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

辛艳秋;李林;刘二梅;刘艳红

关键词:急性多灶性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急性脑出血,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率, 多发性, 单发性, 应用, 病因
摘要:急性脑出血大多为单发性,多发性少见.随着CT的广泛应用,急性多灶脑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的诊断率逐渐增高,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母草生物碱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肌浆网钙泵的活性及其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肌浆网钙泵的活性(SERCA2α)及其蛋白水平来反映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果 益母草生物碱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左室收缩压以及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P<0.05),降低模型大鼠左室舒张末压以及明显提高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P<0.05);益母草生物碱对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及SERCA2a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益母草生物碱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其可能机制是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及含量.

    作者:姜水印;吕嵘;黄品贤;刘春燕;卫洪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辨证论治

    室上性心动过速半数以上的病人并无器质性心脏病,以青年人为多见.发作常有诱因,如吞咽、深吸气、劳累、情绪激动和体位改变等因素,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如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心房异常负荷或病变所致.

    作者:白民刚;谷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益心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脉颗粒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脉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同时治疗组AngⅡ,IL-6,ET-1治疗后分别为(72.28±56.45) pg/mL,(48.91±7.65) pg/mL,(84.76±40.52) pg/m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心脉颗粒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肯定.

    作者:黄绍湘;杨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眩晕辨证方法的文献分析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考察近十年有关眩晕的中医文献,可以发现不同作者之间辨证分型各异,对辨证要点的把握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尝试对眩晕辨证分型及辨证要点做一分析归纳,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红梅;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57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亚低温加醒脑静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101例病人,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治疗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3组病人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病死率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醒脑静组良好率高.在凝血功能异常上,常规治疗组和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的凝血功能异常较少.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病人病死率,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提高病人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有希望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张刚利;陈胜利;吉宏明;贾贵军;张汉伟;王树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出血后继发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机制研究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ICH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如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疝等,ICH后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的发生是ICH为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其产生和发展是导致ICH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

    作者:陆晖;肖俊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检测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电图等指标,观察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胸闷、气短、疲乏、眩晕、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改善心电图.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作者:黄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麻醉比格犬,Powelab系统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一定剂量均有降低作用.结论 活血潜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发挥降压作用,具有改善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周端;杨建梅;王佑华;肖梅芳;苑素云;曹敏;金若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检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个颅内动脉瘤使用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 12例病人14个动脉瘤除1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一过性偏瘫,经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11例病人栓塞后无任何并发症,且术中造影证实8例病人完全闭塞,4例病人大部分闭塞.其中6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DSA造影,效果良好.结论 GDC栓塞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作者:张保臣;史益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治疗房间隔缺损65例

    目的 总结在浅低温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缺损手术的经验.方法 在鼻咽温32 ℃~34 ℃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停跳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下完成畸形矫治.结果 65例病人中11例出现轻度血红蛋白尿,术后24 h内消失.65例全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3例心前区可闻及2/6~3/6收缩杂音,超声心动图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低温生理紊乱.

    作者:申长生;薛春牛;成亚东;王忠社;袁保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天麻丹杜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天麻丹杜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尼群地平片、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片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丹杜汤,对照组加用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血压、生活质量状况等.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天麻丹杜汤治疗高血压病可较好地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作者:张京;罗发强;李树标;王球华;沈均南;刘桂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少年居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且本病发病急,易导致后遗症的发生,早期诊治对保护脑功能、减少后遗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现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46例病例诊治及转归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芳;崔晓朋;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项七针组38例和颈夹脊组34例,进行症状评分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指标.结果 经治疗2个疗程后,项七针组总有效率为89.47%,颈夹脊组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七针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改变与颈夹脊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七针组疗效和改善脑供血方面均优于颈夹脊组.结论 运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在改善病人症状积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亦显示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贾红玲;单秋华;张永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短暂性脊髓缺血发作2例报道

    短暂性脊髓缺血发作,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中确诊2例,现报道如下.1 资 料[例1] 女,58岁,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出现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以左侧为重,不能站立行走.

    作者:叶红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采用56度红星二锅头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以葛花解酲汤为对照,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时间、醉酒率以及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先兴奋后抑制的表现,脑组织MDA含量较正常组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醉酒率(P<0.05),延长醉酒时间(P<0.05或P<0.01),各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脑组织MDA含量(P<0.01);与葛花解酲汤组比较,酒速愈高剂量组醉酒时间明显延长(P<0.05),酒速愈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酒速愈饮酒前给药可明显降低醉酒率,延长醉酒时间,具有显著解酒作用,其药理机制与该药调节脑组织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保护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的作用有关.

    作者:杨牧祥;于文涛;胡金宽;田元祥;王香婷;王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对照组)、局灶脑缺血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3 d后治疗组脑含水量和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鼠脑梗死体积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治疗组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单侧孔抽吸引流清除术辅以活瘀复遂汤治疗72例脑内血肿

    目的 总结锥孔引流脑内血肿清除术的适应证与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选择CT提示混杂密度、高密度占位效应明显且部位较深的脑内血肿锥孔引流术,部分病人术后用尿激酶溶解冲洗并持续引流.恢复期辅以中医药治疗,方剂选取活瘀复遂汤.结果 72例病人中,死亡12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40例,术后症状缓慢恢复20例.术后3 d复查颅脑CT,占位效应解除,血肿基本引流干净.结论 锥孔引流脑内血肿清除术,并于恢复期辅以活瘀复遂汤治疗,能够使血肿引起的颅内高压得到缓解.

    作者:伊宝祉;张步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含量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内科2005年-2006年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β2-MG和尿β2-MG,并同时常规肾功能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β2-MG较血BUN,Cr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肾功能障碍的诊断早而敏感,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同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浓度有明显变化.结论 β2-MG浓度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凯歌;茹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通脉饮治疗心绞痛64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休息、镇静、止痛、吸氧、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液及极化液(GIK)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脉饮.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4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3%,对照组3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活血通脉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孟兆君;房泽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交感神经的重构

    心脏交感神经的激活在冠心病心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研究发现冠心病时不仅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心脏交感神经发生了重构.

    作者:曾亚平;鹿育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