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头痛151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研究

吴军;谌剑飞

关键词: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 诊治特点, 发病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头痛临床诊治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本病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并对30例偏头痛相关神经肽和内分泌激素进行检测.结果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临床头痛控制率分别为81.3%、91.5 %、71.9%,总有效率为91.7%、96.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组NPY量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B-EP量值高于正常人组(P<0.05);偏头痛组AT-Ⅱ和ET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 原发性头痛症状特点明显,其发病机制与神经血管功能改变,包括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肽等密切相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素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谵妄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天麻素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治疗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87例老年谵妄病人随机分为天麻素组、氟哌啶醇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天麻素组(29例)、氟哌啶醇组分别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不合用其他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I)给予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种类.结果 天麻素组、氟哌啶醇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2.75%、85.71%和30.00%,天麻素组、氟哌啶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054、19.096,P<0.01),天麻素组、氟哌啶醇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天麻素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鼻干燥、上腹不适等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30%;氟哌啶醇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椎体外系症状、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0%,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6,P=0.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谵妄安全,疗效与氟哌啶醇无差异,不良反应少,可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用于老年性谵妄治疗.

    作者:杨进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脉血康胶囊合用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7例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合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15例,遵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与治疗组(57例),观察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口服脉血康胶囊3粒/日,益心舒胶囊3粒/日.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皮肤色泽、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合用益心舒胶囊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显著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凌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较正常人增加(P<0.01).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P<0.05),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显著改善(P<0.05),血CRP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心脏X综合征,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水平可能是其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永辉;吴立华;史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静脉输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水平、CRP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袁鹏;刘敏;焦玉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2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3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50例)、轻度狭窄组(42例)、冠脉病变组(147例).并行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肝功能、肾功能、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结果 冠脉病变组收缩压(SBP)、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冠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P<0.05);冠脉病变组血尿酸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91,P<0.01).结论 血尿酸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有友;沈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中风急性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20 mL,每日3次,结合甲钴胺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饭前半小时口服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5 d后观察排便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排便情况均较前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莫沙必利.

    作者:魏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及缝隙连接相关基因分析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具体分析缝隙连接细胞通路(pathway)的相关基因改变.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1个月后,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激酶C(PKC)、酪蛋白激酶1(CK1)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共筛选出表达上调的基因3 136条,下调的基因2 222条.这些差异基因涉及的pathway包括了新陈代谢、遗传和环境信息处理、细胞的运动、生长、死亡以及细胞间通讯等众多方面.其中与心电活动相关的Cx43及其上游CK1和PKC的基因表达出现了差异.Real-time PCR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x43和CK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PKC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MI大鼠心肌组织Cx43 mRNA表达与CK1 mRNA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1),与PKC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645,P<0.05).结论 MI后心肌组织出现了复杂的基因表达变化和pathway改变,与心电活动相关的Cx43 mRNA表达受CK1正调节,受PKC负调节,Cx43、CK1和PKC mRNA的异常是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吴爱明;翟建英;张冬梅;娄利霞;朱海燕;赵明镜;王硕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32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为(51.64±17.54)分,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42.11±7.3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7,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并有效利用.

    作者:郭庆平;邓瑞姣;原巧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与患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脏器衰竭数目等因素有关.结论 应注意及早发现、积极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后的MODS,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高建玲;郑海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冠脉支架再狭窄患者的中西医临床危险因素比较

    目的 探讨发生冠脉再狭窄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的中西医危险因素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在心内科住院治疗并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已确诊发生再狭窄的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患132例和PCI术后门诊复查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70例,观察秽浊痰阻证发生率和血脂分析等生化指标.结果 维吾尔族患者发生秽浊痰阻证的比率要高于汉族患者(P<0.01).维吾尔族患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较汉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5).影响维吾尔族冠脉再狭窄发病的因素是秽浊痰阻证、高血压病史;影响汉族冠脉再狭窄发病的因素是秽浊痰阻证、体重.结论 维吾尔族、汉族再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不尽相同,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维吾尔族、汉族再狭窄患者不同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再狭窄措施.

    作者:武刚;罗建锋;晋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康胶囊治疗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冠心康胶囊治疗阳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休息、控钠、吸氧,并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强心甙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冠心康胶囊每次6粒~10粒,3次/日,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浆脑钠肽(BNP)、心电图、肝肾功能、心功能(NYHA)分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搏出量(CO)等.结果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Dd明显缩小,LVEF及CO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康胶囊治疗CHF患者能够降低BNP水平,缩小LVEDd,提高LVEF及CO,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程运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管内超声评价中药干预冠脉临界病变的研究概况

    随着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了大量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指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40%~70%的病变),对于此类患者,积极采用中西药物干预病变,以其能够改变斑块性质,延缓斑块进展,防止冠脉狭窄的进一步加重,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振鹏;李军;冯玲;任丽;王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血疏口服液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中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脑中风失语症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86例脑中风失语症早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3例,口服脑血疏口服液联合语言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实用康复医学>失语症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的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中风失语在病人早期联合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常晖;常乐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预防性湿热敷防治多巴胺引起静脉炎疗效观察

    多巴胺由于具有正性肌力和升压作用,是心内科的常用药物,但该药对血管刺激性大,长时间输注极易引起静脉炎发生,给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的障碍.近年来,我科对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用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秀玲;郭庆平;栗云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 mg/d)与硝苯地平组(40 mg/d),共4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缬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均无显著改变.缬沙坦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硝苯地平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郭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原发性头痛151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头痛临床诊治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本病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并对30例偏头痛相关神经肽和内分泌激素进行检测.结果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临床头痛控制率分别为81.3%、91.5 %、71.9%,总有效率为91.7%、96.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组NPY量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B-EP量值高于正常人组(P<0.05);偏头痛组AT-Ⅱ和ET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 原发性头痛症状特点明显,其发病机制与神经血管功能改变,包括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肽等密切相关.

    作者:吴军;谌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心率增快100例临床资料分析

    慢性心率增快是指24 h动态心电图中平均心率≥80次/min.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危害仅次于吸烟,可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生的重视,而慢性心率增快本身现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指征.但慢性心率增快与何种疾病相关性好,即何种疾病常伴有慢性心率增快是本研究讨论的方向.

    作者:贾志越;关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脏钝挫伤的疗效观察

    心脏挫伤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比较多见,发生率约为9%~76%[1].在我国报道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对此类损伤估计不足致漏诊或误诊.而且心脏挫伤在临床表现上有特殊的发展过程,或因心肌出血和水肿引起的症状及病理学改变要到伤后相当长的时间才出现[1].因此,认为对闭合性左胸部外伤者均应常规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作者:侯玉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41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手术入路与技巧、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及破裂后处理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141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夹闭、包裹、孤立、切除等手术方法共处理151个动脉瘤.结果 本组151个动脉瘤,瘤颈夹闭141个,包裹7个,孤立2个,切除1个.术中破裂13例,均夹闭.结论 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药天乐;赵学明;郝解贺;班日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阵发性房颤的左室质量指数和P波离散度与血瘀证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P波离散度(PD)以及与血瘀证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9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PAF)患者,随机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比较PAF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以及血瘀证不同积分组的LVMI、左房内径(LADD)、P波大时限(Pmax)、PD.结果 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LVMI、Pmax、PD、LADD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瘀证组LVMI、PD与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ax、LA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积分≥10分组LVMI、PD 与血瘀证积分<10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ax、LA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F血瘀证患者LVMI、PD 增加程度比非血瘀证患者更为明显;随着血瘀程度加重,LVMI、PD值也随之增加.因此,血瘀可能参与心脏组织重构,引起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使心房的解剖结构变化和电活动异常,从而导致PAF发生发展.

    作者:黄飞翔;叶盈;许杨;谢胜伟;严萍;周一薇;陈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