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活血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甲橹疦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抗氧化的作用

马鲁波;刘剑刚;史大卓;孟亮;周燕文;袁卫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抗氧化, 中国小型猪, 复方芪丹液
摘要:目的 采用结扎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复方芪丹液)干预动物AMI后早期心室重构(VR)的影响,并研究其对动物心肌钙、镁离子和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中国小型猪28只,采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下1/3部,造成AMI模型.手术成功存活动物随机分为复方芪丹液大、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开搏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共5组,均予灌胃给药或自来水4周.4周后测定猪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等.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的左室内压(LVP)、血压(BP)、-dp/dtmax值明显升高(P<0.01),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及开博通组LVP显著升高(P<0.05),开博通组-dp/dtmax值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Na+-K+ATP酶、Ca2+-Mg2+AT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开博通组与模型组相比Ca2+-Mg2+ATP酶仅有升高的趋势,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开博通组SOD活力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的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提高中国小型猪AMI后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起到干预AMI后VR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按年发病率217/10万计算,全国估计有600万左右中风患者,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中风的43%~65%.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发挥了一定作用,对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现就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姚宏军;李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Fisher分级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中的预警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Fisher分级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改良Fisher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多因素分析,改良Fisher分级[OR 2.985(CI 2.048~4.352)]和年龄[OR 1.027(CI 1.002~1.05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改良Fisher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能很好地预警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李照凯;姜长斌;尹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免疫功能失调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病例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百分比,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水平.常规检测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中Treg表达百分比显著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CD4+/CD8+T细胞表达百分比的比值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的TGF-β、IL-10水平显著低于SA组和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效应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失衡,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陈丹丹;王敬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益心舒胶囊组(治疗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稍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对心功能没有影响.

    作者:黄红漫;孙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氟桂利嗪胶囊和松龄血脉康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用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组(治疗组,38例)与西比灵治疗组(对照组,34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5).结论 西比灵与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使用对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单用西比灵,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忠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脊髓T9全横断后损伤区域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细胞及髓鞘超微结构变化特征.方法 将3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脊髓(T9)完全横断伤后8 h组、24 h组、48 h组、1周组、3周组,每组6只.分别在各时间点灌注固定后取材,制备常规HE染色切片及电镜标本,对各组动物脊髓内神经细胞及髓鞘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呈不同形式的死亡,髓鞘肿胀,紊乱.术后8 h,损伤中心以细胞坏死为主,损伤周围出现凋亡细胞,以少突胶质细胞为主.随着时间的延长灰质和白质内凋亡细胞增多.损伤后期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和髓鞘超微结构随时间变化呈多样性,凋亡是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

    作者:李源;李静;魏光宇;王毅;张凌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2X3受体在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不同时段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揭示P2X3受体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6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NT)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分别在皮下注射GTN1 h、2 h、3 h、4 h、5 h、6 h后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对照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1 h、2 h、3 h、4 h、5 h、6 h后观察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节均可见P2X3受体阳性细胞,且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 h即可见P2X3受体阳性反应增强,3 h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模型组各时间点P2X3受体阳性单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 h、4 h显著高与1 h、2 h、5 h、6 h(P<0.05).结论 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P2X3受体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P2X3受体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飒飒;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气养阴活血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甲橹疦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抗氧化的作用

    目的 采用结扎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复方芪丹液)干预动物AMI后早期心室重构(VR)的影响,并研究其对动物心肌钙、镁离子和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中国小型猪28只,采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下1/3部,造成AMI模型.手术成功存活动物随机分为复方芪丹液大、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开搏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共5组,均予灌胃给药或自来水4周.4周后测定猪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等.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的左室内压(LVP)、血压(BP)、-dp/dtmax值明显升高(P<0.01),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及开博通组LVP显著升高(P<0.05),开博通组-dp/dtmax值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Na+-K+ATP酶、Ca2+-Mg2+AT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开博通组与模型组相比Ca2+-Mg2+ATP酶仅有升高的趋势,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开博通组SOD活力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的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提高中国小型猪AMI后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起到干预AMI后VR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马鲁波;刘剑刚;史大卓;孟亮;周燕文;袁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浆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糖、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活性在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水平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组(B组)5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1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B2组)3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组)44例,C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1组)2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C2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A组)30名.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P-选择素明显升高(P<0.05),且C组高于B组(P<0.05);B2组P-选择素高于B1组(P<0.05),C2组P-选择素高于C1组(P<0.05).结论 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有明显的P-选择素升高,同时P-选择素升高程度与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王国凤;胡新贵;申晓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栓塞2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PE逐渐认识,PE的发病率及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

    作者:白敏聪;邬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癫痫大鼠海马p38MAPK变化及W-7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 在癫痫大鼠海马结构的活性变化,并观察钙调蛋白抑制剂W-7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W-7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海马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癫痫组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W-7各剂量的组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其中W-7高剂量组降低为明显.结论 戊四氮导致癫痫大鼠海马中p38MAPK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增高,W-7对戊四氮诱导的癫痫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p38MAPK的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胥向红;刘学文;韩錕;贾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耐药基因逆转剂维拉帕米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耐药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多药耐药基因(MDR1)逆转剂维拉帕米,观察其疗效及对MDR1的逆转情况,探讨维拉帕米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起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43例耐药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维拉帕米,原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变.维拉帕米的递增方法为:成人第1周口服120 mg/d,第2周加量为240 mg/d,第4周加量为360 mg/d,第6周加量为400 mg/d;8岁~14岁儿童第1周口服60 mg/d,第2周加量为120 mg/d,第四周加量为180 mg/d,每日所加药量均分3次给药,在加至大剂量或有效剂量后,继续观察6个月.随机对部分患者在加用维拉帕米前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其外周静脉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维拉帕米添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3.3%,完成治疗的患者中,26例出现了轻微副反应.12例患者加维拉帕米前进行了外周静脉血MDR1mRNA的检测,其中10例患者在加维拉帕米后6个月完成了MDR1mRNA的复查,其MDR1mRNA表达比加维拉帕米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药耐药逆转剂维拉帕米作为添加剂,可以增加对卡马西平耐药的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疗效.维拉帕米治疗难治性癫癫的机制之一为逆转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利强;孙美珍;刘玉玺;林娟霞;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心舒胶囊早期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益心舒胶囊早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共1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生化水平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早期治疗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治疗策略.

    作者:陈伟;吴哲乾;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卒中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卒中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导致机体防御免疫能力降低,感染几率升高.若不能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可进一步致使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增高.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肠内营养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并对卒中营养支持的必要性、时机、途径及与预后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作者:张燕青;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软脂酸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软脂酸(PA)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 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200 mmol/L、400 mmol/L、600 mmol/L)干预48 h.MTT法检测 PA对 EP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 PA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一聚台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增殖,诱导EPC凋亡(P<0.05或P<0.01);基础状态下EPC表达Bcl-2mRNA及蛋白,PA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 PA通过下调Bcl-2表达诱导EPC凋亡、抑制EPC增殖,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刘峰;雷闽湘;谢晓云;廖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参七汤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参七汤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参七汤治疗组(治疗组,35例)和常规处理组(对照组,33例),随访6个月,观察再狭窄发生率、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组再狭窄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PCI术后,CD62P和hs-CRP显著升高,加用参七汤治疗后,CD62P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6个月后,血瘀证计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七汤能有效减少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斑块炎症反应,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是其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华云;王文会;郞江明;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贺青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研究现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开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缺血性猝死(cardiac ischemic sudden death,CISD).

    作者:吕渭辉;朱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栓塞34例分析

    目的 分析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以发现其临床特点,从而降低其漏诊率或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34例PE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等临床资料,对其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女性、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较高,肺栓塞的误诊率仍然较高.结论 女性、老年人群可能是肺栓塞的易患因素,肺栓塞的误诊率仍然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D-二聚体测定可以作为临床PE患者的初筛指标.

    作者:王全义;马明峰;李正荣;郭任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黏蛋白表达和脑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RHRSP)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神经黏蛋白表达、脑组织含水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80只SD大鼠先用环形银夹狭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缺血2 h后再灌注1 d、7 d、14 d、30 d大鼠神经黏蛋白、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1 d,对照组脑缺血区周围出现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7 d明显增多,14 d表达到高峰,30 d下降.电针组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在7 d、14 d、30 d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脑缺血1 d、7 d,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促进缺血损伤区神经功能修复,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神经黏蛋白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吴海科;谭峰;顾卫;万赛英;王金良;陈文霖;丁德权;孙景波;成家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S100B蛋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TNF-α、血清S100B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这提示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曾昭松;李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