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脂汤对痰浊血瘀证高脂血症病人血脂的影响

谢曼;皮珍平;肖琴;左智

关键词:高脂血症, 痰浊血瘀证, 降脂汤, 血脂
摘要:目的 观察降脂汤治疗痰浊血瘀证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痰浊血瘀证高脂血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脂汤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477);治疗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TC、LDL-C和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汤对痰浊血瘀证合并高脂血症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病人血脂水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0.37%、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优于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可改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

    作者:马文苑;裴中美;周华山;黄文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Broca区的脑半球偏侧化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目的 探讨布罗卡区(Broca's area)与其他功能脑区的连接.方法 研究192名正常人静息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数据,通过左右Broca与全脑体素的相关分析,研究Broca的功能连接,并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左右Broca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与Broca连接呈正相关的脑区有额中回、额下回,颞中回和缘上回;呈负相关的脑区有颞极颞中回,中央后回,顶叶,额内侧回,枕叶,且在同侧半球连接中,左侧Broca与额下回、Wernicke区连接强度大于右侧Broca与额下回、Wernicke右侧对应区连接,左侧Broca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皮层和颞顶联合区等注意认知区及梭状回和舌回等视觉野部分区域连接小于右侧Broca连接.结论 本研究发现Broca多功能相关及Broca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偏侧化存在的多样性,这将为大脑功能网络偏侧化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尚韡;王乐;段凯凯;牛焱;苗丽雯;相洁;曹锐;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清热解毒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根据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重视解毒之法,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清热解毒类中药可通过其抗炎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脑梗死病人颅外颈动脉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测脑梗死病人颅外颈动脉的临床价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临床疑似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脑梗死病人80例,所有病人给予超声和CTA检测,比较斑块性质、部位及狭窄情况.结果 80例病人超声和CTA检查发现斑块分别为112处和117处.超声与CTA对颅外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分别为0.698、0.713、0.745.结论 颅外颈动脉斑块和脑梗死关系密切,超声和CTA在检测颅外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判定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对颅外颈动脉检查具有互补作用.

    作者:鲁雪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控制心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给予充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后仍有较高的猝死率,越来越多循证医学证据指出:心率增快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更当作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拟从控制心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作一综述.

    作者:林蓉香;张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大常见的与脑血管因素相关或脑血管因素引起的一种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化逐年上升,成为神经科领域研究热点.VD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VD具有明确致病因素,但确切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由于VD是所有痴呆类型中唯一可防治的,且预防尤为关键,因此从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总结VD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VD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并进行针对性防治.

    作者:廖伟龙;孙传河;高鹏琳;姜文斐;潘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病人左室肥厚与维生素D、室性心律失常及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病人左室肥厚与维生素D、室性心律失常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300例,根据是否有左室肥厚分为A、B两组,检测两组病人超声心动图、白细胞介素-10(IL-10)、NT-proBNP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两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左室肥厚与维生素D、室性心律失常及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均降低;A组病人治疗后IL-10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人左室肥厚与维生素D、室性心律失常及NT-proBNP水平存在相关性:NT-proBNP水平与左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r=0.362,P<0.01);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左室肥厚程度呈负相关(r=-0.451,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左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r=0.646,P<0.01).结论 冠心病病人左室肥厚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杨文琦;魏剑芬;李树民;曹新营;邢彩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载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脾两虚证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调脾护心方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加载调脾护心方加减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LVDd无明显变化,BNP、MLHF评分较前降低;LVEF、6 min步行距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脾护心方可明显改善心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帆;戴小华;付军;戚先伟;李郁春;王银燕;冉永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按年龄、性别、Stanford分型分析临床特征,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1例病人年龄54.06岁±15.18岁,87.3%合并高血压,StanfordA型40例(56.3%),StanfordB型31例(43.7%),12例死亡(16.9%).单因素分析:分型、舒张压、意识障碍、休克、心包积液与预后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为心包积液导致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以疼痛为突出表现,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密切相关,并发心包积液者死亡风险增加,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金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贾跃进治疗不寐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 探讨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 本研究收集、整理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结果 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常用药物包括柴胡、茯苓、白芍、生龙骨、当归、炒枣仁、生麦芽、香附、生牡蛎等.结论 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用药规律研究,整理发现临床医案的数据信息,为贾跃进老中医不寐治验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参考.

    作者:赵丽娜;刘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碎裂QRS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对预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法,比较1 0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与1 000名正常对照组人群心电图的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分析fQR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随访有fQRS与无fQR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周、1个月、1年死亡率,分析fQR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价值.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组病人发病1周、1个月、1年病死率,有fQRS组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有fQRS组与无fQRS组发病1周至1个月增加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但1个月至1年增加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 fQRS发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短期预后有临床意义.

    作者:宁丽君;牛俊红;王浩;薛伟珍;冯惠芳;李国栋;秦晋梅;田彩霞;贾宁;张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活血化浊方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化浊方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活血化浊方每次150 mL,每日2次,饭后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晚上顿服.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疗效性观察指标(血脂、中医证候)和安全性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地调节血脂,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化浊方对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病人的血脂改善与辛伐他汀片相当,中医证候改善优于辛伐他汀片.

    作者:郝子娟;马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K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及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I)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病人60例,分为低级别组(WHOⅠ级、Ⅱ级)26例和高级别组(WHOⅢ级、Ⅳ级)34例.病人术前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及DKI扫描,测定肿瘤实质区平均弥散峰度(MK)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术后标本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DKI各参数值、Ki67表达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DKI各参数值与Ki67相关性.结果 肿瘤实质区,高级别组MK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级别组MD值显著低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FA值在高低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瘤体Ki67 29.4%±7.5%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7.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K值(r=0.842;P=0.000)与Ki67具有正相关性;MD值(r=-0.613;P=0.000)与Ki67具有负相关性;而FA值(r=0.058;P=0.601)与Ki67无相关性.结论 DKI参数MK值及MD值在高低级别组脑星形细胞瘤中存在差异,可鉴别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与脑星形细胞瘤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间接反映肿瘤增殖活性.

    作者:李波良;张辉;王效春;谭艳;秦江波;雷颖;吴晓峰;王乐;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降脂汤对痰浊血瘀证高脂血症病人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脂汤治疗痰浊血瘀证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痰浊血瘀证高脂血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脂汤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477);治疗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TC、LDL-C和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汤对痰浊血瘀证合并高脂血症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病人血脂水平.

    作者:谢曼;皮珍平;肖琴;左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稳消Ⅱ方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稳消Ⅱ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腹主动脉壁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和造模组(29只),分别给予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8周后,造模组随机处死1只兔子,确认造模成功.将造模组随机分为3组:稳消Ⅱ方组、辛伐他汀组、模型对照组,停用高脂饲料,改用标准饲料,分别给予稳消Ⅱ方、辛伐他汀、蒸馏水灌胃治疗8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稳消Ⅱ方组和辛伐他汀组NF-κBP65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稳消Ⅱ方组和辛伐他汀组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消Ⅱ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表达防治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脑血管病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生书萌;梁荣;霍清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每搏量、心搏出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9、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hs-CRP水平,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郭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益气舒心丸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舒心丸对冠心病(CHD)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不加用任何具有益气或活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治疗组52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舒心丸10 g,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舒心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气虚血瘀和左室舒张功能,治疗效果较单一常规方法好.

    作者:贺青军;陈伟强;罗智敏;庞建萍;欧惠珍;刘照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清脑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方案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降低血压,还可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索在三臂设计情况下,研究清脑降压颗粒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与安慰剂双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拟纳入288例病人,分为试验组、阳性药对照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96例.试验组给予清脑降压颗粒,每次2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每次50 mg,每日1次;安慰剂组则给予模拟剂.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EQ-5D和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清脑降压颗粒组方来源于经典名方天麻钩藤饮,既往临床应用初步反馈其对高血压疗效较好,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肝阳上亢证证候积分,缓解临床主要症状.基于此,遵循循证医学理念,设计本项临床试验,以评价清脑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的初步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探索其治疗优势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黄敏;华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以具有粗大肌小梁及小梁间相交通的深陷隐窝为特征的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晓童;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住院病人他汀使用情况及血脂达标率分析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病人入院时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血脂达标率.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26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史及治疗特点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为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史组(A组),有明确CHD病史但未行PCI组(B组)及无他汀类使用史的新发CHD组(C组),分别比较各组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血脂达标率.结果 入院后3组基本做到1.5 d内使用中等剂量的他汀药物治疗,3组入院后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CHD病人他汀使用率高,以中等剂量强效他汀药物为主,他汀药物使用已基本符合指南推荐.CHD病人入院血脂水平正常偏低,血脂不达标率高,需进一步加强治疗和监测.

    作者:李杰;黄淑田;杨俊敏;王瑞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