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平肝益肾健脾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短期疗效观察

汤峥丽;张晓一;张晓天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 平肝益肾健脾方, 生活方式干预, 中医证候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平肝益肾健脾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中医症状及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血压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半年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自拟平肝益肾健脾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疗效、血脂、体重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脂、体重指数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血压及血三酰甘油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中医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 P <0.05)。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中药平肝益肾健脾方早期干预高血压前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梁仪韵、杨玉华老师治疗心肾不交证经验

    梁仪韵、杨玉华二位老师对于治疗心肾不交证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心肾不交为《周易》第六十四卦水火未济的体现,而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心肾相交则源于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济,其理论基础为心肾真气理论。心肾真气理论指出心火中有真阴,肾水中有真阳,真阴与真阳推动心火及肾水在中焦相交。而在脏腑辨证中,心肾不交证主要涉及心、脾、肾三脏,治疗上常兼顾心、脾、肾。其代表用药为麦冬、石菖蒲、远志这一药组加减,用以协调心肾相交的完成。

    作者:李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可舒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6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可舒片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 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如眩晕、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功能受损等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肖展翅;张慧;王洲羿;倪小红;饶伟华;高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整理、归纳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状况。从传统辨证研究、现代药理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临床对照研究4个方面探索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IL)8和 IL 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入院的1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群,抽取血样检测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 8和抗炎因子 IL 10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IL 8水平呈显著增高,但抗炎症因子 IL 10呈显著降低( P <0.05);此外,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房颤亚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 6浓度依次递增,而抗炎因子 IL 10浓度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及自我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相关。

    作者:何金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应用常规治疗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清 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清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毒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患者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减轻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黎黎;张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万邦信诺康”杯银杏叶滴丸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AS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血脂、血流液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5),两组患者血浆肾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RAAS 活性有明显改善,可降低血浆AngⅡ、ALD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有效降低血压。

    作者:于赛华;任保军;袁托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钙化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 CT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共3597例,将 CS>1分为检测阳性的患者1422例按年龄分组对 CAC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4岁、45岁~54岁、≥75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55岁~64岁、64岁~74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AC 患者钙化积分和年龄呈正相关,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杨素君;楚坤义;郑园园;张辉;王玉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急性肺损伤兔循环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及对PKB/eNOS/NO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及对 PKB /eNOS /NO 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共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 LY294002组,乌司他丁+ L NAME组分别进行体外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检测;PKB、eNOS 蛋白检测;NO 浓度检测。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较急性肺损伤组体外成血管数目增加, PKB、eNOS蛋白表达上升,NO 浓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通过 PKB /eNOS /NO 通路,提高循环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

    作者:王海峰;郭伟新;谢南姿;李健;沈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力衰竭病人危险度预测的荟萃分析

    目的: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4年2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 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1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6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320例。其中403例 MTWA阳性,766例 MTWA阴性,296例MTWA不确定性,855例 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与 MTWA阴性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RR为2.748,95%置信区间为1.531~4.930,P =0.001)。结论 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作者:张昊文;周洪莲;张存泰;吕家高;全小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心肌桥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20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心肌桥是否合并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单纯肌桥组和复杂肌桥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肌桥长度、肌桥压迫程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吸烟、血糖、血脂等因素。结果复杂肌桥组的收缩压、脉压、血脂、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单纯肌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 Log 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与是否合并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显著相关( P <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和是否合并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有关;收缩压、脉压、心肌桥压迫程度、左心室质量指数是合并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者:高凌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静脉床旁临时起搏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经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提高床旁临时起搏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100例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路径临时起搏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结论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穿刺血管和路径,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与技巧,谨慎细致,是保证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1~7)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D0)组、Ang(1~7)[300μg/(kg?d)]干预(D1)组,每组10只。D0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颈部皮下注射,连续8周,仍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胰岛局部诱导型NO合酶(iNOS)及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并选择胰岛部分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平均光密度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0组大鼠胰岛形态明显异常,局部iNOS相对浓度、AngⅡ、HomaIR增加,细胞内胰岛素相对浓度和FINS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0组比较,D1组干预后大鼠胰岛形态改善,局部iNOS相对浓度、AngⅡ、HomaIR降低,细胞内胰岛素相对浓度和FINS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1~7)可改善T2DM大鼠胰岛形态与功能。

    作者:王丽;何军华;吴慧璐;程瑞;范运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偏头痛伴抑郁、焦虑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偏头痛患者伴随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于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上海曲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全科诊室连续收集老年偏头痛患者175例,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 ilton焦虑量表和 Ham 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被确定为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偏头痛患者的患病率约为75.4%,而经 HAD 量表确认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9.1%;患者头痛程度、头痛频率越高,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则越大。结论社区老年偏头痛患者抑郁、焦虑患病率较高。

    作者:符新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回顾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文献,从帕金森病的针灸临床观察、机制研究两方面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论述,并就针灸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作者:袁孟春;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睡前口服,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d静脉输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眩晕积分,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l),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眩晕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患者症状体征,特别是眩晕症状。

    作者:于瑞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抑郁状态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6项目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按照方便取样原则选取中风患者112例进行测评。结果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评为6.56分±2.30分,抑郁评分为41.30分±7.62分,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抑郁均呈负相关( P <0.01)。结论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抑郁密切相关,应重视心理状况对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以促进其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江华;胡慧;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并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营养心肌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营养心肌治疗,疗程均为7 d。结果两组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均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显著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CP及 FDP均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心肌损害,CP较 FDP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菊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络风宁1号抗炎机制初探

    目的:制备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并观察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对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建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造模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络风宁1号及匹伐他汀钙含药血清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 9)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 THP 1单核细胞显著升高( P <0.01);不同浓度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干预后,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明显( P <0.01)。结论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制备成功,基于此模型,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 LPS对炎症细胞的增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症、防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杨然;朱海燕;赵明镜;高永红;王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