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烫熨治疗胃炎疼痛临床观察及标准化研究

李铁强;邓碧珠;蒋林剑

关键词:胃炎, 疼痛, 中医药, 外治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包烫熨对于胃炎疼痛的疗效,并对其标准疗程及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胃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bid,po;其余3组均在A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中药药包(小钻、搜山虎、穿破石、五指牛奶、香加皮、毛老虎、稀佥草、九节风、大活血皮、千斤拔、徐长卿各50g)烫熨治疗,烫熨次数为B组每天1次、C组每天2次、D组每天3次,均以2周为一疗程,观察各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B、C、D组镇痛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中药烫熨外治胃炎疼痛止痛效果明显,每天烫熨1次,疗程1周即可达到满意镇痛疗效.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30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三组,实施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同时家长配合实施患儿的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时间在30天以下的有6例,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均为2例;治疗时间在30 ~ 60天的有16例,12例痊愈,3例显效,1例有效;治疗时间在60~90天的有8例,6例痊愈,显效及有效的均为1例,三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关系密切,坚持治疗、家长积极配合,治愈率较高.

    作者:尚红梅;殷菡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论中医食疗对人体的调理作用

    中医对食疗的作用,历来给以高度评价.战国时的名医扁鹊曾说:“……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宋代《太平圣惠方》称:“夫食内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元代张子和也感慨颇深地说:“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用饮食来防治疾病究竟有哪些优点呢?用清代医学家王孟英的话说,就是以食物作药用“极简易,性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随息居饮食谱》).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综合起来看,食疗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马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色彩心理学在手术室工作中的运用

    现代手术室集患者的手术、治疗、诊断、抢救于一身,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医生和护士都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室内环境中的色彩可以引起人们的心理变化,支配人们的情感,平衡人们的心态,使人们从钝化的感觉中解放出来.了解色彩的功能特性以及色彩带给人们的生理、心理学效应,在手术室的环境设计和日常工作中正确的加以运用,可以稳定手术人员的情绪,缓解疲劳,抑制烦躁,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安全保证.色彩心理学的有效运用也可给患者缓解紧张疼痛的感觉,使手术更加顺利进行.

    作者:于秋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非典型结核性胸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探索

    1病例摘录1.1马××,男,1963年出生,回族,广河县城关镇火红村人,1998年6月25日就诊,主诉发热、咳嗽、胸痛.半年来曾先后在私人诊所、县医院,以感冒、气管炎进行过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昨夜,出现高烧、剧烈咳嗽、胸闷气短、不能平卧.25日晨觉乏力、头晕,咳嗽、胸痛未减.拍片显示左肺中下野致密阴影,右肺肋隔角模糊,初步印象:左侧胸腔积液;肺炎.结合既往病有咳嗽、乏力、食少、夜间多汗等情况,高度怀疑为结核性胸膜炎.进行痰涂片检查,检出结核菌,确诊.

    作者:刘承魁;胡艳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甲状腺有关疾病诊断体会

    在临床病理活检中,甲状腺疾病很常见,特别是近年甲状腺肿瘤发病率上升较快,首先要区分良恶性,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十年生存率高,甲状腺未分化癌为恶性肿瘤之一,作出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应该混淆,实际上作中往往因为两者都是良性病变,对其鉴别诊断不够重视,但术后的复发、恶变率不同,特别是腺瘤性甲状腺肿较易癌变,故有必要把两者区分开来,现将多年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树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止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药物流产孕囊排出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50例.常规药物流产观察组50例.药物流产后用马齿苋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二次,连用5天.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并记录阴道出血情况.分别于首次服米非司酮后8天,15天及转经后复诊,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天数)、阴道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马齿苋、益母草,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管丽红;苏群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阳青;李劲图;黄小良;林丽卿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技术性操作之一,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外还必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特别是儿科的头颈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更为重要,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若果做到一针见血,才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路开通.但实际工作中有事也可因一次穿刺不成功,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段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螺旋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创伤性湿肺在螺旋CT上的表现,分析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的作用及临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临床治疗证明为创伤性湿肺的42例患者的肺部CT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的创伤性湿肺患者(36/42)的发病部位在一侧或两侧的中下部位的肺野.根据42例患者的肺部CT的表现出来的创伤性湿肺可以分为以下的4类表现:①肺实变弥漫型(19例):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肺实质内出现多发的散点状或者是较小片状的模糊密度影.②云雾型(16例):一侧或者是两侧的肺野出现磨砂玻璃样的改变呈现出较高密度的云雾一样的表现.③问质型(13例):肺纹理的表现增粗以及肺血管的增浓增粗.④肺节段实变型(11例):大的片状或者出现肺叶或者是肺段的高密度影.多数的患者为以上的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CT表现的合并.结论:螺旋CT对于创伤性湿肺的所受伤的部位以及床上的类型和并发症的表现能够作出较为有意义的诊断,有利于对创伤性湿肺的确诊.

    作者:许任重;刘明海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脂肪乳外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治疗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注脂肪外渗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过程中发生了外渗的患儿96例,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2组患儿分别在开始湿敷后1h、12h、24h、48h及72h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肿块的大小.结果:2组患儿局部皮肤情况,在开始湿敷后1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2h、24h、48h及72h时肿胀皮肤吸收消散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酚妥拉明湿敷能有效促进脂肪乳外渗所致皮损的愈合.

    作者:来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定风止痛片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及三味药材的薄层鉴别

    目的:建立定风止痛片中乌头碱的控制方法及三七、防风、羌活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三七、防风、羌活进行鉴别;采用TLC法对制白附子中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结果:本买验中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重现性好;乌头碱检查方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李红艳;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之间.有研究表明[1]: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新研究表明:[2]抗抑郁治疗不仅能促进PSD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PSD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

    作者:王伟华;张蕴;肇悦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30例的护理和疗效观察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恶性肠梗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多采用姑息治疗手段,很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大肠癌17例,胃癌5例,卵巢癌3例,肝癌3例,宫颈癌2例,其中完全性梗阻者10例,不完全梗阻者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2天以上无效而采用中药灌肠.

    作者:崔淑梅;鲍海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计算机辅助设计血管外给药方案

    目的: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血管外给药方案.方法:采用Visual Basic 6.0软件进行编程开发,运用MSChart控件模拟显示培药后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该程序界面直观,运行迅速,计算结果准确.结论:利用该程序可简化操作,迅速完成血管外给药方案设计.

    作者:覃雄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麻杏润肺汤加减治疗哮喘100例临床分析

    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呼吸道疾病[1],多因感冒或吸人刺激性气体而诱发.自2006-2009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为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小18岁,大75岁,病程短3年,长40年,均与上感或吸人刺激性气体有关.查有家族史6例,四季都有发病16例,合并肺炎者20例,不规则长期服激素20例.大部分经多方治疗而未痊愈.

    作者:白丽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浮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6例为对照组,一组30例为治疗组.对照组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用浮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的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疗效明显.

    作者:段卫平;吕一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白血病髓外浸润多排CT表现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提高对白血病髓外肺、脑、肝、脾等脏器浸润的影像学认识,对比分析白血病髓外浸润的CT表现,探讨多排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近三年间临床已确诊为白血病,且经多排CT检查,检查发现为白血病髓外浸润的患者总计7例,以此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脑内浸润者2例,病变累及颞叶、额叶、项叶;单独肺部浸润者1例,病变累及上叶、下叶;肝、脾同时浸润者3例,均为肝、脾内多灶性病变;肺、肝同时浸润者1例,肺部病变为多样性,肝脏病变为弥漫性结节性.结论:利用多排CT检查可以充分发现白血病髓外浸润所累及脏器,可以确定脏器受累范围与程度,但受累脏器CT表现不一且缺乏特征性,诊断时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组织学、免疫生化检查等.

    作者:李军民;赵磊;许振武;邢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TUPKP加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58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TUPKP)加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10年12月应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加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BPH合发膀胱结石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等严重发生,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膀胱痉挛,出血2例,短期尿失禁3例,心袁1例,肺气肿并肺部感染1例,所有病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恢复良好出院,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TUPKP加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在BPH并发膀胱结石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损伤少、安全,术前正确的心理支持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陈思纯;郝淑华;任文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白雪教授辨治充血性心衰的思路和方法

    从三个方面阐述白雪教授辨治充血性心衰的思路与方法:充血性心衰的基本病机是阳虚、痰阻、水停;临证中,标本缓急,主次分明;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病机的发展变化,把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针对心衰的不同病理环节,中西并举,各个击破.

    作者:左英;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后,3例患者于手术后10d内死亡,其余1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及快速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配合抢救,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孙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