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

尹春

关键词:稳心颗粒,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室性心律失常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一个疗程(4周)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纠正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均明显纠正,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不仅能明显纠正室性心律失常,且无常用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9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配合卡孕栓1 mg舌下含化;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仅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产后2~24 h出血量和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6.32、8.25,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把握,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青年脑梗死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河南平顶山新华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53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非青年组高血压及高血糖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高血脂发生率高于非青年组(P<0.05),非青年组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有头痛、临床痊愈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青年组(P<0.05),而非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 青年脑梗死较多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相对较轻,预后也较好,但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家庭及社会支柱,患者在发生脑梗死后所致的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年脑梗死的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杨彩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诊断思路与诊断方法以及外科治疗的手段.方法:结合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的2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思路与外科治疗的手段.结果:经过外科治疗后158例患者痊愈,32例患者好转但留有后遗症,10例死亡.临床有效率95%.结论:急腹症应快速正确的进行诊断,明确后,需要手术的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承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实施时机研究

    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实施时机的把握.

    作者:刘云;周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分析

    分级护理是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后,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本文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分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呼吁医学界要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

    作者:严秋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分析

    目的:考察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及总糖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结果:黄芩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百分比高的是炒黄芩,为24.12%,其次酒炒黄芩15.73%,再者蒸黄芩为11.30%,黄芩炭9.91%,低的是焦黄芩为8.75%;黄芩炮制品中总糖含量百分比高的是炒黄芩,为27.41%,其次酒炒黄芩24.67%,再者蒸黄芩为18.23%,焦黄芩为16.65%,低的是黄芩炭,为9.98%.结论: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多糖含量排列顺序为炒黄芩>酒炒黄芩>蒸黄芩>黄芩炭>焦黄芩;总糖含量排列顺序为:炒黄芩>酒炒黄芩>蒸黄芩>焦黄芩>黄芩炭;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有影响.

    作者:冯桂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国药师的发展与前景

    目前我国连锁药店的总数增长迅速,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人才也迅速成长起来,并出现了一批知名的药店,但是仍然存在着医药零售企业的相关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药师)不足;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未充分到位,单品管理尚未实现;配送系统不完善,效率比较低下等问题.目前我国出现执业药师紧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人数分布、从业人员水平以及对执业药师岗位的认识都有关系.

    作者:李晶;骆金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复方制剂咳友薄膜衣片的研制

    目的 制备中药复方制剂,咳友薄膜衣片.方法 用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号作成膜材料,对咳友片进行薄膜包衣.在片芯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咳友糖衣片进行比较.结果薄膜衣片具有生产效率更高,防潮性更优越,贮存更稳定等优点.结论该方法获得更佳的包衣效果.

    作者:梁德荣;蒋伟杰;陈健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及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此采取了常规预防腹胀方法与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可选择采用促动胃肠动力的药物如:(1)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25-1.0mg每次,一天三次;(2)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一次10-20mg;(3)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每次,一天一次;(4)口服西沙必利片,5mg每次,一日三次;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检测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间.结果:术后首次腹胀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64.3±7.27)h,对照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95.5±8.78)h,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精心的护理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腹胀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维存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r治疗,每晚顿服.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4.52±0.65mmol/L、2.34±0.42mmol/L、1.48±0.4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2±0.52mmol/L、3.14±0.90mmol/L、2.33±1.16mmol/L,相抵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好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张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析对老年患者的消化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常见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0例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癌肿450例,慢性胃炎580例,溃疡145例,息肉21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经过中西结合治疗,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徐亚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例,对其行介入诊疗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9例为皮下血肿和穿刺出血,发生率47.37%,有5例为假性动脉血管瘤,发生率为26.32%,有3例为动静脉瘘,发生率为15.79%,有1例为静脉栓塞,发生率为5.26%.结论:对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深入了解后,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并发急性心衰临床探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缬沙坦与左卡尼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组在进行血液透析前2周维持服用缬沙坦80~160mg,1次/d,左卡尼汀3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3次/周,对照组不设预防用药,两组在出现急性左心衰的时候均给予相同的抢救措施,并且实施紧急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死亡率,有效率,血压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急性心力衰竭控制有效率可达93.8%,死亡率控制在21.5%,血压控制在160-192/1 05-128mmHg.结论 1.使用缬沙坦联合左卡尼丁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2.配合紧急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快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卢小琼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改良“Z”型跟腱滑动延长术34例

    跟腱延长术是儿童骨科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跟腱挛缩性疾病,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的垂足畸形、大脑瘫因肌力不平衡而导致的垂足畸形、跟腱外伤后固定时间过久导致跟腱挛缩等.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们采取改良“Z”形跟腱滑动延长术治疗患足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峰;孟炼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42例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应用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曲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胆胰管的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亦属此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呕血及黑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内科住院病人的2-3%,以消化性溃疡、急性未黏膜病变、门脉高压常见.若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称为大出血,常伴有周围循环衰竭,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需进行紧急救治.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今对42例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周维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作者:郭延松;林峰;陈新敬;陈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手足口病防治建议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作者:赵智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乌灵胶囊治疗抑郁症30例观察

    抑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组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经及言语动作减少,睡眠差为主的要表现的疾病.近年,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目前抑郁症大多采用西药治疗,但副作用较大.中医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心肾不交,气滞血瘀,我们采用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引发的失眠,抑郁症与西药常规抗精神病药,马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乌灵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朱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药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中药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作者:苏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36例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总结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收治的36例纵膈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完整切除33例,姑息性切除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检查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6例.出院随访3个月-5年,良性肿瘤术后未见复发.3例胸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7、11个月死于肿瘤复发.3例失访.结论:胸部CT、X线是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正确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应根据肿物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出血和喉返神经损害是术后主要并发症,重症肌无力危象是危险的并发症.可通过围术期防范措施来预防.

    作者:崔志强;李海斌;辛海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