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棣;叶仁群;刘慧灵;林国彬;谢嘉嘉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较正常人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显著改善(P<0.05),血CRP浓度显著下降.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治疗心脏X综合征,舒血宁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水平可能是其有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立华;孙健玲;王崇禹;刘祎秀;师叔田;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孟玫;苗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出血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2例,死亡6例,病死率15.8%.结论 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作者:郭昱东;高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时该病的认识及诊治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非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的情况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糖尿病组多部位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室颤、无痛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糖尿病组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性心肌梗死相比,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呈多部位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严重心脏并发症多,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拉莫三嗪(LTG)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晚期癫痫(LPTE)发生率以及对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脑外伤患者175例,将175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6个月组(A组,60例)、拉莫三嗪1个月组(B组,58例)与对照组(C组,57例).A组服用拉莫三嗪6个月;B组服用拉莫三嗪1个月;C组服用卡马西平1周.记录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与晚期癫痫发生的人数以及意识清醒患者12个月时与1个月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A组、B组、C组晚期癫痫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6%、7.2%、20.0%,A组、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49).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LPTE的发生率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3.657,95%CI 1.7~7.9).MoCA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评分拉莫三嗪两组高于C组(P<0.05),拉莫三嗪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小剂量拉莫三嗪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对抗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形成,且与卡马西平相比更有利于外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佃晖;孙美珍;杨晓明;牛争平;朱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C-Jun氨基末端(JNK)/应激化蛋白激酶(SAPK)及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20 mg/kg、40 mg/kg、80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P-p38MAPK、ERK1/2、P-ERK1/2及JNK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学改变;各用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各用药组p-p38MAPK及JNK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P-ERK1/2表达显著增加(P(0.05),p38MAPK及ERK1/2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和JNK/SAPK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增强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王晓静;吴华璞;李子广;郭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C环)相互连接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用C6-C3-C6表示.在植物体内多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从生源合成途径分析,这类物质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是许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1].它包括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槲皮素、黄碱素、山奈素、黄酮醇,异黄酮、儿茶素等,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植物中,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现有研究证实从植物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对于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俊;周德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养心颗粒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家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养心颗粒组,每组8只.高脂饮食喂养和药物触发的方法复制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动物模型.4周末、6周末采用ELISA法检测HCY水平.结果 实验4周末,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HCY含量明显升高(P<0.01).6周末,模型组HCY继续升高,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养心颗粒组HCY含量降低,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心颗粒组HCY含量较叶酸组,维生素B12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养心颗粒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家兔实验模型HCY的水平,这可能是养心颗粒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继江;赵黎明;范国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细辛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注射用细辛脑静脉输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气分析与治疗前树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85%,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细辛脑静脉输注可以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乃明;陶左荷;郝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感染因子γ干扰素(IFN-γ)对胎鼠神经干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 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MHC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的IFN-γ(2000 U/mL)时神经干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中等浓度的IFN-γ(200 U/mL)能够显著上调神经干细胞MHC I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 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通过释放大量IFN-γ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状态,重症感染释放的IFN-γ除了对胎儿神经系统具有直接毒性外,还可能通过影响MHC的表达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
作者:石蕊;王玉贤;杨海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奥美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高脂饲料加奥关沙坦10mg/(kg·d),连续用药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通过下调MMP-9的水平,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作者:王婧;陈还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康脑液干预组.康脑液干预组每日以康脑液灌胃,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5 d后,用颈动脉引流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脑组织匀浆中SOD、MDA及NO的含量.结果 康脑液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MDA及NO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结论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机制与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作者:薛茜;邹玉安;韩敏;张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参数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损害程度采用Gensini法计分,所有病例均于术前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参数: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以DBP为纵坐标,SBP为横坐标,求出斜率(β),动脉僵硬度指数=1-β.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动脉僵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密切,且夜问动脉僵硬度指数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指数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僵硬度指数与CHD冠昧狭窄程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王晓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闫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产生的影响.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组(A组)73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150 mg组(B组)55例,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后每日75 mg组(C组)60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组(D组)52例.予服氧吡格雷前、服药后72 h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 B组、C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D组(P<0.05);A组、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结论 高负荷剂量、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俊平;白如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试验方法.观察咪达唑仑在3×10-6t mol/L、1×10-5 mol/L,3×10-5 mol/L、1×10-4 mol/L浓度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 mol/L)、氯化钾(KCI,60mmol/L)诱发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观察Na+/Ca2+交换体阻断荆KB-R7943(1×10-5 mol/L)、Kv通道阻断剂4-AP(4-AP,1×10-3 mol/L)、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1×10-5 mol/L)、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10-2 mol/L)、K1R通道阻断剂氯化钡(BaCl2,1×10-3 mol/L)对咪达唑仑作用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咪达唑仑对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用KB-R7943、4-AP、TEA及BaCl2预处理的血管环对咪达唑仑的舒张反应与未经处理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可减弱咪达唑仑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结论 咪这唑仑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舒张反应与Na+/Ca2+交换体、Kv通道、KCa通道和K1R通道无关,可能与KATP通道有关.
作者:张小龙;张明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浆心房利钠肤(ANP)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 银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用放免法进行血浆ANP检测,观察中药复方对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和血浆ANP改变的干预作用.结果 造模8周时LVMI、血浆ANP表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复方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药复方可延缓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所致心肌纤维化进程,可能与影响血浆ANP水平有关.
作者:赵凌杰;焦东东;郭寒;沈思钰;赵智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脑组织,测定AIF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IF及神经元凋亡在造模后的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AI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彦平;杨金升;范磊;张明磊;司江华;曲传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定点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两组均用定点牵引手法,对照组加颈部推拿手法,每日1次;治疗组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定点牵引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
作者:杨中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时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及心可舒片,以15 d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心可舒片治疗CHF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李立伟;李仁柱;陈文实;冯天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血压痛患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多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1166位点、ACE基因I/D以及AGT基因M235T基因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男性高血压组AT1R基因、AC/C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166C和D等住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住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较其对照组为高(P<0.05),余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个基因位点变异与男性高血压痛发病有关,只有较少基因位点多态性参与女性发病.
作者:彭澍;彭健;龚五星;方明;赵艳;罗礼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