果:芦丁、槲皮素、染料木素在2.04~40.08 mg·L-1、2.42~48.4 mg·L-1、0.8~16.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三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9%(RSD=3.49%,n=6)、103.6%(RSD=1.76%,n=6)、101.9%(RSD=2.8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性、稳定性好,适用于槐米的分析测定。

    作者:靳倩;申凌娜;李淑芳;冯素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滋肾宁心法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心、肾两脏通过胞脉胞络与胞宫相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才能阴阳平衡。在月经过少、更年期综合征、复发性流产、不孕症等妇科病症的治疗中,以“心-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为指导,运用滋肾宁心法滋水益精、宁心安神,可达到交通心肾、水火相济、调理阴阳、促进疾病向愈的目的。

    作者:于红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折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中医疗法联合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肿胀消失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四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肿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四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同时能够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缩短肿胀消失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明显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四肢功能恢复。

    作者:徐德利;林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