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

孙怀君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0年本院及院外门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滑脱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全面概括国内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护理研究,从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归纳护理注意事项,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唐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如何.方法:把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加中药汤剂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对照组为68%,数据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优越.结论: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针对目前市两级药品无编制无经费情况下开展工作困难,及下一步成立市县两级监测中心工作建议.

    作者:刘静;赵璨;闫晗;巩新玉;李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清和胆汁糖链抗原19-9及脱落细胞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和胆汁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脱落细胞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胆管癌30例,胆道良性病变25例,选择因腹痛待查做EHCP检查显示胰胆管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和胆汁中CA19-9的水平,将胆汁离心沉淀后检测胆汁脱落细胞.结果:1.胆汁CA19-9明显高于血清检测结果(P<0.01).2.不同临床分期胆管癌患者胆汁CA19-9的浓度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各期胆汁CA19-9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CA19-9的浓度,且有统计学差异,胆汁CA19-9诊断的阳性率为93.3%(28/30),胆汁癌细胞检测阳性率为16.7%(5/30).结论:胆汁CA19-9和胆汁脱落细胞检测对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许继光;郭召军;刘永哲;王金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

    众所周知,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所以控制及治疗高血压使我们比较紧迫的任务之一.目前,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了生活保健外就是药物治疗,尤其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服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患者对服药方面的了解还是不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就要求医生、药师和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

    作者:崔小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髓内针在婴幼儿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髓内针在婴幼儿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因不愿牵引治疗或对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不满意,而采用髓内针治疗的14例股骨骨折.其中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4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4例全部Ⅰ期愈合,13例优、1例良.无骨感染和骨不连,无术后断针,无拔针后再骨折.结论:髓内针固定是一种安全、微创、愈合快、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股骨骨折的方法.可作为对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不满意的婴幼儿股骨骨折的备选方法.

    作者:王权发;滕水生;张勤检;李祖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聂达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普外科临床教学过程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其医疗实习行为,从而及早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

    作者:方征东;胡何节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常用的高血压药物ACE抑制药(ACEI)虽然对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否会增加罹患AD的风险迄今还存在着争议.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公哺;刘佳;崔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析56例产后出血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其宫颈或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同时以20U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予以按摩子宫来刺激宫缩,或以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欣母沛宫肌注射等途径迅速加强子宫收缩.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56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42例(75%),胎盘因素6例(10.71%),软产道损伤4例(7.14%),子宫不完全破裂2例(3.57%),子宫内翻1例(1.78%),凝血功能障碍1例(1.78%),其中胎儿娩出2h内发生出血者50例,2h后发生出血者6例.结论:要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病,要早处理,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

    作者:周燕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宁泌泰胶囊联合M受体阻断剂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68例报告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辅助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OA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用M受体拮抗剂,同时加用宁泌泰胶囊;对照组34例单用M受体拮抗剂,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3.67%,总有效率为91.76%;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1.24%,总有效率为9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辅助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有效的.

    作者:杨晓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外科自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的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例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进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血压(SBP和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后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压和心率较术前变化明显(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咽喉反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较芬太尼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士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士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

    糖尿病的发病率,伴随着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高.学习如何处理这种疾病,保持血糖在适当的水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对护士在糖尿病护理中作用的期望.

    作者:王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依达拉奉联和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凯霞;吴文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的各种原因,充分认识老年患者跌倒的危害性,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旨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红娟;周丽娅;李琴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肌酐132μmol/L-225μmol/L,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mg/24h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组(观察组)与厄贝沙坦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肾康注射液静脉输注并口服厄贝沙坦,对照组单纯给予厄贝沙坦口服.观察治疗3周后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厄贝沙坦.

    作者:徐寒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质量风险评价系统创新研究

    为了在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更好的将药害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本文提出要发掘出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出其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反映出企业在药品生产工艺方面的稳定性.

    作者:黄舒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心血管病病种、特点和疗效.结果:73例患者好转出院69例(94.5%),死亡4例(5.5%),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情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防治、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关键.

    作者:邵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8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规治疗后采取奥曲肽静脉注射.结果:38名患者在奥曲肽治疗后,18例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占47.4%,总有效人数34人,占89.5%.结论:奥曲肽临床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郭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善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和影响因素研究

    中药液体制剂是指中药提取物溶解或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制剂,使用中常稳定性问题.本文从影响中药溶液剂、混悬剂的稳定性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措施.

    作者:吕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