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哲;刘佩;姚园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后2h内胸痛缓解、心电图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24h胸痛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15%、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26%、35.14%.结论 治疗组对胸痛有显著的缓解,且硝酸甘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副反应少,好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李香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热毒之邪兼夹为标.其中,尤以肾虚、气虚、脾虚、阴虚等为关键,因此,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补肾健脾、益气养阴等补虚法的运用.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亦表明采用补虚治法方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杜文婷;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S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SDS诊断的82例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睡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2粒,每天两次,疗程共3周.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在PSQI评分及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在PSQI评分(8.55分±3.45分vs 11.32分±4.23分)及CSS评分(10.64分±4.56分vs 13.12分±5.41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SDS效果优于单用右佐匹克隆,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吕昕;郭韶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使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基础人98例高血压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一氧化氮、血浆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压变异性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0.27 mmHg±0.03 mrnHg vs 0.39 mrnHg±0.01 mmHg;舒张压:0.25 mmHg±0.02 mmHg vs0.34 mmHg±0.03 mmHg,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血浆肾素、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病人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小血压变异性.
作者:周亚莉;金道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且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的ACS病人285例,以出院后的5年生存情况为结果变量,以年龄、高血压、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左室功能不全(LVF)、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的发生情况等、入院24 h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脂等]为解释变量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 285例ACS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70.1% (95% CI:64.61~75.5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LVF、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hs-CRP、SCr与病人5年生存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hs-CRP≥10.0 mg/L(OR =2.217,P=0.000)、SCr≥120 μmol/L(OR=2.264,P=0.000),年龄(OR=1.994、3.045、6.241,P=0.144、0.010、0.000)是影响ACS病人5年生存的独立因素.hs-CRP< 10.0 mg/L和≥10.0 mg/L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 7.3%和56.1%(x2=14.076,P=0.000);SCr< 120 μmol/L和≥120 μmol/L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7.8%和60.2%(x2=11.548,P=0.001);年龄<50岁、51~60岁、61~70岁和≥70岁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8.5%、78.1%、69.4%和44.3%(x2=36.382,P=0.000).结论 急性期hs-CRP,SCr水平和年龄是影响ACS病人5年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丁军侠;李军;张宇梅;郑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给予40 mg/d阿托伐他汀,B组给予20 mg/d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SBP、DBP、TC、TG、LDL-C、HDL-C、hs-CRP及SOD分别为(131.9±6.6) mmHg、(82.1±5.6) mmHg、(3.5±0.6) mmol/L、(1.7±0.2) mmol/L、(1.6±0.2) mmol/L、(1.6±0.3)mmol/L、(1.8±0.6) mmol/L、(2.7±0.5) mmol/L;B组分别为(139.2±7.1) mmHg、(88.6±4.1)mmHg、(4.6±0.8) mmol/L、(2.1±0.2)mmol/L、(2.4±0.3) mmol/L、(1.2±0.2) mmol/L、(32.7±4.6) mmol/L、(24.6±3.1) mmol/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mg/d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和高血脂状态,其效果优于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者.
作者:杨敏;刘奇峰;蓝新平;丘睿业;蔡裕福;邓李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探讨二者与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因ACS入院的122例病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2例),另选取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2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ACS病人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PCT、hsCRP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hsCRP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P<0.05;r=0.90,P<0.05).结论 血清PCT、hsCR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同时检测PCT和hsCRP有助于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王利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构建MMP-9 siRNA慢病毒,并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 control-siRNA组、I/R-MMP-9-siRN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28 d各组大鼠生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在大鼠I/R术后1d,7d,14d,28 d心肌中MMP-9的表达;M型超声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改变;RealtimePCR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I/R+ MMP-9 siRNA组大鼠生存率达80%,生存率显著提高,与I/R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和I/R+ control-siRNA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P<0.05),对I/R组大鼠进行MMP-9 siRNA干预后,可见3个指标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术后,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术后1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缺血再灌注时IFN-γ、IL-6、TNF-α急剧增加(P<0.05),MMP-9 siRNA干预后,可见IFN-γ、IL-6、TNF-α不同程度的减低,与I/R组大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MMP-9 siRNA作为靶标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
作者:曲哲;刘佩;姚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及Hhcy对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影响.方法 175例新发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3组,服用阿司匹林组59例,服用氯吡格雷组57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组59例.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肌酐、脑梗死部位等指标与Hhcy之间的关东;采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Hhcy对所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以男性为主,肌酐、尿酸升高.其中性别是Hhcy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组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值偏高,且阿司匹林组和双抗组病人在Hcy升高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值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cy正常时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病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欣;林志坚;吴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心可舒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100例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后两组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LVEF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52.82±0.02)% vs (46.80±0.03)%,P<0.05].结论 心可舒片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合长期服用.
作者:安文灿;田志亮;金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芪归健脑颗粒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海马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分酶(i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前后用芪归健脑颗粒灌胃.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蛋白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O含量.结果 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单位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iNOS的表达水平及NO含量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单位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多,iNOS表达水平及NO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健脑颗粒对Aβ25-35所致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芪归健脑颗粒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和NO的生成,减轻Aβ25-35的毒性作用.
作者:王银龙;单铁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西络宁、贝那普利(洛汀新)、双氢克尿噻联合脑栓通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顽固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西络宁、洛汀新、双氢克尿噻三联降压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栓通胶囊,均4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测血压1次,观察血压下降幅度、稳定性和达标率,记录临床自觉症状、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检测血脂、肝肾功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心电图.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压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两组病人血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络宁、贝那普利(洛汀新)、双氢克尿噻联合脑栓通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压,提高临床疗效效率.
作者:白杨;肖瑜琦;邓挺;程火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 入选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n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NOHCM)病人3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病人25例,健康正常者40名为对照组.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3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心律失常的差异,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包括24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连续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HOCM组及NOHCM组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在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NN-Index、PNN50上低于NOHCM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在HOCM组及NOH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及NOHCM组的各项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多源室性早搏、RonT现象、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在HOCM组均高于NOHCM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在HOCM组与NOH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CM病人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提示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功能平衡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特别是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付生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振心合剂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120例CHF住院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振心合剂(黄芪、红参、鹿角胶、益母草等),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临床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钠素(ANP)、内皮素(ET)方面改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振心合剂治疗CHF有效,且无副反应.
作者:王爱明;雷耀晨;徐平;侯秉凡;丁建平;王素平;顾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羊藿三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5岁~75岁门诊病人60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每组30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羊藿三七胶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 vs 73.3%,P>0.05).在改善病人中医症候方面比较总有效率有改善趋势(70.0% vs 63.3%,P>0.05).结论 羊藿三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曲美他嗪相当.
作者:戴友平;郭良玉;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安全性、停药后早搏复发率等.方法 将64例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黄连温胆汤联合胺碘酮32例,对照组为胺碘酮组32例.两组均服药30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O%,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和对照组疗效相近,但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朱庆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CMBs)的预测作用.方法 纳入5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病人,82例急性脑梗死不合并脑微出血(无脑微出血组)病人.检查血糖、血脂四项(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同型半胱氨酸,并采用VEGF ELISA制剂盒检测血清VEGF.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VEGF水平与脑梗死病人CMBs密切相关.VEGF水平与CMBs数目呈明显线性正相关(r=0.853,P<0.05).校正OCSP分型、年龄、高血压病、脑梗死OCSP分型、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干扰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EGF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95%CI:1.233~ 2.771,P=0.010).结论 血清VEGF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水平与CMBs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启章;李晶;刘勇;江旭;彭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线粒体是细胞活动的“动力工厂”,在调节细胞生存凋亡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过度的开放会促使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导致一些相关的促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以及膜间隙中的Caspase前体蛋白(procaspase)等从线粒体中释放进入胞质,共同参与对细胞的调节.研究线粒体对细胞凋亡的机制,对于研究调控细胞凋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线粒体对细胞凋亡作用近3年研究为基础,对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向军军;赖菁菁;胡跃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一次性注射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共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0组)和Ang-(1-7)干预组(D1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D1组给予Ang-(1-7) 300 μg/(kg·d)皮下注射,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共持续8周,监测空腹血糖(FPG),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及AngⅡ的含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细胞内iNOS及Caspase 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iNOS、bax、bcl-2及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0组大鼠FPG、AngⅡ及HOMA-IR明显升高,FINS浓度降低,胰腺iNOS、Caspase-3的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77.1%、1.03倍,iNOS、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增加3.4倍、2.9倍和4.6倍,Bcl-2基因表达降低了74.8%(P<0.05).与D0组相比,D1组FPG、AngⅡ及HOMA-IR下降,FINS浓度升高,iNOS及Caspase 3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19.4%、37.2%,iNOS、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67.6%、37.7%和39.7%,Bcl-2基因表达增加了812%(P<0.05).结论 Ang-(1-7)可通过降低胰岛局部氧化应激,减少β细胞凋亡而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作者:何军华;王丽;吴慧璐;范运娟;王巍;范鑫;李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B组),缬沙坦(C组),每组40例,每两周随访一次,4周后达到有效标准者按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未达到有效标准者(B、C组)剂量加倍治疗4周,A组剂量不变,观察8周后比较3组降压效果.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x 2检验.结果 A组总有效率90.O%,B组总有效率80.0%,C组总有效率77.5%.A组与B、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协同降压效果,副反应小,安全有效.
作者:廉润庆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