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丽;王玉娟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医护人员在劳动强度大,身心疲劳的情况下,稍有疏忽,手术部位错误就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手术室在执行国家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医院特别制订了手术部位标识制度,通过一年多来手术室执行双程序核查手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体会深刻,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丽;刘建俊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胆结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方法笔者在较长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有此中医的所长是西医的所短,有此西医的所长也正是中医的所短,这就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结果 中西医结合,就按照特点理论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共同提高.结论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胆结石症,能对病和病人的认识更正确,更全面具体,更客观,能达到诊断准确,疗效高、见效快、花钱少、痛苦小的目的.
作者:曲比知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复方乌贼墨胶囊对小鼠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小鼠血和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 复方乌贼墨胶囊能显著提高小鼠血和组织中SOD的活性.结论复方乌贼墨胶囊具有明显增强SOD活性的作用.
作者:文凤娥;徐秀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维生素E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认真细致的归纳与总结,对于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后提出作为内源性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籍少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浩;许子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生药要经过一系列辅料(固体和液体)炮制后方可安全、有效地人药使用,辅料对中药炮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优劣和临床使用.
作者:董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生后1w内的新生儿,大约可见于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若病理性黄疸未经合理治疗,导致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5-7mg/dl时,即可出现肉眼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导致死亡,而存活者多有后遗症[1].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治经过,总结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宋克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贾玉枝;郭爱霞;杨全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对采用心痛定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心痛定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魏瑞英;张继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腹股沟区因有丰富的淋巴结及淋巴管,成为了下肢淋巴回流的重要引流途径.因此在该区域的手术一旦破坏了正常的淋巴回流,极易引起切口淋巴漏的发生.腹股沟区外科术后并发淋巴漏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治疗费用大为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腹股沟区淋巴漏有继发切口和移植物感染的可能,甚至可能导致截肢、乃至危及生命的危险.如何有效地治疗腹股沟区切口淋巴漏成为困扰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2005年-2009年我院采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共处理腹股沟区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患者1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永定局努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队伍建设贯穿于全局工作之中,着力从领导带头引导,学习中升华,实践中提高,作风上锤炼入手,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的药监队伍.目前,全局、所工作人员16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法律本科2人,并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在职本科学历3人),高级职称1人,取得中级资格(含执业药师)5人.依法行政上作实现零差错,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卢榜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病人尿中骨桥蛋白浓度的影响;从而观察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病人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尿路结石患为维生素K组,肌注维生素K312mg/d,连续7天;收集用药前后的尿标本;随机选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收集尿标本;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各尿标本中的骨桥蛋白含量;比较尿路结石患者用药前后及与正常人尿中骨桥蛋白含量的差别.统计学方法:配对资料均数t检验.结果:维生素K组用药后比用药前尿中骨桥蛋白含量高18.7%(P< 0.05);用药前组比正常对照组尿中骨桥蛋白含量高93%,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36);用药后组比正常对照组尿中骨桥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29%(P=0.0045,<0.01).结论:临床应用维生素K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石的形成,对尿路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国防;李民;刘美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一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2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临床症状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一共28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死亡病例.其中25例进行了一期手术切除治疗,3例进行二期手术切除治疗,1例由于为晚期肿瘤浸润粘连严重只能进行部分肿瘤切除.结论:根据患者的肿瘤和肠梗阻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
作者:陈宏;郭红领;王中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男,10岁,因腰痛、乏力、水肿12天,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扁桃体炎史.查体:体温38.2℃,血压20/1 3kPa.双眼脸水肿,双侧扁桃体1度肿大,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肾区压痛明显.双下肢中度凹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胸透,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B超,腹腔可探及3cm移动性液性暗区,尿常规: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血沉80mm/h,入院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后经静滴青霉素、口服利尿剂、补充蛋白等综合治疗10天,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复查正常.
作者:张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胼胝体变性(primary callosum degeneration,MBD)是慢性酒精中毒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改变是胼胝体脱髓鞘.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1 患者周某,男性,40岁,工人,主因“四肢抖动3天,意识不清1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当时无明显意识障碍.1天前出现意识不清,言语含糊,不能行走,躁动,遂至我院就诊.既往嗜酒史20余年,每日约500ml白酒,有时以酒代饭.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产后发热是指在产褥期内出现高热寒颤,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临床极为常见.我们通过对50例产后发热患者采取辩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跃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人流手术,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由于局部的刺激,部分受术者机体生理反应较大,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恐惧情绪,造成其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因此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时,需要加强对孕妇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使整个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
作者:熊凤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潇慧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在刮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12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达到T6时间,高麻醉平面的到达时间、运动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刮宫产术中较好的麻醉方式,能够较快的达到运动及感觉的阻滞效果,达到高麻醉平面,有较好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长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左房置管输注儿茶酚胺应用于先心合并重度肺高压术后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的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术后经左房管输注儿茶酚胺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左房管留置时间为1~5d,均经左房管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期间未发生气栓、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拔管后未见心内异常.12例患者均顺利转出监护室.结论 采取经左房管替代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儿茶酚胺是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后的有效给药方法,但需要加强置管护理才能有效防治不良事件发生,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能否顺利渡过围术期有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