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榕;张泉;刘晋利;曹雪明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ACS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3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的DD含量,Nyco Card单人份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浆DD、CRP分别为(1.48±0.45)mg/L、(13.3~36.2)21.4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31±0.13)mg/L、(1.1~9.6)5.2mg/L]及对照组[(0.26±0.12)mg/L、(0.9~8.4)4.9 mg/L](P<0.01).ACS组血浆DD含量与CRP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 血浆DD含量和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作者:葛长江;周安荣;房秀丽;邱杰夫;刘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疗效和外科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2005年2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其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 幕上出血、小脑出血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幕上出血量在(50~99)mL,早期手术效果较好,大于100mL者效果差;脑干出血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幕上、小脑的较大量出血应力争早期手术,脑干出血不宜手术治疗.
作者:郝俊;张海燕;尤占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人的发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5年9月-2006年5月收住入院的100例冠心痛病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同时分析其临床症状.结果 100例病人接受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病人60例,其中合并SAS与不合并SAS两组之间嗜睡评分、腰臀比值、夜间胸痛或憋醒、夜尿增多、晨起口干有明显差别.结论 体重指数、夜尿增多、夜间胸疼或憋醒是冠心病病人合并SAS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合并SAS发病率高,应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尤其夜间反复发作胸疼憋醒、夜尿增多、肥胖的病人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尽早进行诊断及治疗.
作者:董桂玲;曲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脂欣康胶囊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6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脂欣康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脂欣康组灌服脂欣康胶囊内之药粉,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周后(8周龄),各组随机取出半数小鼠,雌雄各半,麻醉后由腹腔静脉抽血.另一部分继续灌胃4周后(12周龄)由腹腔静脉抽血.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结果 灌服2周后,脂欣康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继续用药4周后,TNF-α和IL-1β无明显增高,脂欣康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脂欣康胶囊具有显著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与IL-1β增高的作用.
作者:姜浩;张文高;郑广娟;朱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危及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右室心肌梗死由于在心电图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上都有其不同于左室心肌梗死的特殊性,部分治疗策略同左室梗死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准确及时地诊治右室梗死对病人的预后极为重要.
作者:王辉宇;赵光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114例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及胞二磷胆碱两个月,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的转归.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人早期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复发.
作者:张慧清;刘风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金特佳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金特佳20 mL,每日1次,连用15 d;对照组69例,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脑水肿改善总有效率为75.36%,对照组为42.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颅内血肿吸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金特佳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耿煜;刘利群;张振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1].广义的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共同损害.
作者:蒋建平;郭涛;向文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侧脑室引流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86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双侧引流组),并依据其治疗效果,同以前常规单侧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的90例(单侧引流组)资料对照.结果 双侧引流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82.56%、11.63%,与单侧引流组60.00%、24.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引流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与单侧引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合于重度脑室出血病人的治疗.
作者:权成峰;靳建华;焦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病人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作用及其与右心结构的关系.方法 用SA-ELISA法对108例肺心病病人和30名健康人血清中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并与血气分析及心脏超声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心病组病人血清抗M2、M3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平均几何滴度[48.15%,80(1.846±0.351);40.74%,53(1.725±0.273)]均高于对照组[13.33%,40(1.602±0.369);10.00%,20(1.301±0.000)](P<0.05).对照组与肺心病组中M2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阳性组指标比较及对照组与肺心病组中M3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阳性组指标比较均表现为:血氧分压(PaO2)呈逐渐降低趋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肺心病病人M3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受体自身抗体单阳性组,M2、M3受体自身抗体双阳性组在心脏指标方面,3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结论 M2、M3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M2、M3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心脏损害有关;M2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较M3受体自身抗体更为主要的作用,两者在心脏形态学改变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仲剑克;刘学军;祁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无限自我复制能力和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现在被广泛研究的有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前者指早期胚胎的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cell),后者指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
作者:臧志萍;曹晓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意义,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观察组)进行CD3、CD4、CD8和NK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设正常人群作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CD8和NK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和Th/Tc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和NK细胞亚群异常增殖;而且Th/Tc比例失衡,揭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关.
作者:何世东;张春来;高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与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研究氟伐他汀干预对巨噬细胞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探索他汀类药物在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喂养,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喂养第12周时处死动物,取颈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测量并计算颈动脉I/M比值,SP法进行CD68、MMP-2和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治疗组血清TC、LDL-C浓度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治疗组I/M比值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颈动脉斑块中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而治疗组CD68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高脂组(P<0.01).颈动脉斑块中MMP-2、MMP-9阳性细胞和染色强度明显增加,治疗组MMP-2和MMP-9的表达较高脂组显著减少(P=0.002和P=0.016).结论 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轻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MMP-2和MMP-9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永;黄怀宇;黄志东;顾承志;朱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Af)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例心功能(1~3)级病人,采用放免法测定房颤及窦性心律时病人血浆中BNP的浓度,观察两组BN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病人房颤发生时BNP浓度为(88.36±22.32)pg/mL,比复律后窦性心律时(57.48±20.32)pg/mL明显增高(P<0.05),高BNP水平病人组房颤发生次数较低BNP水平病人多.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是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血BNP浓度增高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预告因子,高水平的BNP更容易复发房颤,血浆BNP水平低或Af持续时间短者持律后窦性心律较易维持.
作者:王丽丽;龙娟;徐验;衣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变化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全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及MMP-2、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见少量散在阳性表达或不表达;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区组织明显水肿、蜕变、坏死伴少量炎细胞浸润,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轻度水肿,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对应区显著升高(P<0.01或P<0.05),其中缺血侧大脑以坏死区边缘脑组织表达为甚,且较对侧大脑及双侧小脑明显升高(P<0.05);脑心通用药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水肿、蜕变、坏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表达较模型组对应区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包括病灶在内的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表达有关.
作者:余锋;胡向阳;董六一;王文静;李淮玉;任明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单纯给予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治疗及其联合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进行饮食治疗前后病人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种饮食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18例,首先接受单纯食物交换份法治疗3个月,之后接受食物交换份法联合GI治疗3个月,比较饮食治疗前后及两种方法治疗后病人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单纯食物交换份法治疗3个月后,病人BMI、FPG、HbA1c、FINS及HOMA-IR较饮食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或P<0.01).联合GI治疗3个月后,病人BMI、FPG、HbA1c及HOMA-IR较联合GI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或P<0.01);FINS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治疗能够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食物交换份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食物交换份法联合GI进行饮食治疗优于单纯食物交换份法.
作者:王彦;张计兰;梁焕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鹿红方(复方鹿红强心扩脉颗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鹿红方治疗组(治疗组)27例和培哚普利(雅施达)对照组(对照组)23例.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33.33%,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2.96%,中医心绞痛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4.44%,中医心力衰竭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8.1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33.33%,心绞痛疾病疗效总有效率25.9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及体重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鹿红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可以缓解心力衰竭、心绞痛中西医各项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华;杨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致命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意识丧失和晕厥等症状.临床上发病突然,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发生后需积极抢救.现将急性心肌梗死引发阿斯综合征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梁斌;杨志明;巩书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颅脑外伤中合并有死亡3例,植物状态3例,重残7例,中残11例,良好60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供氧,及时补足血容量,及时解除脑疝,降低颅内压,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脱水剂、止血剂,是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的关键.
作者:王爱国;张小义;李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帕金森病(PD)病人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体征、理化检验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30例住院的PD病人进行Webstcr症状评分,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指标.病人均接受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1个疗程,然后在病人出院时进行再次Websster症状评分,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在原有西药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治疗基础上,加用抗震止痉胶囊Ⅱ号治疗后,Webster评分中度、重度病人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减少(P<0.05),轻度病人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0%.积分在动作减少、强直、姿势改变、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步态、震颤、面容、言语、自我照顾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坐、起立运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能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明显,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周义先;鲍远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