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文传志;蒋铭;贾彬;张清忠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脂水平变化,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脂异常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CHD合并T2DM病人.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CHD但不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进行两组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比较.结果 CHD合并T2DM病人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a)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CHD病人(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CHD病人(P<0.05).结论 老年CHD合并T2DM病人的血脂异常更明显;血脂异常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巩书文;李彦红;杨志明;王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阵发性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已证实有房颤的病人病死率高于无房颤病人的2倍[1],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比率也较其他病因高,常因发作、反复发作或逐渐变成永久性房颤而影响病人生活.近几个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可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2,3],减少反复发作.我院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芳;白敏聪;张润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尿毒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尿毒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病人常规透析基础上应前列地尔10 μg.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测.结果 用药后有效率100%,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结论 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魏华;陈玉珺;祝华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脂欣康及洛伐他汀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源性泡沫细胞产生的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变化,以探讨脂欣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化细胞形成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VSMC,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泡沫化,并以脂欣康、洛伐他汀分别干预.以10 μmol/L的Fluo-3孵育细胞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记录图像,并作分析.结果 脂欣康与洛伐他汀均能降低VSMC[Ca2+]i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相比,脂欣康组和洛伐他汀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欣康具有与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SMC[Ca2+]i浓度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VSMC增殖和泡沫化细胞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莹;张文高;郑广娟;姜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脑缺血损伤中各种学说,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脑缺血时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机制以及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自由基与脑缺血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峰;姜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针剂2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 d.两组分别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14 d后水肿产生率为(0.28±0.07)/d与对照组(0.28±0.2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ESS评分为(19.9±5.1)分优于对照组的(16.1±4.8)分(P<0.05);治疗28 d,治疗组ESS评分为(25.5±6.0)分,对照组为(21.1±5.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减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脑水肿,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光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高脂喂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其中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边制模边给药,而前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CRP、TG、TC及LDL-C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下降(P<0.05或P<0.01).益气活血解毒汤组及辛伐他汀组CRP、TG、TC及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HDL-C升高明显(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解毒汤组HDL-C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降低CRP和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葛岚;程晓昱;胡业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选择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发生肺栓塞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佟;王植荣;王庆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服用通心络胶囊及参松养心胶囊,每次各3粒,每日3次.对照组43例服用复方丹参片3片及普罗帕酮(心律平),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67.4%(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优于复方丹参片及心律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海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检测38例脑梗死病人及42例普通就诊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情况并作对比.结果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数量及程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病人的斑块形成数量及程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病人其脑梗死的发病几率显著高于普死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淑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1992年10月开始,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64例全脑室血肿铸型病人,采用侧脑室持续性外引流术、尿激酶溶解、反复腰穿引流等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从治疗方法各环节进行探讨.
作者:周海峰;张景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8例脑梗死病人(ACI组)、3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LCI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 ACI组CRP含量、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LCI组CRP含量及CRP异常病人NDS评分的改善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欧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由某种诱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障碍与衰竭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张锐;李正光;薛卫林;丁明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糖水平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对455例老年高血压病(EH)病人进行体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2 h BG)血糖及其他指标,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组间脉压大小.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血糖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收缩压、舒张压、2 hBG与PP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108、0.111、0.097、0.777,P<0.001).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应加强脉压的监控.
作者:刘奇英;孙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分水岭脑梗死(CWSI)是指相邻血管供应区之间的分水岭区域或边缘带的局部缺血.此种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现将14例经头颅CT或/和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分水岭脑梗死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芦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通络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免煎中药颗粒,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积分升高,BBS、ADL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中药治疗VD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韩淑芬;吕素君;王霞;田义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钠尿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清晨抽取2 mL肘静脉血,用免疫放射方法(IMRA)测量BNP值.结果 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平均血浆BNP值分别为33.37 pg/mL、80.47 pg/mL、131.08 pg/mL,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16.23 pg/mL(P<0.05).结论 BNP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王凤群;贾永平;吕吉元;高宇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后不同时期开始进行中医治疗对病人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本院脑外科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后早期(1 d~7 d)、中期(1周~3周)、恢复期(3周以上)系统地予以中医药治疗,将各组疗效作对照比较.结果 早期中药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SSS评分)缺损程度较中晚期中药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也较中晚期中药干预组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提高急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降低伤残率和改善生存质量,术后早期运用中医治疗疗效比中晚期运用更好.
作者:陈平;文传志;蒋铭;贾彬;张清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4例老年TI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脑心通胶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醣酐治疗;对照组除脑心通胶囊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所有病例在入院时和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变化及临床表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TIA发作次数、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病人血清CRP和DD的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具有降低CRP和DD浓度的作用,从而改善TIA病人预后.
作者:邓绍林;邹振宇;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LMWH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1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MCAO组)和LMWH干预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 h、24 h、48 h、96 h处死.进行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R1 mRNA.结果 MCAO组大鼠大脑皮质梗死灶的凋亡细胞和NR1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而LMWH干预组未能阻止再灌注后凋亡的发生,且阳性细胞数48h多,与6h、24 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MCAO组比较有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R1mRNA表达增强,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抑制NR1mRNA的表达,抑制缺血半暗区的细胞凋亡.
作者:李晓红;张峰;盛文化;李丹霓;张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