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冯子凌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30 mL、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变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符合血瘀络阻症的临床研究中,丹红注射液加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疗效显著优于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并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建立体会

    目的 建立糖尿病并脑梗死大鼠模型,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选用5周龄的Spraque-Dawley(SD)大鼠,进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1周后测定大鼠血糖水平,筛选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建立脑梗死模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SS)评分、TTC染色与HE染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 高脂、高糖饮食4周注射STZ后,再用线栓法行MCAO能成功复制糖尿病并脑梗死模型.结论 高脂膳食结合STZ注射能复制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糖尿病脑梗死病理过程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海涛;杨明峰;孙保亮;曹晓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6MWT)距离改善明显(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效果确切.

    作者:兰宏科;田永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绵阳市老年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 研究绵阳市老年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对412例可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行冠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以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测定血浆Hcy、血糖、血清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分析血浆Hcy与年龄、Gensini积分、血糖、Cr、TC、TG、HDL-C、LDL-C、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的关系.结果 血浆Hcy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和ACS组Hcy水平均升高显著,且ACS组较SAP组升高明显(P<0.01),血浆Hcy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浆Hcy致冠心病的优势比(OR)为2.324,其95%的可信限1.665~4.871.结论 血浆Hcy是导致绵阳市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病人血瘀证的决策树模型研究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四诊信息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瘀证的诊断模式,探索与UA病人血瘀证相关的四诊信息的组合模式.方法 对411例UA病人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获得包括症状、舌象、脉象在内的共计174项临床四诊信息.在t检验分析基础上,分别采用C4.5、ADTree、CHAID及QUEST决策树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区分UA病人血瘀证的诊断模式.结果 411例UA病人血瘀证比例占58.9%.采用t检验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四诊信息30项,按照四诊信息的显著性顺序依次进入C4.5、ADTree、CHAID及QUEST决策树模型,分别筛选出能够区分血瘀证的优模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7%、75.7%、73.7%和69.6%.10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C4.5、ADTree及CHAID决策树模型优于QUEST模型.结论 决策树模型可以基于临床四诊信息数据清晰、直观的进行UA病人血瘀证的识别,归纳诊断规律.

    作者:史琦;陈建新;赵慧辉;李友林;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EC-IC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天成;郭庚;蒯东;戎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及缝隙连接相关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具体分析缝隙连接细胞通路(pathway)的相关基因改变.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1个月后,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激酶C(PKC)、酪蛋白激酶1(CK1)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共筛选出表达上调的基因3 136条,下调的基因2 222条.这些差异基因涉及的pathway包括了新陈代谢、遗传和环境信息处理、细胞的运动、生长、死亡以及细胞间通讯等众多方面.其中与心电活动相关的Cx43及其上游CK1和PKC的基因表达出现了差异.Real-time PCR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x43和CK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PKC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MI大鼠心肌组织Cx43 mRNA表达与CK1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1),与PKC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645,P<0.05).结论 MI后心肌组织出现了复杂的基因表达变化和pathway改变,与心电活动相关的Cx43 mRNA表达受CK1正调节,受PKC负调节,Cx43、CK1和PKC mRNA的异常是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吴爱明;翟建英;张冬梅;娄利霞;朱海燕;赵明镜;王硕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钴胺联合康复新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配合外用康复新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优于对照组的76.00%(P<0.05),并且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甲钴胺联合康复新液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作者:刘峰;张朝云;汤佳珍;许文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塞通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68例DPN 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检查,两组均给予降糖,抗血小板,调脂,B族维生素,硫辛酸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0.4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两周后再次进行TCSS 检查,比较TCSS用药前后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T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TCSS评分有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硫辛酸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李鸣一;向靓;张军;王媛;皮元春;戴荣军;曾亚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1次/日,静脉输注,疗程为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FIB)以及NT-proBN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WF 、GMP-140、PAI-1、FIB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状况.

    作者:贾钧;林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益消复瘫汤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益消复瘫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血液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口服益消复瘫汤或补阳还五汤各8周.检测两组血液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脂、内皮素(ET)、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NO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消复瘫汤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脂水平,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臧志萍;曹晓岚;孙志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管内超声评价中药干预冠脉临界病变的研究概况

    随着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了大量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指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40%~70%的病变),对于此类患者,积极采用中西药物干预病变,以其能够改变斑块性质,延缓斑块进展,防止冠脉狭窄的进一步加重,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振鹏;李军;冯玲;任丽;王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模式BIPAP与SIMV+Autoflow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双相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自动流速(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的比较,评估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2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婴幼儿随机分配到BIPAP通气模式治疗组(BIPAP组)和SIMV+Autoflow通气模式治疗组(SIMV+Autoflow组),分别于术后辅助通气初始(T0)、30 min(T1)、1 h(T2)、2 h(T3),4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指标,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比较两组之间血气分析、气道阻力及顺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初始血气分析结果、呼吸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检测时间点pH、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检测时间点两组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Autoflow组气道峰压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IPAP组比较,在T1、T2、T3监测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气道阻力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IMV+Autoflow 组下降更明显,与BIPAP组比较,在T2、T3监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气道顺应性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SIMV+Autoflow组增加更明显,与BIPAP组比较,在T2、T3监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IPAP机械通气模式比较,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能显著降患儿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作者:宋云林;朱叶苇;李颖;窦清理;柴瑞峰;艾尔肯;于湘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2周与4周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水平.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2周、4周后血浆BNP水平均有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牛连英;刘建国;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颅超声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1].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 000/10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D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残留的神经细胞质中出现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

    作者:高惠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30 mL、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变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符合血瘀络阻症的临床研究中,丹红注射液加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疗效显著优于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

    作者:冯子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康胶囊治疗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康胶囊治疗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休息、控钠、吸氧,并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强心甙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冠心康胶囊每次6粒~10粒,3次/日,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浆脑钠肽(BNP)、心电图、肝肾功能、心功能(NYHA)分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搏出量(CO)等.结果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Dd明显缩小,LVEF及CO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康胶囊治疗CHF患者能够降低BNP水平,缩小LVEDd,提高LVEF及CO,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程运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伴抑郁症疗效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其高额的手术费用、术后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对PCI术后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17例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艳;贾凤玖;张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冠脉支架再狭窄患者的中西医临床危险因素比较

    目的 探讨发生冠脉再狭窄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的中西医危险因素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在心内科住院治疗并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已确诊发生再狭窄的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患132例和PCI术后门诊复查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70例,观察秽浊痰阻证发生率和血脂分析等生化指标.结果 维吾尔族患者发生秽浊痰阻证的比率要高于汉族患者(P<0.01).维吾尔族患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较汉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5).影响维吾尔族冠脉再狭窄发病的因素是秽浊痰阻证、高血压病史;影响汉族冠脉再狭窄发病的因素是秽浊痰阻证、体重.结论 维吾尔族、汉族再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不尽相同,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维吾尔族、汉族再狭窄患者不同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再狭窄措施.

    作者:武刚;罗建锋;晋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鼠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短发夹RNA质粒体外RNA干扰及对Hcy、ADMA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短发夹RNA质粒(pPRMT1-shRNA)在体外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PR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pPRMT1-shRNA1、pPRMT1-shRNA2阳性质粒、阴性对照pHK质粒转染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转染12 h、24 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培养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各组PRMT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Hcy及ADMA含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质粒组的PRMT1基因mRNA表达、Hcy、AD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MT1-shRNA两组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质粒组比较PRMT1基因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Hcy、ADMA水平明显下降(P<0.01);pPRMT1-shRNA1组比pPRMT1-shRNA2转染组、两组24 h比12 hPRMT1基因mRNA表达受抑更显著(P<0.05),Hcy、ADM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随着PRMT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Hcy、ADMA水平也随之降低.

    作者:方雅琴;邱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与患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脏器衰竭数目等因素有关.结论 应注意及早发现、积极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后的MODS,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高建玲;郑海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