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胜;朱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 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许多干细胞中都发挥积极作用,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 s,CSCs)作为研究比较多的对心肌缺血性疾病有重要治疗作用的细胞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发现 CSCs活化对于治疗的意义非常明确,而 IGF/HGF是激发其活化态的重要分子,并且二者作用的信号通路有一定重叠,对于研究 CSCs活化的分子机制有重要作用。二者还可以促进 CSCs的迁移、促进增殖、抗凋亡等。
作者:邱光昊;张正斌;翟蒙恩;程亮;刘洋;孙云蕊;宋思敏;梁宏亮;刘金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 P 选择素(CD62P)分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社区3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随访两组患者5年内发生脑梗死的情况以及 CD62P分子的表达;按照是否规律治疗,将老年组分为两个亚组,分为规范治疗亚组和非规范治疗亚组,探讨两亚组患者在5年内发生脑梗死的情况以及 CD62P分子的表达。结果在随访患者5年时,老年组和青年组两组发生脑梗死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两组血小板膜CD62P分子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两亚组5年发生脑梗死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两亚组血小板膜 CD62P分子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较年轻人易发生脑梗死,CD62P分子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相关性;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规范治疗亚组的 CD62P分子较不规范治疗亚组低,血糖规范治疗亚组的脑梗死发生较不规范治疗亚组低。
作者:张安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针刺以人迎、水突为主穴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脑血管病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人迎、水突穴为主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脑血管病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吞咽 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VFSS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VF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人迎、水突为主穴配合功能恢复训练能明显提高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中药治疗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疗的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颗粒剂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NT proBNP)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5%(Z=-2.619,P=0.009)。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80.9%(Z=-2.553,P=0.011)。治疗后两组,LVEF均值增加,NT proBNP中位数降低,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中药,对于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贺晓芳;顾雄华;季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 1)分子在老年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按照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 PAI 1分子含量,女性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一月复查 PAI 1含量。结果女性组患者血清 PAI 1为(43.18±2.80)mol/L,男性组 PAI 1的血清含量为(41.22±2.40)mol/L,两组含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t=4.023,P<0.05);出院一周后女性组复查 PAI 1的血清含量为(38.68±2.30)mol/l,与发病急性期 PAI 1分子含量相比,两组含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t=10.97,P<0.05)。结论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中检测 PAI 1的变化更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且 PAI 1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有明显相关性,但是对于已经接受冠心病规范治疗的患者,其血清 PAI 1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相关性还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蒋守涛;黄华;何洪中;张润希;龙友红;杜俊贤;聂鹏飞;陈蓓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于不同程度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2011年5月—2014年4月进行吞咽障碍治疗的患者,按照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定,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针灸、吞咽训练;试验组在针灸、吞咽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口面舌操、冰棒刺激以及空吞咽训练,并且在治疗前后进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同时把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进行相关的详细分析。结果经过5周治疗过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患者吞咽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而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相对缓慢。
作者:麦海云;刘伟华;王家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癫痫病人一般情况问卷、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中文版)对207例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 SPSS17.0软件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的可能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癫痫生活质量总分高低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发作类型、用药类型及家族史可能不是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能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性别、年龄、发作年龄、婚姻状况、病因、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和目前用药数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作者:张玉婷;孙美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7 d、术后8周的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 C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术后7d、术后8周的hs CRP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8周的 hs CRP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术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 TC、LDL C水平,明显抑制炎症因子 hs CRP。
作者:陈永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给以心衰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A组在 B组基础上给以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两周后,结合 B型尿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血浆 BNP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标准化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左卡尼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勇;王贤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改善生活方式与督导用药强化干预,为期1年,通过问卷调查及测量血压来评价干预效果,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选取300例在衡水市市府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一般性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给予督导用药、限盐、体育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心理疏导等强化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填写问卷调查测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并观察1年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变化,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80.54%,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68.9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改善生活方式与督导用药强化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中起着积极作用,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情况,提高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赵卫国;杨凤爱;田满荣;王响;杨红梅;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高脂血症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些成果对临床实践及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进展,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
作者:郝子娟;马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近在网络上发现有些单位,未经我刊许可,通过互联网以我刊名义约稿、代理稿件,严重侵犯了我刊权利。现严正警告这些单位,1周内从网上撤销,停止侵权。否则,我刊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在此,也敬告广大作者、读者,本刊唯一投稿网站是索医网,我刊未委托任何单位、网站代理征稿,也从未设立汇款账号,汇款途径:邮局汇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王淑玲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目前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承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载,善于治疗内科系统疑难杂症,临证中对于头痛症的治疗经验丰富,认识独特,疗效甚佳,现将王师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谭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介绍徐瑛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及加减用药方法,并举例说明。
作者:秦佳枫;徐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院前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院前替罗非班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30 d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TIMI血流分级,心肌梗死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死亡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死亡数、病死率和血小板集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介入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明显降低血小板集聚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岳胜;朱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和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治疗3月。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胰岛功能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胰岛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同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作者:许一新;柏晓勇;彭丽;李洁;卢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原会长陈可冀院士任名誉总编,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国家级期刊,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作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黄芪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栓、扩冠、调脂、抗心肌缺血等;黄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治疗,每日1次,疗程为12 d±2 d。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功能(Kil ip分级)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经积极药物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组在症状量化评分优化与心功能分级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黄芪组治疗后,NO,SOD值明显升高,ET值明显降低,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 NO,SOD,E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 NO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E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 AMI患者 PCI术后胸闷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对长期预后起着有益的作用。
作者:陈建东;张丽婷;陈晓虎;钱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法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30例,给予祛痰化瘀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1年时间。结果药物组和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显著改善(P<0.01)。药物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显著降低(P<0.01),药物组 baPWV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法可以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患者的动脉结构和功能,以祛痰化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赵沿祥;周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是否对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26例拟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当天开始静滴依达拉奉(30 mg,2次/天)至术后3 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24 h、48 h、72 h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冠脉造影术前24 h肾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8 h及72 h两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48 h及72 h肾功能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冠脉造影术前24 h及术后24 h SOD及 MDA活动性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48 h及72 h 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而MDA活性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IN发生7例(10.9%),治疗组CIN发生1例(1.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谢建;操传斌;华先平;高波;彭俊秋;张振建;钱进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