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李春丽;张杜平;郝琦

关键词:脑梗死, 中医证型, 颈动脉硬化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之间关系与意义.方法 对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风痰瘀阻IMT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无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风痰瘀阻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是缺血中风高危险证型,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黏蛋白表达和脑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RHRSP)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神经黏蛋白表达、脑组织含水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80只SD大鼠先用环形银夹狭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缺血2 h后再灌注1 d、7 d、14 d、30 d大鼠神经黏蛋白、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1 d,对照组脑缺血区周围出现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7 d明显增多,14 d表达到高峰,30 d下降.电针组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在7 d、14 d、30 d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脑缺血1 d、7 d,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促进缺血损伤区神经功能修复,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神经黏蛋白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吴海科;谭峰;顾卫;万赛英;王金良;陈文霖;丁德权;孙景波;成家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研究现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开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缺血性猝死(cardiac ischemic sudden death,CISD).

    作者:吕渭辉;朱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益心舒胶囊组(治疗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稍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对心功能没有影响.

    作者:黄红漫;孙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发病后予辛伐他汀20 mg口服,共6个月;对照组未用他汀类药物,其他均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减少冠心病病死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率.

    作者:郭海军;岳振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

    近年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非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引起了关注,但对老年人群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1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其临床价值.

    作者:刘保社;赵惠琴;吴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氧缺糖性损害对其损伤的研究

    急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在体实验往往受到体液、呼吸、循环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解释某单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及强度.因此探索体外培养方法,建立缺氧缺糖损伤模型,对研究脑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十分必要的,是神经科学研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手段.

    作者:刘郁;刘瑞珍;谢宝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耐药基因逆转剂维拉帕米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耐药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多药耐药基因(MDR1)逆转剂维拉帕米,观察其疗效及对MDR1的逆转情况,探讨维拉帕米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起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43例耐药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维拉帕米,原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变.维拉帕米的递增方法为:成人第1周口服120 mg/d,第2周加量为240 mg/d,第4周加量为360 mg/d,第6周加量为400 mg/d;8岁~14岁儿童第1周口服60 mg/d,第2周加量为120 mg/d,第四周加量为180 mg/d,每日所加药量均分3次给药,在加至大剂量或有效剂量后,继续观察6个月.随机对部分患者在加用维拉帕米前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其外周静脉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维拉帕米添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3.3%,完成治疗的患者中,26例出现了轻微副反应.12例患者加维拉帕米前进行了外周静脉血MDR1mRNA的检测,其中10例患者在加维拉帕米后6个月完成了MDR1mRNA的复查,其MDR1mRNA表达比加维拉帕米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药耐药逆转剂维拉帕米作为添加剂,可以增加对卡马西平耐药的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疗效.维拉帕米治疗难治性癫癫的机制之一为逆转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利强;孙美珍;刘玉玺;林娟霞;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煤工尘肺患者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CWP)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煤工尘肺组来自山西省某集团煤矿1987年-1992年由职业病诊断组确诊的煤工尘肺患者290例,对照组840例为与煤工尘肺患者同工作环境、接尘年限相近而未罹患煤工尘肺的接尘工人,年龄、文化程度与煤工尘肺组相匹配.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神经心理学检测试验进行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分析.认知功能测试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煤工尘肺组MMSE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煤工尘肺组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煤工尘肺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SE异常与罹患煤工尘肺、中风史、吸烟史、及肺功能下降显著相关(P<0.001),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038、7.208、1.253、2.699.结论 本组煤工尘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其认知功能障碍与罹患煤工尘肺、中风史、吸烟史、及肺功能下降相关.

    作者:吕建宁;牛小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治疗围术期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围术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T2DM)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泵入(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比MSII组明显短(P<0.01),胰岛素用量较MSII组明显少(P<0.05),且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围术期T2DM患者使用CSII治疗更有效安全.

    作者:郝亚华;郝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之间关系与意义.方法 对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风痰瘀阻IMT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无意义(P>0.05).各证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风痰瘀阻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是缺血中风高危险证型,同时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作者:李春丽;张杜平;郝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心舒胶囊早期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益心舒胶囊早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共1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生化水平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早期治疗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治疗策略.

    作者:陈伟;吴哲乾;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使用不同剂量硫氢化钠对正常大鼠机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脉使用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正常Wistar大鼠机体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雄性成年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aHS 2.8 μmol/kg组、NaHS 8.4 μmol/kg组、NaHS 14.0 μmol/kg组;分别在给药后0.5 h、1 h、2 h、4 h测血流动力学改变,4 h后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H2S浓度;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 浓度,同时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肝、脑、肺及肾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HS 2.8 μmol/kg组、NaHS 8.4 μmol/kg组、NaHS14.0 μmol/kg组在不同时间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中H2S含量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NaHS14.0 μmol/kg组可显著增加血浆中TNF-α、MPO浓度(P<0.05),使肺组织细胞水肿并有炎细胞浸润、出血.结论 血浆中H2S的含量随NaH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aHS14.0 μmol/kg静脉注射可增加正常大鼠血浆中TNF-α、MPO的浓度并使肺脏发生形态学的改变,而NaHS8.4 μmol/kg及2.8μmol/kg静脉注射对大鼠机体是安全的.

    作者:张学忠;褚银平;孙彦龙;张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进行缺氧1 h/复氧1 h,建立缺氧/复氧(A/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于复氧期开始随机将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氧/ 复氧组(A/R组)、药物低剂量组(LD)、药物高剂量组(HD),于药物作用24 h后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LD、HD组MDA、MPO、肌酸激酶(CK)明显较A/R组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10万分子量)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作者:马海彦;李应东;关欣;孟庆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2X3受体在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不同时段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揭示P2X3受体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6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NT)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分别在皮下注射GTN1 h、2 h、3 h、4 h、5 h、6 h后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对照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1 h、2 h、3 h、4 h、5 h、6 h后观察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节均可见P2X3受体阳性细胞,且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 h即可见P2X3受体阳性反应增强,3 h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模型组各时间点P2X3受体阳性单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 h、4 h显著高与1 h、2 h、5 h、6 h(P<0.05).结论 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P2X3受体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飒飒;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栓塞2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PE逐渐认识,PE的发病率及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

    作者:白敏聪;邬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免疫功能失调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病例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百分比,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水平.常规检测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中Treg表达百分比显著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CD4+/CD8+T细胞表达百分比的比值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的TGF-β、IL-10水平显著低于SA组和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效应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失衡,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陈丹丹;王敬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气温阳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钙超载及Ca2+-ATPase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通过检测各项指标,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复灌大鼠为模型,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罗帕酮(心律平)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心肌钙离子含量以及 Ca2+-ATPase活性.结果 益气温阳中药复方能防止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心肌组织钙超载,减轻Ca2+-ATPase活性下降.结论 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减轻心肌组织钙超载,增强Ca2+-ATPase活性有关.

    作者:汪洋;周亚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Fisher分级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中的预警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Fisher分级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改良Fisher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多因素分析,改良Fisher分级[OR 2.985(CI 2.048~4.352)]和年龄[OR 1.027(CI 1.002~1.05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改良Fisher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能很好地预警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李照凯;姜长斌;尹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近年临床试验及指南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

    近年发表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公布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中西医结合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如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发挥中西医互补优势,以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观察目标,客观评价其疗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作者:陈浩;史大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调脂中药的实验研究探讨

    调脂中药实验研究内涵主要体现在调节血脂代谢、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微量元素(锌、铜、镁)、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等方面.本研究根据抗高脂血症中药实验研究资料,分类探讨调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内涵.

    作者:叶世龙;廖欣;刘爱芹;郭培秀;周莉娟;彭智勇;许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