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王睿
目的 分析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酒精性心肌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确诊为酒精性心肌病的27例患者,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血液生化、腹部超声等分析,并对确诊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给予戒酒及其他相关治疗3周至1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复查示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肝肾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酒精性心肌病临床症状与扩大型心肌病相同,有长期嗜酒史,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彻底戒酒.
作者:赵伟平;苗阳;田红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卒中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二者鉴别诊断之依据.方法 对首次就诊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填写病症表格,并予MMSE评分及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住院确诊.结果 脑脑卒中组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方式和精神病程等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结论 详实的病史采集,病程分析和认知功能测定配以必要的颅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郭进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资料患者,37岁,妊4产3(G4P3).主因停经30周,头晕2 d,抽搐1次住院治疗.未行产前检查,2 d前头晕,自服感冒药,效果不佳.4 h前在家抽搐由床上坠地,随即昏迷.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86/min,呼吸20/min,血压230/140 mmHg(1 mmHg=0.133 kPa),营养差,意识不清,昏迷,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宫底脐上二横指,臀位,胎心音130/min,未行内诊检查.B超:宫内妊娠30周单活胎,臀位,双顶径7.1 cm,股骨长5.4 cm,羊水暗区5.1 cm,胎盘Ⅰ级.眼底检查:重度妊高征眼底(后极视网膜可见少量点状出血).
作者:张海花;曾淑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HP超声仪器对经头颅CT确诊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27例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超声结果 是否阳性,分为斑块组与非斑块组,对两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侧组斑块检出率为72.1%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的57.2%(P<0.05).斑块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斑块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任永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了解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分为合并房颤组(3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50例),以3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心脏超声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合并房颤组36例再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8例)和阿司匹林组(18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 10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3)]治疗并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内皮素变化.结果 合并房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1),合并房颤组较单纯高血压组左房内径显著增大.治疗后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的内皮素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全部患者在治疗随访期间未见脑血管和周围血管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胃肠道特殊不适.结论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内皮素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左房进一步扩大,内皮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华法林抗凝治疗更有效.
作者:李怡霏;刘晓红;来春林;赵建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对冠心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血清Cyst-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Cyst-C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Cys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在血清Cyst-C阳性组和阴性组间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及尿β2-M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C是一种较血肌酐更敏感、更准确的反映肾功能的新指标.
作者:王全义;李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引起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方法 观察使用甘露醇治疗的56例出现急性肾损伤者的病情转归,并将所有接受甘露醇治疗的患者按甘露醇平均日剂量、年龄以及是否合并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分别分为两组进行急性肾损伤发病率比较.结果 年龄较大,甘露醇用量偏高,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出现急性肾损伤.结论 甘露醇可引起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肾损害,须控制使用剂量、改进肾功能监测方法 、及时纠正其他肾损伤因素以尽早预防并予以及时治疗.
作者:方奕;武晓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4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多烯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9%,明显优于对照组62.0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多烯康治疗.
作者:徐竺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滤技术在双瓣膜(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循环(ECC)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需同期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平衡超滤及常规超滤法,对照组未用任何超滤技术,观察两组病例在停ECC时红细胞比容(Hct)体液平衡状况,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机支持时间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停ECC时Hct较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但血红蛋白尿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在转流中尿量、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滤技术可快速滤出体内多余水分,快速提升Hct,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尹建红;付昱;任梅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及冠脉支架植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13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5例,术前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按hs-CRP 水平分为两组,A组(hs-CRP<3.0 mg/L)55例,B组(hs-CRP≥3.0 mg/L)84例,比较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前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1);B组患者病变程度较A组严重(P<0.01),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是冠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指标,提示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相关.
作者: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王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持续治疗观察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组LDL-C和CRP治疗后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LDLC、CRP的水平.
作者:段飞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候要素、证候分型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8例IHF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点,运用医学统计方法 ,分析中医证候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及N端前脑钠素(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证候要素、证候分型不同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水饮证、心肾阳虚型、阳虚水泛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周育平;胡元会;吴华芹;安成;王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当归膜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培养三黄种蛋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将当归膜提取物以不同浓度分别加到孵化6 d的CAM上,继续孵化3 d,在光学显微镜下计算用药后血管密度.结果 当归膜提取物促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加,与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当归膜提取物能明显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作者:岳运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高血脂及调脂治疗后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46例和健康自愿者45名,取其晨起空腹肝素抗凝血及自凝血各2 mL,采用酵母菌红细胞免疫花环改良试验法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进行检测,同时对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高脂血症组予血脂康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组治疗前TC、TG、LDL-C、RBC-I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RBC-C3bRR减低(P<0.05),而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血症是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
作者:赵小平;常国良;王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在综合医院相关科室,经常遇到急性首发心、脑血管病这些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及睡眠障碍.本研究采取他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宏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抽动障碍(TD)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86例T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进行分析,常规做EEG检查.结果 86例TD患儿中,46例(53.5%)EEG正常,40例(46.5%)EEG异常,其中26例(30%)轻度异常,11例(12.8%)中度异常,3例(3.5%)重度异常.其EEG表现缺乏特异性﹑规律性.结论 本组病例EEG的异常率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发作频率无明显关系,无特异性.少部分患儿出现的尖波﹑棘波﹑棘慢波,可能存在潜在的癫痫灶,但目前无临床发作.
作者:韩桂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病变直接表现为心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尽管窦房结细胞本身氧耗低,代谢不活跃,但缺血缺氧仍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窦房结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外来性)和器质性(内在性)疾病[1].前者主要由于药物、激素及自主神经因素引起SAN功能失常,表现为电生理方面的改变;后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与组织形态的改变.
作者:李东;王迪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的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冠心病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抑郁症患者除了给抗抑郁剂治疗外,还需重视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李方江;张凡;岳秉宏;徐涛;宋郁珍;李会贤;杨文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资料[病例1]男,54岁,有心动过速史,心电图为典型A型预激综合征(WPW),本次发作快速房颤约8 h,心室率185/min,血压65/40 mmHg(1 mmHg=0.133 kPa),在心电监护下静脉缓慢推注毛花苷C(西地兰)0.4 mg加50%葡萄糖20 mL后心率增至200/min,随即意识丧失、抽搐,心电监护示为心室颤动,立即给予200 Ws电极除颤,心肺复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抢救无效,心脏停搏,死亡.
作者:任乃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两组基础用药一致,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时间、血液电解质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给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均未出现显著改变,托拉塞米首剂静脉给药较呋塞米首剂给药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1),当首剂给药后,尿量达500 mL时托拉塞米组血液电解质波动范围明显缩小(P<0.05或P<0.01),0 h~12 h托拉塞米组尿量明显高于呋塞米组.结论 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作者:张悟棠;李保;王敬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