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D40L、MMP-3的表达

田永青;李东芳;李光来;解学军;冀俊林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金属基质蛋白酶-3, CD40L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脑组织中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7 d亚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D40L、MMP-3的表达.结果 CD40L、MMP-3在假手术组不表达,再灌注6 h后CD40L和MMP-3开始表达,24 h表达明显增加,48 h达高峰,72 h开始下降,7 d时有微量表达.神经功能评分与脑含水量变化与其一致.结论 大鼠脑组织中的CD40L、MMP-3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卒中后肺炎研究进展

    老年人由于解剖结构及肺功能的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易患肺炎.脑卒中后,一般多采取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易使气道提早关闭发生肺不张,合并肺炎[1].肺炎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 .探讨中西医辨证施治老年脑卒中后肺炎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长预期寿命、节省医疗费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丽娜;杨伟;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心肌损伤的变化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 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 h、24 h、72 h 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作者:李健;崔俊友;张华;郑若龙;陶金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4:1配伍对青霉素诱发惊厥大鼠痫性放电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对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惊厥发作和痫性放电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以托吡酯(0.154 g/kg)作阳性对照,半夏(36.4 g/kg)、钩藤(38.5 g/kg)、半夏+钩藤(24.5 g/kg)灌胃(ig)后,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大鼠皮层和海马的EEG,观察药物对痫性行为、痫性放电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高波幅的影响.结果 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抑制痫性行为和痫性放电,其中合用组较两单药组显著延长痫性行为发作潜伏期和痫性放电的潜伏期,但对痫波发放频率及高波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夏和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用药能明显抑制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大鼠惊厥和痫性放电,两药配伍应用的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

    作者:徐宁;王莉;牛争平;孙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益心舒胶囊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观测两组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益心舒胶囊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水晴;唐伟雄;唐慧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选择性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皮下血肿与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资料以减少冠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 543例行CAG及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发生出血及血肿的原因.结果 2 543例行CAG及PCI术患者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仅为2.16%.结论 加强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

    作者:顾婕;史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4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单纯性冠心病患者(37例)及健康成人(30名)比较,观察心率变化规律.结果 单纯性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时域分析指标比对照组减低(P<0.05),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一步减低(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伴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作者:凌受毅;周长高;高新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压对症处理,治疗组21例在常规降压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胶囊,3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住院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生化、胰岛素、C-肽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6例患者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30例(23.81%),有单种血管病变者42例(33.33%),2种血管病变者32例(25.40%),3种血管病变及以上者22例(17.46%).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高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

    作者:刘仲华;隋彩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3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 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红岗;李双保;梁建荣;景文记;卫昕伟;陈轶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65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疗程术后24 h~36 h.结果 替罗非班组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20.5%,P<0.001).替罗非班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14 h峰值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不增加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结论 替罗非班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强;王丽丽;龙娟;衣为民;翁建新;魏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AngⅡ组(10-6 mol/L AngⅡ)、姜黄素组(10-6 mol/L AngⅡ+2.5×10-8 g/L姜黄素)及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3组分别培养24 h,收集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3组间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0.68,P<0.01), AngⅡ(10-6 mol/L)处理24 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明显增加,姜黄素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增加;②AngⅡ(10-6 mol/L)处理心肌细胞10 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 /2)表达明显增加,预先以姜黄素2.5×10-8g/L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发现姜黄素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ERK1/2的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郭炳彦;石英辉;韩瑞;韩德荣;李拥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黄连素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

    黄连素(Berberine,BR)又名小檗碱,临床长期用于清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其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降血压、抗血小板、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现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病,本文就黄连素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韩有为;周苏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Ca2+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选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测定心肌组织中Ca2+含量.结果 心安颗粒对QRS时限、PR间期有稳定的作用,对抬高的ST段有降低作用,能降低心肌Ca2+超载.结论 心安颗粒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Ca2+超载实现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刘奇;白雪;杨思进;罗钢;宋志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 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 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付晓乐;安冬青;王转国;赵明芬;王其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PARs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 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氯化锂- 匹罗卡品诱发癫痫大鼠模型脑内Bcl-2、Bax及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行测定,并研究RSG对癫痫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 模型组(M组)海马区TUNEL、Bcl-2、Bax较对照组(N组)明显增多( P<0.05) ;RSG组Bax、TUNEL较M组明显减少( P<0.05) ,Bcl-2阳性细胞、Bcl-2/Bax比率较M组明显增多( P<0.05).结论 SE后脑内TUNEL、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RSG能够减轻海马TUNEL、Bax 的表达,增加海马Bcl-2的表达从而增加Bcl-2/Bax比率.RSG可能具有减轻癫痫发作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牛海雁;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霍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瓜蒌薤白类方治疗胸痹(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

    目的 对瓜蒌薤白类方治疗胸痹(冠心病)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选择1994年1月-2009年5月国内发表的瓜蒌薤白类方治疗胸痹(冠心病)的随机对照文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和方法,采用中医古代经典临床文献证据分级研究的文献评价表,从诊断及纳入和排除标准、基线资料、随机化方法、盲法、试验措施、疗效判定标准、统计学分析、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86篇,其中仅有4篇(4.65%)采用双盲法,9篇(10.47%)对随机化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79篇(91.86%)说明基线可比性,81篇(94.19%)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33篇(38.37%)说明了采用的统计学方法,60篇(69.77%)有纳入标准,27篇(31.40%)有排除标准,有效对照41篇(47.67%),安慰剂对照仅1篇(1.16%),25篇(29.07%)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85篇(98.84%)有疗效判定标准.进一步分析提示,文献报道的随机化方法信息较少,很少采用盲法且报道信息不详.结论 瓜蒌薤白类方在胸痹(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方法学如随机方案的实施、样本量的计算、统计学方法及不良反应检测等方面质量较低,论文撰写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杜雪君;刘峘;雷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应用解剖M-型超声评价左室Tei指数

    目的 本研究利用解剖M-型、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健康者左室Tei指数,旨在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方法 在解剖M-型条件下,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同时记录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活动曲线,分别测量等容收缩期(ICT)、主动脉瓣开放时间(ET)和等容舒张期(IRT),输入机器后自动得出Tei指数.在脉冲多普勒条件下,于心尖四腔观和心尖五腔观分别获得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包括ICT、IRT、ET在内的各个时间间期并通过超声诊断仪自动计算出左室Tei指数.结果 解剖M-型与脉冲多普勒法测得Tei指数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结论 解剖M-型是一种较为简便、理想的测定Tei指数的方法.

    作者:温卫琴;芦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56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128例同期入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特点、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复发类型;复发的时间多在初次病后的一两年内,其次在5年后;与初发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几率,提高对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对于预防复发十分重要.

    作者:赵春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病因病机探讨

    左室重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对心肌损害所引起的代偿性动态反应的必然过程.由于左室重构引起左心室扩大而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远期心性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近年来左室重构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中极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作者:张学正;崔海燕;李静;李兆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