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法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孙韶刚;高旭光;刘颖

关键词:下法, 脑出血, 神经细胞凋亡,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下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凋亡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大黄治疗组、番泻叶治疗组,采用自体血缓慢注射法制作大鼠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观察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和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大黄、番泻叶对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结果:①脑出血组、大黄治疗组、番泻叶治疗组的神经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增高(P<0.01);大黄治疗组、番泻叶治疗组较脑出血组显著降低(P<0.01);大黄治疗组较番泻叶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②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脑出血组、大黄治疗组、番泻叶治疗组脑组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大黄治疗组、番泻叶治疗组与脑出血组比较,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显著增加.③大黄治疗组、番泻叶治疗组发生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较脑出血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医下法对实验性脑出血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经验和体会

    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相配合治疗肿瘤的思路有:①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调补手术损伤,促进康复,利于患者接受其他治疗;辅助术后治疗,以期防止或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术前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机体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能障碍,以利于手术.②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可减轻放射治疗副作用;对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③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相结合,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肌损伤、肝肾功能损伤.中医药治疗肿瘤应注意:坚持中西医结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应于每个患者的治疗手段;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的指导,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朴炳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安神补脑液中维生素B1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测定安神补脑液中维生素B1的含量.方法: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睛-0.02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至5.5)(8∶7∶85),检测波长246 nm,柱温30℃.结果:维生素B1的进样量在0.274~8.220 μg(r =0.999 6)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99.3%,RSD为1.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耐用性强,能用于安神补脑液中VB1含量的测定.

    作者:赵群涛;杨俊杰;刘菊;方永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氧化应激诱导椎间盘细胞衰老研究进展

    椎间盘细胞衰老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外界多种因素的刺激,椎间盘内的活性氧不断蓄积,椎间盘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被激活引起的.虽然目前仍然不能够明确氧化应激引起椎间盘细胞衰老的具体机制,但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细胞衰老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为本研究提供帮助.本研究推测氧化应激也是通过DDR通路、核因子κB通路、p38 MAPKs通路和microRNA通路四种方式来诱导椎间盘细胞衰老,分别作用于p16INK4a途径或p19ARF/p53/p21途径,对下游靶基因进行调控,从而抑制细胞增值导致细胞老化.但其主要作用方式尚不明确,主要作用途径及作用靶点仍有待验证,这是寻找特异性强、安全、高效的药物来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前提条件.

    作者:谢健;吴承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疼静胶囊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疼静胶囊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大鼠72只,随机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其余60只大鼠制作血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颈复康颗粒组(0.33 g· mL-1),骨疼静大剂量组(0.138 g·mL-1)、中剂量组(0.069 g·mL-1)、小剂量组(0.0345 g·mL-1),各组均按照0.01 mL·g-1体积给药.取小鼠眼球血,测定凝血时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K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疼静各组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P<0.01);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血浆黏度;古藤静大剂量组、中剂量可显著升高K值(P<0.01),延长凝血时间(P<0.05),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古藤静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变性指数(P<0.01).结论:骨疼静胶囊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流变学有较好改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希东;尚万兵;魏新建;郝少君;张福华;张正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而且较为严重地疾病.中医药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大优势.中医药可以防治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后的复发转移,从而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可以提高手术、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促进康复,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不适合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或终末期患者,中医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可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麒阳;陈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对HIV/AIDS患者HAART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转录与复制,显著降低AIDS相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其药物不良反应日益明显,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中医药可显著改善HAART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独特优势,这为优化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咸庆飞;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位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基本治愈50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变化19例,有效率为76.3%;治疗组基本治愈6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为9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从脑卒中发病到完全康复各个阶段进行针灸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丁莹;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甲亢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他巴唑、丙硫氧嘧啶治疗,治疗组给予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0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甲亢,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顾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提牵旋转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颈型颈椎病均通过舒筋活络、提牵旋转手法、整理结束手法和功能锻炼治疗,隔日1次,连做3次.结果:治愈39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结论:提牵旋转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董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锁阳的化学、药理与临床应用特点

    锁阳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增强人体性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耐缺氧、抗应激、抗疲劳等药理作用.锁阳是中医常用补阳之品,目前的锁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男科病的治疗,而对于妇科疾病治疗研究较少.已有报道锁阳复方对女性卵巢功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也有锁阳入复方用来治疗女性更年期治疗的报道,因而锁阳在防治妇科疾病方面应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作者:田硕;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感染及血栓,外敷接骨丹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4~ 20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粗隆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其中优30例,良5例,差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配合中药外敷,骨折可以有效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阮诚;辛晓林;薛景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虚劳病八方探略

    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治思路独特,如调理阴阳、甘温扶阳、重视脾肾、扶正祛邪、缓中补虚、重视食疗等,所著《金匮要略》中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崖)虫丸等八方治疗相关虚劳病症,蕴含着深刻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思想,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之精髓.

    作者:代民涛;柴可夫;李秀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胃炎中医辨治思路探讨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较为难治的病证之一.慢性胃炎的治疗要特别注意脾胃肝胆的气机调畅.要时时顾护脾升胃降的生理契机,同时注意疏肝柔肝,保护肝之条达之性.用药以轻灵流畅为主,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之始终,同时还应重视生活调摄.

    作者:翟熙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4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等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热化湿疏肝活血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42.19%;对照组妊娠率为26.56%;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马翠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扶正肺瘤方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肺瘤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DP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氯氨铂),观察组在D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扶正肺瘤方内服,观察2个疗程(3周为1个疗程)后,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肿瘤情况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稳定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近期治疗客观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CT-L生存质量观察提示: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肺瘤方联合DP方案化疗对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病灶稳定率.

    作者:欧阳郴生;古宏晖;杨丽娜;陈钟;汪桃利;李琦;李时光;王利粉;杨振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林斌;刘文辉;曾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伤寒论评话第26章热入血室非邪热结胸形成有四因——热入血室证治及结胸证成因

    ①“热入血室”与“热入因作结胸”的“热入”似同实不同,“热入因作结胸”是病因病机,热是外来表热;而“热入血室”是证候,热是病人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热,不是外来的邪热,也不是风寒所化热,这种热进入血室,与经血相搏,形成“热入血室”证.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热入血室证病位在下焦胞宫,与胃气及上、中焦无关,胃气包括下焦的大小肠,所以在上二焦的基础上提出胃气加以强调,一则表明重视胃气的一贯思想,二则提示病虽在下焦,但与胃气系统的脏腑无关.③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指部分表证和阳郁的里证,并非病位;用小柴胡汤是调理枢机,疏通阳郁,而不是和解少阳;本证“可与小柴胡汤”说明不是小柴胡汤的主证,少阳的半表半里之说与本条无关.④大结胸证的形成分别由太阳表热证、少阳热证、太阳少阳并病三者误下,致邪热入里和伤寒日久不解化热入里,与素体停痰留饮搏结而成.⑤女子胞作为奇恒之腑之一,与其他奇恒之腑“藏精而不泻”特点不同,不管是经血还是胎儿,都是要有规律的、有时限的藏泻交替,绝对不是藏而不泻.所以说《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特点的归纳是错误的.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不同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

    健康状态可以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3种状态,分别对应无病无证、病浅证微和病甚证显3种状态,每种健康状态的个体均呈现特定的体质类型.对于无病无证和病浅证微者,可以采用中医体质自评量表进行体质辨识;对于病甚证显者,应采用中医体质自评量表自评和医者他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体质辨识,并严格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作者:姚实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熟地黄的现代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对熟地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而对于熟地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作用,却研究较少,深入开展对熟地黄在抗衰老及其养生与美容方面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熟地黄补血作用的深加工产品,符合熟地黄的功效特点,更是道地药材疗效的体现,应是未来熟地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李鹏飞;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对治疗失眠的指导作用

    胃中之气上逆,不能下行而致体内气机紊乱,失去平衡,终阴阳不能相交而导致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作为经典理论之一,在失眠的发病、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方面均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晓丹;许二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