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力衰竭病人危险度预测的荟萃分析

张昊文;周洪莲;张存泰;吕家高;全小庆

关键词:微伏级 T波电交替, 心力衰竭, 风险比
摘要:目的: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4年2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 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1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6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320例。其中403例 MTWA阳性,766例 MTWA阴性,296例MTWA不确定性,855例 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与 MTWA阴性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RR为2.748,95%置信区间为1.531~4.930,P =0.001)。结论 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杓型组24例,非杓型组26例,反杓型组50例。比较3组间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组间 M PV 值比较,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M PV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r=-0.299,P =0.035);M PV与 ALT、AST均呈正相关性,与 HDL C呈负相关。结论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于 M PV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 M PV的监测,调节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提前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

    作者:魏艺;贾岱琳;胡元会;郑昭瀛;肖响;宋庆桥;褚瑜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心力衰竭病人危险度预测的荟萃分析

    目的: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4年2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 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1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6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320例。其中403例 MTWA阳性,766例 MTWA阴性,296例MTWA不确定性,855例 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与 MTWA阴性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RR为2.748,95%置信区间为1.531~4.930,P =0.001)。结论 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作者:张昊文;周洪莲;张存泰;吕家高;全小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 Ashw orth量表较治疗前评分降低,Fugl 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作者:宋书昌;卢智;王利春;赵见文;陈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出血后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脑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自发性颅内出血( intracerebral hem orrhage ,ICH)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大脑淀粉样血管病等,致血管壁突然破裂出血,并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水平降低,甚至死亡;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 Barre syndrom 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神经根神经炎,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较好,国内有研究报道GBS 死亡率为8.6%[1]。

    作者:裴金瑞;牛争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EH)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 EH组,同期健康非 EH者9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血浆 TAOC 、血清抵抗素、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结果 EH组血浆 TAOC 水平显著降低,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H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 baPWV、C IMT呈正相关( r=0.335,P <0.05; r=0.418,P <0.01),调整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TG 后,EH组中血清抵抗素水平仍与 baPWV、C IMT呈正相关( r=0.236,P <0.01; r=0.210,P <0.05)。在校正年龄、hsCRP作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H组血浆 TAOC 与 baPWV呈负相关( r=-0.461,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EH患者血清 TAOC 、抵抗素浓度是影响 baPWV的相关因素。结论 EH患者存在血清抵抗素水平增高,与 baPWV及 C IMT相关,TAOC 水平降低与 baPWV相关,是影响大动脉弹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曹艳红;李占海;苗鹏飞;刘世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对2型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舒芬太尼对2型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糖尿病组(D组),每只大鼠迅速分离胸主动脉并取4段动脉血管环,4段血管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组)、舒芬太尼7×10-11mol/L(S1组)、2×10-10mol/L(S2组)、1×10-9mol/L(S3组)处理,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法,通过比较KCl预收缩和给予累积浓度的NE收缩观察血管张力G1、G2变化幅度,计算血管环收缩幅度(G2/G1×100%)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随后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对各组血管环组织进行研磨、离心取上清液,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作用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定量表达情况,来反映对血管内皮的作用效果。结果与NC组相比,NS2组、N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组织匀浆NO、NOS表达升高(P<0.05);与DC组相比,DS1组、DS2组、DS3组收缩幅度降低,组织匀浆NO、NOS表达升高(P<0.05);与DS2组相比,DS3组收缩幅度组显著降低,组织NO、NOS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有抑制收缩作用,高浓度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因子NO表达升高有关,而NOS是其生物转化的关键酶。

    作者:王丽娟;刘保江;刘洋;郭宇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及曲美他嗪。结果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观察组治疗后6m in步行距离为343.17m ±33.58m ,高于对照组的303.21m±30.53 m ,观察组 NYHA分级为(1.43±0.28)级,低于对照组的(2.02±0.32)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晓晖;王志平;袁永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IL)8和 IL 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入院的1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群,抽取血样检测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 8和抗炎因子 IL 10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IL 8水平呈显著增高,但抗炎症因子 IL 10呈显著降低( P <0.05);此外,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房颤亚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 6浓度依次递增,而抗炎因子 IL 10浓度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及自我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相关。

    作者:何金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睡前口服,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d静脉输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眩晕积分,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l),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眩晕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患者症状体征,特别是眩晕症状。

    作者:于瑞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围生期心肌病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资料。结果34例病人中33例痊愈,1例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围生期心肌病常发生于妊娠末期或产后几个月内,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多见于高龄妊娠和多胎生育者。治疗主要是及时终止妊娠及控制心力衰竭。

    作者:杨艳华;尹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心脏病右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右心室舒张功的变化。方法采用 GEV ivid 7心血管彩色超声诊断仪评价正常组与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的右心室舒张功能。结果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的右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 E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 /Am 比值、E /Em 比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是评价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手段,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右心舒张功能有明显损害。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 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如眩晕、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功能受损等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肖展翅;张慧;王洲羿;倪小红;饶伟华;高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可舒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心可舒是具有双心效应的纯植物中成药,适合冠心病合并不良情绪的“双心”患者长期服用,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冠心病症状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真正起到双心同治的作用。本研究就心可舒的临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世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络风宁1号抗炎机制初探

    目的:制备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并观察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对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建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造模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络风宁1号及匹伐他汀钙含药血清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 9)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 THP 1单核细胞显著升高( P <0.01);不同浓度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干预后,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明显( P <0.01)。结论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制备成功,基于此模型,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 LPS对炎症细胞的增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症、防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杨然;朱海燕;赵明镜;高永红;王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静脉床旁临时起搏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经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提高床旁临时起搏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100例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起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路径临时起搏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静脉穿刺时间、电极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结论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穿刺血管和路径,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与技巧,谨慎细致,是保证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AS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血脂、血流液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5),两组患者血浆肾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RAAS 活性有明显改善,可降低血浆AngⅡ、ALD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有效降低血压。

    作者:于赛华;任保军;袁托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抑郁状态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6项目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按照方便取样原则选取中风患者112例进行测评。结果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评为6.56分±2.30分,抑郁评分为41.30分±7.62分,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抑郁均呈负相关( P <0.01)。结论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抑郁密切相关,应重视心理状况对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以促进其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江华;胡慧;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万邦信诺康”杯银杏叶滴丸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合心爽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30例分析

    目的:观察合心爽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给予合心爽及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合心爽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疗效优于美托洛尔。

    作者:夏春香;蒋桦;张均萍;贾凤玖;杨立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偏头痛文献综述

    以“偏头痛”“偏正头痛”“偏头风”“中医”“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多个数据库1994年-2007年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对其中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照 Jadad量表进行分级,对试验方案、干预措施等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总体质量较低,祛风、活血、平肝方法在偏头痛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多数方剂均为祛风、活血、通络、养血、平肝等多种功效的组合,提示偏头痛治疗要标本兼治。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