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东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30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习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浅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ey的相关因素
作者:孙连增;梁丽芳;孙玉荣;李兆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以致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臂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本症的治疗、护理,主要是腰以上水肿当发汗,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为治疗护理原则.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士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炎患者共63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经治疗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3例(20.63%),基本缓解27例(42.86%),好转16例(25.39%),无效7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9%;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杨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Frey术后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对2010年2月~12月期间20例行慢性胰腺炎Frey手术的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科学严谨护理配合,保证了20例行慢性胰腺炎Frey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6天,预后较好.结论:对有手术指针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行Frey手术,是临床上较少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及时、有效、正确观察和护理对于行慢性胰腺炎Frey手术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刘哲妍;奚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是本地区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部分患者不能手术,不能进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行覆硅胶膜食道支架植入术,对36例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扩张狭窄部位,解决进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万元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镇痛和肌松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较快,神经阻滞情况、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防止前来反映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沈志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髓内针在婴幼儿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因不愿牵引治疗或对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不满意,而采用髓内针治疗的14例股骨骨折.其中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4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4例全部Ⅰ期愈合,13例优、1例良.无骨感染和骨不连,无术后断针,无拔针后再骨折.结论:髓内针固定是一种安全、微创、愈合快、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股骨骨折的方法.可作为对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不满意的婴幼儿股骨骨折的备选方法.
作者:王权发;滕水生;张勤检;李祖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性别的脉象、舌象特点.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778例健康在校生进行脉象测定,同时观察舌象,对不同性别的脉象、舌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数脉、细脉的出现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实脉的出现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脉位、脉力、脉势、脉率等方面比较,男女有明显不同,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脉型、节律方面比较,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脉象表现明显不同,其实践与中医理论相符.
作者:刘东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现代社会中礼仪的含义今天的所谓礼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作者:陈美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节育期是生育年龄妇女无生育要求(意愿)的时期,是妇女,科学内涵一生重要的时期,家庭建立,事业发展,精力旺盛;但这一时期妇女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体力方面的负担,以及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者:施凌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水平.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调查方法,收集我院呼吸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频率分析、金额排序、用药剂量、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抗生素用量以头孢菌素类、奎诺酮类用药频率DDDs排序居前,临床使用情况占主导地位,DDDs排序居前的品种每日费用较低.结论:我院呼吸科在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策略方面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作者:高美德;赵伟;王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Cox-2在大鼠胃粘膜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甲酸治疗组和红景天维甲酸治疗组,采用Feulgen染色、Western blot及TUNEL法检测大鼠胃粘膜中的DNA含量、Cox-2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红景天维甲酸治疗组癌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维甲酸治疗组(P<0.05).Cox-2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受抑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红景天加维甲酸可下调Cox-2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其抗癌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港坚;邝国华;冯达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例调查,探讨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特点和趋势,促进抗高血压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710例住院病例调查,分析其中380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使用情况.抗高血压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和适应症,患者可根据生理特点选择合适抗高血压药物结果.结论: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不良反应,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基本达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黄晓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1例经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影象学表现、治疗结果.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认识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地治疗,可有效减少和减轻脑梗塞,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徐胜宏;张武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康复新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且给予康复新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对其应用效果和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康复新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总有效率达95.00%且经过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得以较大改善.结论:康复新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效果良好且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及促进患者康复等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邓小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建立跌打止痛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红花、当归、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跌打止痛散中大黄素的含量,选用Hyper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nm.结果:TLC检出了红花、当归、赤芍特征斑点;大黄素在0.0375~0.3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1.40%.结论: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谭娇连;田其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近年来各医学资料均对心血管病血脂异常进行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正常人群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较低,本文对现在健康人群的血脂俩项进行分析.方法:对健康人群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TC与TG值.结论:正常人群血脂异常率39.8%,TG明显高于TC,TG按美国NCEP-ATP-Ⅲ水平评价,男性明显高于女性.TC男略高于女性无明显差异.
作者:武世祥;赵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学语迟缓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因患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致学语迟缓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幼儿中耳置管术后,听力恢复正常,语言发育进展迅速,赶上同龄儿童.结论:部分学语迟缓的患儿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积极治疗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提高患儿语言的正常发育.
作者:董慎山;郭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前农村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届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少之又少.农村缺乏真正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模式的探讨,探索加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策略.
作者:郑诗;许冬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