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让簇;张春梅
根据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部署或者眼镜商店的委托,我们每年都会对验配眼镜进行各种形式的检验.通过历年的检验实践,笔者感觉到随着装配眼镜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眼镜的配装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验配眼镜产品作为国家生产许可证产品管理后,装配质量的提高更是明显.但笔者从实践中发现,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GB 13511-1999《配装眼镜》中允许的光学中心偏差存在着与前述的提高不适应之处.现提出个人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作者:林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扩容治疗时的体温变化.方法:失血性休克52例,除外伴随甲亢、低钾、感染等引起体温改变的疾病,来院时动态监测其体温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监测后10分钟即出现体温下降,低值为32.7℃,60min内体温呈进行性下降.结论:应预防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扩容治疗时的低体温,尽早预防性应用保温措施,防止中重度低温的发生.
作者:胡蓉;贺正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根据氢氧化钙的作用机制,分析和探讨氢氧化钙在口腔内科及儿童牙科治疗方面的应用.
作者:吴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很多离退休人员由于职业、地位、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期紧张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无规律、闲暇的离退休生活,社会角色的转变,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的改变,难以适应而产生了焦虑、无所适从和失落感.更有一些人会因为无所适从而感到孤寂,精神空虚,甚至生病.
作者:李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建立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联合4T高危因素评估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未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的产妇676人为对照组,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产妇692人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45%)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出血病例产后出血量648.56±136.48ml,对照组产后出血量986.84±368.53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建立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联合4T高危因素评估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吴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加强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措施.结果: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创造重视手卫生氛围,改善手卫生设施,改良手卫生方法等可强化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已为全球所关注.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低、效果佳的手段和措施.
作者:潘春燕;马秀芬;马秀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研究创伤性脑缺血(Traumatic brain ischemia,TBI)、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HD)、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氧代谢(cerebral metabolic rate of oxygen,CMRO2)等各指标的改变,以及诊断与处理均获得进展.
作者:欧阳学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对照组单纯给予缩宫素预防,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轻微瘙痒症状,停药后缓解.结论:缩宫素受体在较多的情况下,对缩宫素越敏感.半衰期为3-10min,作用快,但维持时间较短,且药敏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单用缩宫素行子宫收缩效果不佳.米索前列醇作用持久,半衰期长,两者共同作用可起到协同效果,有明显个体差异的药物敏感性,达到促进宫缩的目的,使产后出血得到了有效防治.
作者:耿学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日2次,14天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对脑细胞能够有效的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刘雅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脑血管意外乃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后导致的脑水肿如不及时清除,可因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故消除脑水肿,降低颅高压刻不容缓.其措施有:①高渗脱水剂;②利尿剂;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其它(如白蛋白、抑肽酶).高渗脱水剂有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高渗盐水等,其中以甘露醇脱水作用快,作用较强常用.其作用机制如下:①增加血脑及血脑脊液问渗透压;②使脑血管收缩,血容量减少,颅内压下降;③降低血液粘稠度;④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增强利尿作用;⑤清除自由基,阻断链锁反应.因自由基可引起并加重脑水肿及缺血性脑损伤,甘露醇特别对毒性强的羟自由基(OH-)消除作用显著.
作者:代金枝;周敬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消结安胶囊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室96例乳腺小叶增生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服用消结安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乳癖消片进行治疗,以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约为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约为75.0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疗程后,48例观察组患者中有41例黄体期血清E2降至正常值,约为85.42%;3例大致正常,约为6.25%;4例异常,约为8.33%.48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0例黄体期血清E2降至正常值,约为62.50%; 11例大致正常,约为22.92%;7例异常,约为14.58%.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黄体期血清E2正常及大致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结安胶囊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宋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行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介入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疗效不满意的27例患者,进行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介入联合治疗,评价其肿瘤细胞坏死率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7例患者经联合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完全坏死率81.48%;患者生存6个月、9个月、一年以上、超过一年半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2.59%、81.48%、66.67%,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介入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肿瘤的坏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多;王志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患者的作用.方法:320例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60例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160例按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评分≥40分者仅3例,对照组:焦虑评分≥40分者52例,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并发:83例,发生率为5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无痛人流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丁丛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为心可宁胶囊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多成分同时在线检测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PAD)同时测定心可宁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219.02-3285.6、35.08-526.2、438.04-6570.1、1 6.68-250.2、10.05-150.8和18.65-279.8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值分别为0.9999、0.9999、0.9999、0.9998、0.9997和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8%、98.7%、100.5%、100.0%和101.8%,RSD分别为1.5%、0.96%、0.59%、1.2%、1.3%和0.58%.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综合评价心可宁胶囊的质量.
作者:姚志勇;支钦;李新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胎盘性缺氧的临床作用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高危孕妇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正常产妇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高危妊娠子宫胎盘循环病理进行观察分析,观察其血流改变与胎儿慢性缺氧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大脑中动脉( MCA)阻力指数与脐动脉(UA)阻力指数比值均大于1.08,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均小于脐动脉阻力指数,重度窒息患者可见脐静脉(UV)与心率相吻合的波动静脉导管(DV)均可见新房收缩期反方向血流.观察组患者胎盘三级绒毛干中肌性小动脉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预测胎儿胎盘性缺氧,血流异常与胎盘三级绒毛干中肌性小动脉数目减少有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宫内胎儿胎盘性缺氧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谢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可降低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对发热病程长及慢性咳嗽、病情反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韶钢医院呼吸内科及儿科住院部接诊的82例患者,采用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血常规、胸片等多种手段,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结果:本文中患者有典型表现及非特异性表现,均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得到及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总结经验,MP感染已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低龄化趋势,应提高临床医师对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敏感度,及早完善相关检查,可大大减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谭建萍;梁燕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仅给予放射治疗,参附组在放疗期间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放疗后随访3至6个月,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0、1、2、3、4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3%、27%、23%、12%、5%;参附组为40%、38%、17%、5%、0.参附组放射性肺炎有降级趋势,≤2级RP例数增多,3、4级RP例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并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强;叶涛;陈宏林;谢玉秋;张旭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变应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在机体免疫系统参与下所形成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鼻塞,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为特征,属中医学“鼻鼽”范畴.西医学的治疗多采用对症处理,能够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但容易复发,长期用药有副作用.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更高.由于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作者:财让簇;张春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一组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评定比较,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开放式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焦虑症患者4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末用HAMA和SF-36.进行评定,分析治疗前后SF-36评分变化及与一般临床资料和HAMA等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与12周治疗后HAMA及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健康总评与年龄、发病年龄、发病诱因、HAMA显著相关;精神健康总评与婚姻、发病诱因显著相关;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与婚姻、家族史、发病诱因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经12周系统治疗后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作者:徐继华;张善宝;徐凯华;黄峥红;李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60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脑叶和丘脑,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治疗2-3周,然后随访90天,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意识改变情况,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合并症及死亡率,以及随访90天时mRS评分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意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合并症较对照组减少,90天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加快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90天的mRS评分.
作者:谭爱玲;吕端;袁民绍;魏博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