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干扰Bax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张永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 RNA干扰, bax基因
摘要:目的:探讨 RNA干扰 Bax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 Bax干扰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梗死大鼠模型,术后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心肌内注射脂质体,Bax干扰组心肌注射脂质体与Bax siRNA的混合物。治疗后72 h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分析心肌组织中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并用 TUNEL染色法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大鼠 Bax mRNA和蛋白质明显增加(P<0.05)。与心梗组比较,Bax干扰组大鼠 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和 Bax干扰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加(P<0.05)。与心梗组比较,Bax干扰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和 Bax干扰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5)。与心梗组比较,Bax干扰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 Bax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组织中的沉默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对心肌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患者MMP 9、hsCRP、IL 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 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将112例 ACI患者和30名健康人,依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结果将其分为 CAS软斑块组(31例)、硬斑块组(53例)、无斑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组血清MMP 9、hsCRP、IL 6的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 MMP 9、hsCRP、IL 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软斑块组各指标水平又明显高于硬斑块及无斑块组(P<0.05)。结论 MMP 9、hsCRP、IL 6与急性脑梗死 CAS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紧密相关,可能是软性不稳定斑块的临床标志物,可为斑块稳定性评价和治疗监测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金树;王力军;陈步巍;裴芳;尉杰忠;纪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Cys C和Hcy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胱抑素 C(Cys 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3例住院且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的 Cys C血清浓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成低浓度组(70例)及正常浓度组(63例),另将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外周血的 Cys C与 Hcy浓度,冠状动脉病变根据Gensin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低浓度组Cys C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的 Cys C浓度明显低于正常浓度组(P<0.05)。低浓度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3支病变,而且其 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正常浓度组(P<0.01)。血清 Cys C浓度与 Gensini积分之间为负相关关系(r=-0.659, P<0.01),血清 Hcy浓度与 Gensini积分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405,P<0.01)。结论检测 Cys C与 Hcy浓度可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为临床开展危险分层与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丰庆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参芎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AI 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芎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干预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的 PAI 1含量,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治疗,干预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 PAI 1含量。结果两组入院时 PAI 1的血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治疗2周后两组复查PAI 1的血清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 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血清 PAI 1的分子含量,但是对于冠心病患者长期疗效还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蒋守涛;黄华;陈蓓蓓;何洪钟;张润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癫狂梦醒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表达的影响,以期为癫狂梦醒汤抗 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癫狂梦醒汤组。采用高脂喂饲制作 AS模型。第12周末观察动脉血管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观察MMP 9蛋白表达。结果以高脂喂养成功建立 AS模型,模型组血管内膜增厚,MMP 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癫狂梦醒汤组血管内膜变薄,MMP 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癫狂梦醒汤可抑制 MMP 9蛋白表达,明显抑制 AS发生发展。

    作者:韩凤丽;于铭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FXYD5在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FXYD基因蛋白是指一类有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单跨膜蛋白,和钠钾泵(也称 Na+K+ ATP酶,钠钾转运体)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1]。高血压病(primary hypertension,PH)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影响全球近1/3人口的健康,由多种因素导致,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复杂疾病[2],是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脏疾病、栓塞和血管破裂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每年超过1000万患者死于与PH相关的疾病[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 disease,AS)是慢性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与 AS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血管重塑(vascular remode-ling,VR)在 PH 及其 AS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FXYD5的表达不仅在调节 Na+ K+ ATP酶分布、钠的重吸收和体液量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应激情况下,如缺血缺氧、内皮细胞损伤等,对内源性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水平上调,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等血管再生机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4]。本研究就FXYD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何思陆;李天资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头针组,每组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解剖定位 broca区配合电针治疗,头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头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定位电头针能明显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作者:江玉娟;项蓉;鞠海燕;杨玉霞;张艳春;左炳芳;刘翠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急性中风患者血压昼夜变化的影响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急性中风患者血压下降和昼夜变化的影响。方法162例急性中风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并接受氨氯地平与氯沙坦治疗。考察觉醒中、睡眠中和睡醒前血压下降平均值,评估两种药物降压效果。结果共有155例患者入选。意向性分析中,氨氯地平组患者收缩压降压值为(14.82±11.71)mmHg,氯沙坦组为(13.11±12.69)mmHg,氨氯地平优于氯沙坦(平均差异1.71 mmHg)。在符合方案集分析中,氨氯地平组与氯沙坦组降压值分别为(16.06±11.33)mmHg和(17.17±11.85)mmHg;平均差异为-1.11 mmHg,没有明显区别。氨氯地平比氯沙坦更具减轻血压波动的趋势,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结论氨氯地平可以降低高血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压波动程度,减少患者中风的发生。

    作者:陈君;张郁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血管病血管修复中的内皮祖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内皮祖细胞(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表明它和导致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发现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以后,EPCs的移植或者动员可以促进脑缺血区域血管新生,并对神经发生有促进作用。

    作者:魏文亭;姜亚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肢功能改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有效率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确切,且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明显。

    作者:上官士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SCTA分布及形态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多层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 MSCTA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壁冠状动脉的分布、位置、长度及其埋藏深度等影像特征,并比较完全肌桥组与不完全肌桥组临床胸痛症状发生的概率。结果壁冠状动脉常发生于左冠前降支中段,其 MSCTA检出率为15.2%(79/520),其中62.2%为不完全肌桥,37.8%为完全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2.6±5.0)mm,埋藏深度为(2.8±1.2)mm,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9)。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及形态特征。

    作者:田希存;任华;李春志;张海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枣仁安神胶囊用于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枣仁安神胶囊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血压及失眠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50岁~80岁高血压伴失眠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枣仁安神胶囊合用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两组皆服药8周。服药结束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睡眠改善程度及坐位血压评判疗效。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 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睡眠时间增长,血压也有明显改善,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枣仁安神胶囊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能延长其睡眠时长,改善失眠症状,提高降压药对高血压的疗效。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的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住院的90例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一级31例、二级30例、三级29例,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女性。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内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二级和原发性高血压三级患者夜晚平均气压接近乃至高过白昼平均气压值。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血压负荷明显升高,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有明显降低,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动向来预测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以及过去两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结果两年后治疗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踝臂指数(ABI)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异常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两年后平均 ABI和 baPWV异常率显著增加;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严格控制血压、改变生活方式,其动脉硬化可无进行性加重,并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

    作者:曾小茹;方长庚;许名东;潘婉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多生化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究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粥样斑块是否稳定分为稳定组(95例)及非稳定组(301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 1)三种指标的浓度。结果与非稳定组相比,稳定组 hs CRP、MMP 9、MCP 1的浓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00,t=15.609,t=18.396;P均<0.01);三种物质的佳检测浓度分别hs CRP为8.35 mg/L, MCP 1为0.282pg/mL,MMP 9为0.141ng/mL,在佳检测浓度下,稳定组中MMP 9的敏感性33.4%,特异性为86.2%, hs CRP的敏感性92.3%,特异性为77.2%,MCP 1的敏感性44.3%,特异性为75.3%;非稳定组中 MMP 9的敏感性71.3%,特异性为85.6%,hs CRP的敏感性34.6%,特异性为62.3%,MCP 1的敏感性80.2%,特异性为88.9%。以 hs CRP>8.35 mg/L,MCP 1>0.282 pg/mL,MMP 9>0.141 ng/mL为标准诊断稳定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到97.4%、92.9%,非稳定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到94.0%、95.5%。结论 hs CRP、MMP 9、MCP 1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许成岗;武红斌;高俊峰;徐海宁;何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使用xPlane多平面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冠状静脉窦的初步研究

    目的:使用 xPlane多平面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冠状静脉窦构型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32名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进行常规探测,观察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形态、M型超声心动图运动轨迹,测量其收缩末期大内径(CSSD)、舒张早期内径(CS-DD)、心房收缩期内径(CSAD);使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收缩期大流速(CSSVmax)、舒张早期大流速(CSDVmax)、心房收缩期大流速(CSAVmax)、速度时间积分(VTIS、VTID、VTIA)计算回心血流量(MQnet);使用 xPlane多平面成像技术获得与 M型超声相同取样线上冠状静脉窦短轴图像,使用轨迹法测量与 M型超声相同时相时冠状静脉窦面积 xCSSA、xCSDA、xCSAA,计算回心血流量(xQnet);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名健康成人冠状静脉窦100%清晰显示,管状开口24名(75%),喇叭状开口8名(25%);xPlane多平面成像技术显示大横截面为类圆形12名(37.5%),其他形状20名(62.5%);M型曲线显示收缩期冠状静脉窦向心尖方向运动,舒张期向心底方向运动,大径和大收缩面积出现于收缩末期,小径和小收缩面积出现于心房收缩期;其中 CSSD、CSDD、CSAD、VTIS、VTID、VTIA测值分别为(0.98±0.14)cm、(0.59±0.17)cm、(0.36±0.09)cm、(6.17±1.75) cm、(3.92±1.17)cm、(1.86±0.42)cm;xPlane 多平面成像技术所测冠状静脉窦面积和回心血量明显大于 M 型超声。结论xPlane多平面成像技术较传统的 M型超声能更好的评价冠状静脉窦构型及血流动力学特点。

    作者:许建萍;王健;郝美芳;王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心理干预对PCI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结合益心舒胶囊对冠脉介入治疗(PCI)合并有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首次接受PCI治疗的合并焦虑、抑郁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试验组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益心舒胶囊每次1.2 g,3次/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术前、术后、出院前、1个月时,随访患者分别接受HAMA和HAMD评分,同时于1个月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HAMA、HAMD评分变化,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CCS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 HAMA 、HAMD评分分别为(7.4±1.9)分和(6.9±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9±2.4)分和(17.2±2.0)分(P<0.05),且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益心舒胶囊对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超峰;张勇;曹邦明;梁力;唐小霞;郭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药干预信号转导通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具有确切疗效,在防治 CHF 发生和发展中的信号通路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6(TGF 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发生;PI 3K/AKT、JAK STAT和核转录因子κB(NF 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和心肌细胞肥大,延缓心室重构;AMPK信号通路,调节能量代谢紊乱,抑制代谢重构的发生;CaN信号途径,改善心功能和抑制心肌纤维化等,以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防治心力衰竭。实验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信号通路的表达,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彩红;王永刚;罗文平;于远望;韩曼;钟伟;齐婧;尚俊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归纳综述如下。

    作者:梁妮;何青;刘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课题: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50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每组再设1周和4周两个观察时点,分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包括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水平得分、旷场垂直得分、不动时间、挣扎时间、游泳时间,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节点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造模后,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水平得分、旷场垂直得分、挣扎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游泳时间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归脾汤处理4周后,模型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旷场水平得分、旷场垂直得分、挣扎时间、游泳时间均显著回升(P<0.05,P<0.01),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明显调节作用。

    作者:崔艳超;唐启盛;赵瑞珍;杨歆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及脑脊液乳酸变化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乳酸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患儿20例,男4例,女16例,发病年龄小7月龄,大10岁,收集临床表现、既往史、发病时的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 CT或头颅核磁)、脑脊液结果、血常规及血生化结果、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结果临床表现:发热14例,咳嗽12例,腹泻8例,头痛1例,呕吐8例。发作间期的脑电图:13例正常,4例患儿脑电图异常:1例背景节律明显变慢,1例双侧额区棘慢波不同步发放,1例左侧前中颞区棘慢波发放,1例睡眠期偶见一次双侧顶区阵发高波幅棘慢波。脑脊液乳酸低0.18 mmol/L,高2.2 mmol/L,中位数1.39 mmol/L。结论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脑脊液乳酸没有明显增高,提示随着发作的缓解,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没有受到损伤。

    作者:李朝阳;李春花;孙浩;贾利芳;韩虹;燕美琴;李海;靳华;武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