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llis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作用

徐文炜

关键词:抑郁症, Ellis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Ellis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EBT)合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EBT组40例以REBT合并SSRIs治疗,SSRI组38例单一服用SSRIs.疗程6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至治疗的第4、6周时疗效均以REBT组显著较好.REBT组所服药物剂量显著低于SSRI组.结论:REBT合并抗抑郁药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对各类抑郁症均有效.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llis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Ellis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EBT)合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EBT组40例以REBT合并SSRIs治疗,SSRI组38例单一服用SSRIs.疗程6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至治疗的第4、6周时疗效均以REBT组显著较好.REBT组所服药物剂量显著低于SSRI组.结论:REBT合并抗抑郁药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对各类抑郁症均有效.

    作者:徐文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为验证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以氯氮平为对照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向智国;杜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舒必利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以舒必利联合小剂量氯氮平与单一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系2002年至2004年期间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35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临床化验指标均正常.共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

    作者:何燕飞;谢汪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舍曲林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评价舍曲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马普替林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许昌建安医院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60~70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

    作者:常双海;林建忠;邵国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抑郁症患者脑电超慢涨落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变化.方法:应用中国北京ML-2001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通过对14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脑电超慢涨落图(EFG),分析其谱线变化来反映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变化.结果:14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脑内神经递质值与正常值对照比较,其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均降低,但以ACh、DA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及抗抑郁药治疗2、4周EFG值比较,其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明显降低,而5-HT、ACh、DA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内神经递质GABA、Glu、5-HT、ACh、NE、DA间的协同不良可能导致了抑郁症发作,抗抑郁药治疗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较大,单胺类递质活性增强.

    作者:郭春荣;许维春;唐卫东;马德林;岳晓斌;谢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1%和88.9%,两组间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邹旭辉;孙录;黎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瞬目反射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瞬目反射(BR)的关系.方法:对3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老年人进行BR检测,并对其中19例患者于治疗后进行复测.结果:患者组在左侧R2、R2′潜伏期以及右侧R2潜伏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R1与R2、R1与R2′波潜伏期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左侧R1与R2、R1与R2′,右侧R1与R2波潜伏期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9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BR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前后HAMD变化与BR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BR异常,提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脑干功能障碍.

    作者:梅刚;张承洁;袁勇贵;李海林;谢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品行障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品行障碍患儿的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6例品行障碍患儿和46名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评估,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应付方式作相关分析.结果:品行障碍组患儿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项因子分(除父母的偏爱被试及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外)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求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负相关;自责、退避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品行障碍患儿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明显相关.

    作者:邱传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米氮平治疗,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从治疗第1周末开始,两组HAMD、HAMA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起效快,疗效与米氮平相似.

    作者:蔡文治;金燕君;杨成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在于名称招牌,而在于自强自信

    对一些精神病院、精神疾病的改名提出讨论,认为不必过于看重名称,主要应增强信心,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外树形象,力求自强自信为好.

    作者:刘铁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电子游戏依赖的影响

    目的:探索心理疗法在儿童电子游戏依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对36例儿童电子游戏依赖患者进行系统治疗8周.采用自编儿童电子游戏兴趣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结果:治疗后自编儿童电子游戏兴趣调查表检出率下降为零,SCL-90、SDS的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结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治疗儿童电子游戏依赖有显著疗效.

    作者:孙延强;马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氯氮平和奎硫平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奎硫平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氯氮平、奎硫平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氯氮平、奎硫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影响均不明显;氯氮平对体质量(体重)的影响显著大于奎硫平.

    作者:杨勇超;马中华;郜晓辉;张淑芳;吴滔;刘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观察

    采用文拉法辛(商品名:博乐欣)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以阿米替林作对照,比较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常晓棠;陈远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编辑:本期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报告共收集10篇稿件,由7个单位17位作者所撰写.

    作者:钱峰;陈兵;洪涛;沐杭军;卢玲;刘之瑞;高军兆;杨奎娟;汪洁;杨明华;田涛;陈建军;李俊;付现甫;姜宁;徐会利;贺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比较2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为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首次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48岁,病程2个月~3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小学及以上文化;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酒和药物滥用或依赖及有严重自杀企图者.共160例.

    作者:郑胜云;钟海辉;陈海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相障碍伴有强迫症的治疗——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近年关于双相障碍的文献较多,对指导临床医师的工作帮助很大.但双相障碍,特别是双相Ⅱ型并有快速循环病程者,合并强迫障碍的治疗仍是个难题,如何处理(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问题),请赐教.

    作者:金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网络瘾个案报告

    报告7例网络瘾的典型案例.

    作者:师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碳酸锂合并米氮平治疗双相抑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碳酸锂合并米氮平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例双相抑郁患者给予碳酸锂合并米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各周TESS评分均无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碳酸锂合并米氮平治疗双相抑郁有效,不良反应较少,没有诱发躁狂的风险.

    作者:曹长安;郭金宏;朴胜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读后感

    评价<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的内容,认为该书介绍了药理学的基础知识,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助于临床上合理用药.

    作者:罗小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噻萘普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噻萘普汀与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60例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分为噻萘普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0例.疗程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噻萘普汀组从治疗2周HAMD评分开始显著下降,而帕罗西汀组从治疗1周就开始显著下降;治疗6周噻萘普汀有效率90.0%,显效率73.3%,帕罗西汀组分别为90.0%和8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噻萘普汀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

    作者:陶领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