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河;曾国根;李强盛;袁林
目的 观察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3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达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3个月后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达标组(11.88±2.49) μmol/L,较未达标组Hcy(25.78±7.83) μmol/L明显降低(P<0.05).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3月后达标组NIHSS评分较未达标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控制Hcy水平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功能及预后.
作者:常永红;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基于硅烷基衍生化反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测定方法,获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浆代谢物指纹图谱,初步揭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为脑缺血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通过硅烷基化反应,将生物样品中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类和固醇类物质制成热稳定性强、易挥发的硅烷酯或醚,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对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利用已建立的GC-MS测定方法,获得了大鼠血浆代谢物指纹图谱,并鉴定了其中29个主要色谱共有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 比较正常和模型组的指纹图谱差异.结论 通过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浆代谢物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与脑缺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夏鑫华;刘梅;李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发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2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中35例脑卒中后偏瘫并下肢红肿疼痛经静脉造影和/或超声证实的DVT患者资料分析,并通过与同期收治的35例非DVT卒中患者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了解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症状性DVT的发病率为35/822(4.3%),DVT发生在瘫痪侧32例,其中同为左侧28例;脑卒中后发生症状性DVT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住院2周~4周;肢体肌力0~Ⅱ级31例,Ⅲ级及以上者4例;年龄≥65岁28例;有股静脉置管史21例;合并高血压33例;有糖尿病19例;有心房纤颤者8例;合并高脂血症12例.脑卒中后DVT组血Hcy、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重度肢体瘫痪、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股静脉置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炎症可能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为避免DVT的发生及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临床上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
作者:巩忠;郑典刚;李东华;蒋初明;王英鹏;刘胜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老化过程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其向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的风险很高,是公认的高危人群.对MCI患者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目前MCI已成为痴呆研究的焦点.本文拟对近期有关MCI的定义、诊断标准及流程、临床分型、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做一综述.
作者:陆筱颖;凌雁武;李培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30 mg/d,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抵抗素、FPG、2 hPG、血脂、FINS、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SI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降低抵抗素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张彦平;陈雅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因素,以提高对其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询问和问卷调查门诊1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睡眠障碍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现睡眠障碍者69例,发生率为38.4%.主要形式有失眠、多梦、睡眠过多、睡眠呼吸暂停、梦魇、睡中惊跳等;并与糖尿病类型、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并发症、血糖水平关系密切.结论 积极对糖尿病睡眠障碍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作者:段素静;谌剑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根据中医望诊相关理论,观察脑血管病患者面部、舌部与胃肠道相关的投射部位色泽及纹理变化,分析脑血管病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并用现代医学方法 进行检测,以证实中医望诊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而探讨国人脑血管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面部及舌象的望诊,对唇周有皱褶或/和舌中有裂纹(沟)并疑为存在胃肠道疾病者,嘱其做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观察望诊所见与胃镜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经望诊筛选后其胃镜检查阳性率为100.0%,幽门螺杆菌测定阳性率50.6%(39/77).结论 唇周有皱褶或/和舌中有裂纹(沟)与胃肠道疾病有密切相关性,脾胃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为中国人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高利;许长敏;赵芳芳;黄礼媛;宋珏娴;王平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CDS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87例)与非代谢综合征(113例)两组.用Gensini积分评分法、冠脉病变支数对两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MS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G)均明显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却显著低于非MS组.MS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MS组,并在高血压2级及高血压3级患者中较明显;同时前者正常及单支病变所占比例低于后者,而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所占比例高于后者.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能加重高血压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班虹;吕吉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作者:周青;王希章;高晓峰;郑伟建;张源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去铁胺(deferoxamine,DFO)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HIBD组及DFO组,后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h、6 h、12 h、24 h、48 h、3 d、7 d亚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Caspase-3的表达,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HIBD组HIF-1α,3 h轻微增高,12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其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则6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与HIBD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表达均增多(P<0.05).HIBD组脑组织Caspase-3,3 h开始表达,6 h明显升高,12 h和24 h仍在较高水平,7 d后降低,且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各时间点Caspcse-3表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在新生鼠HIBD后,DFO可通过升高HIF-1α的表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范泽卫;阴怀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of newborn,HI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重者常有后遗症,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耳聋、视力障碍等.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常见的病因之一.
作者:刘湘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同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提高,血黏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脂、抗凝血、改善血黏度作用.
作者:刘淑芬;刘淑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替米沙坦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 (分层抽样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替米沙坦组(5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hs-CRP、MMP-9和AngⅡ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5±2.84) ng/mL、(113.27±24.15) ng/mL、(401.81±335.85) pg/mL及(12.97±2.46) ng/mL、(119.62±47.82) ng/mL、(407.73±354.51) pg/mL(P>0.05).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组hs-CRP、MMP-9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明显降低,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低,分别为(8.84±8.17) ng/mL、(51.84±22.34) ng/mL及(7.58±8.71) ng/mL、(38.14±23.47) 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替米沙坦后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并有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作者:郭倩云;郭完计;李晶;来春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成功行介入封堵术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男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为4组:正常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 d、4 d、1月行经胸心脏彩超(TTE),记录各时间点肺动脉收缩压数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术前、术后1 d、4 d、1月、血NT-proBNP浓度含量变化,并分析与肺动脉压力相关性.结果 正常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封堵术后第1天、第4天SPAP、NT-proBNP持续下降(P<0.05),以重度PAH组下降明显.结论 PDA介入封堵术后NT-proBNP水平持续下降,其改变与术后肺动脉压下降程度相符.介入封堵术前后监测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判断患者转归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丽;方臻飞;吕春美;朱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n=42)和对照(n=40)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控制心绞痛、调脂、抗凝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给予负荷量300 mg,之后75 mg,一日一次口服.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两组均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及并发症.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作者:朱剑锋;李原玲;吴海林;杨吉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UA)水平的观察,探讨对颈部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T2DM患者13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根据彩超结果 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n=38),IMT增厚组(n=45)和斑块组(n=49);同时分别测定各组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正常组、增高组、斑块组血清UA与CRP、FINS、LDL-C 、TG、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WHR、HOMA-IR、IL-6、TNF-α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UA水平升高是老年2型DM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炎症反应可能是尿酸导致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世强;闫春兰;雷鸣;董梅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以头部发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缓慢静脉输注,每日一次,同时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7~14)d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单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7~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韩友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脂欣康对Apo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海马形态学及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ApoEKO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poEKO组、脂欣康组、联合干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脂欣康、脂欣康+维生素E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0 d,以同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之后将所有小鼠断头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ApoEKO小鼠海马内ChAT和P38的表达.结果 与C57BL/6J小鼠相比,ApoEKO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破坏,ChAT阳性神经细胞数目与P38阳性染色颗粒明显减少,染色变浅,ChAT与P38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的反应结果 介于两者之间,联合干预组表达优于脂欣康组.结论 脂欣康能够减轻ApoEKO小鼠海马区神经损害,增强ChAT与P38的表达,与维生素E间有协同作用.
作者:杨秀丽;张文高;师冉;郑广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反转恢复序列的反转时间(TI)在判断心肌活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TI选择方法 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经反转恢复序列TI手动与自动选择获得磁共振心肌活性图像的3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总结出其图像特点.结果 在反转的反转恢复技术比较,其手动与自动选择TI时间时图像质量及心肌与血池对比程度,显示对于图像质量佳时TI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 在磁共振心肌活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佳的心肌与血池对比的图像,以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高向东;李星;李静;苏晋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