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苓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98例298眼行隧道式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及随访疗效.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3及其以上者275,占92%,剩余均在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且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结论:该手术方式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操作容易掌握,不需特殊仪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马海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应用VRA-GlcNAc为底物建立检测NAG活力的方法,用于尿液NAG活性测定.方法 对离子强度、pH值、底物浓度等佳反应条件及各种实验参数进行研究.用该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性能分析并测定多种肾病尿样NAG活性,结果 该法低检出限1.5 U/L,线性范围可达200U/L(r=0.9979),批内CV为<4%,批间CV<6%,回收率为101.2%.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试剂稳定,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
作者:凌兰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考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记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63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川穹嗪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80.6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结果较为满意,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廖宝共;梁海英;覃君德;唐利艳;覃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慢性HBV感染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细胞(NK细胞)以及CD3-CD19+细胞(B 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CD3+CD4+细胞(CD4+T 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CD3+T细胞、CD3+CD4+细胞(CD+T细胞)、CD3+CD8+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定病情发展阶段以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强占荣;林中;易彩霞;黄凤妹;张剑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聚乙烯醇在医药行业中有了很大的应用进展,主要用于局部用药和眼用制剂中.聚乙烯醇由于其规格的不同,溶解时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本文主要考察了溶解方法对不同规格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影响.
作者:高坤;杨希琴;陈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3例RA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3例RA患者中,手关节单独受累占60.4%(32/53),跖趾关节单独受累占26.4%(14/53),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占13.2%(14/53).早期、中期、晚期分别占13.2%(7/53)、79.3%(42/53)、7.5%(4/53).结论:R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实验室及影像相结合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吕本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 16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62例,40例试产成功,再次剖宫产120例.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
作者:李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5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思想稳定,疗效良好,体贴、细致的护理受到患者好评.结论:有效护理能缓解肝癌患者的疼痛,还提高疗效.
作者:王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2009年3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方法,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12h后缓解30例,不缓解者5例,该5例患者经过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均全部缓解,无1例出现严重低血压、气胸等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 规范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扩张支气管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马朝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浅析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任启洪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腺苷脱氨酶是嘌呤核苷代谢中重要的酶类,属巯基酶,能催化腺嘌呤核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再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其代谢缓和终产物为尿酸.测定体液中ADA活性对临床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以及免疫功能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各种检测腺苷脱氨酶活性的方法学做了评述,并对检测腺苷脱氨酶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作者:朱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 对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行分析,对照组40例采用基本支持治疗及手术;治疗组50例采用基本支持治疗及大承气汤.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低;治疗组较对照组肠功能恢复快,腹水吸收快,住院日缩短.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并使治愈时间缩短.
作者:蒋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乳腺病在20~50岁年龄段比例较大,对于20~50岁之间的重度乳腺增生病人,或者热图象有一侧可疑高温区,或双侧乳头温差过大,尤其有癌症家族史,结合触诊阳性的病人均应高度重视,定期复查.疑似病人,应针吸肿物局部做病理切片,以使乳癌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存活率.红外热图仪对于乳腺病诊断及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它可以用于基层单位的大范围的健康普查,筛出重点病人,可大大缩窄复查范围,特别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太强;王娟;邱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100例进行产前常规检查.结果 在100例胎儿畸形中产前诊断与产后完全符合是89例.结论 超声可以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器官的发育情况,还可以对胎儿畸形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俊鹏;吕精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诊治水平,为急诊培训和EICU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1.1~2010.12.31期间由我院急诊收住MICU的502例重症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73:1,≥50岁患者高达83.07%(417/502),疾病类别构成比前五位分别是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及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的疾病.脑卒中、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肺脑复苏及上消化道出血为多见病种.MICU死亡率高达43.63%.结论:加强对老年医学的研究,提高对脑卒中、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肺脑复苏及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水平,可能对降低死亡率有益处.
作者:李雄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尘肺病患者细菌检查结果从而更好地控制尘肺病人的合并症,降低WLL术后肺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6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未见结核菌生长,培养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27例,其中院外感染26例,院内感染1例,革兰阳性(G+)球菌8株(29.62%),革兰阴性(G-)杆菌15株(55.56%).讨论 通过细菌病原学检查,选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是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苓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期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术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期手术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仁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症候,临床比较多见,本病是由于正气亏虚,肝气郁滞,痰浊阻肺,气血瘀滞,寒凝等因素引起新脉闭阻不畅,临床上以胸中或左胸部发作性闷痛为主要表现,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在北方由于寒冷,气温温差大,是导致本病诱发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其治疗规律,发现新的治疗特点,笔者应用温阳通脉解郁法治疗本病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云;张德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乳腺病中常见病,多见于育龄妇女.因本病的致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药物品种多、杂、乱,效果相差很大.我们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自拟的乳块消汤剂治疗乳腺腺病47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芬芳;王武兴;曹登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1995年12月-2004年10月PTC存档蜡块标本共40例,作为实验组.患者术前均为经过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7~62(39.6±7.1)岁,有淋巴转移24例,无淋巴转移16例.另取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1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5~63(38.3±7.4)岁,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标本均有完整的病理和临床资料.
作者:何金嵘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