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利;陈胜利;吉宏明;贾贵军;张汉伟;王树荚
目的 评价西罗莫可(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小冠状动脉病变(<3.0 m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入院的98例冠心病病人,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直径小于3.0 mm的病变血管共107支,前降支49支,回旋支18支,右冠状动脉15支,对角支18支,钝缘支7支,血管直径2.74 mm±0.23 mm.107支病变血管共植入Cypher支架118个.结果 107支病变血管中,75支血管经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32支血管行直接支架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全部病例症状消失.随访14个月±3个月,全部存活.其中53例在术后10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5例经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9.4%.4例出现新部位血管病变,再次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随访6个月,无心绞痛症状发生.结论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明显降低小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率,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张春花;吕树铮;柳弘;陈韵岱;李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活血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使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22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支持对症神经营养等基础治疗,部分病人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4 h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7 d后两组行CT、颅内压监测及Glasgow(GCS)评分,并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颅内压水平接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头颅CT低密度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外伤,能有效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有利于脑功能恢复.
作者:刘杰文;冯斌;郝万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拟脑复聪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5例病人分为脑复聪组(治疗组)和脑复新(吡硫醇)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智能障碍程度、脑血流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脑复聪胶囊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明显的改善,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63%(P<0.05).结论 脑复聪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江翠红;丁爱国;王白玲;王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57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亚低温加醒脑静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101例病人,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治疗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3组病人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病死率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醒脑静组良好率高.在凝血功能异常上,常规治疗组和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的凝血功能异常较少.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病人病死率,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提高病人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有希望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张刚利;陈胜利;吉宏明;贾贵军;张汉伟;王树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对照组)、局灶脑缺血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3 d后治疗组脑含水量和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鼠脑梗死体积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治疗组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锥孔引流脑内血肿清除术的适应证与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选择CT提示混杂密度、高密度占位效应明显且部位较深的脑内血肿锥孔引流术,部分病人术后用尿激酶溶解冲洗并持续引流.恢复期辅以中医药治疗,方剂选取活瘀复遂汤.结果 72例病人中,死亡12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40例,术后症状缓慢恢复20例.术后3 d复查颅脑CT,占位效应解除,血肿基本引流干净.结论 锥孔引流脑内血肿清除术,并于恢复期辅以活瘀复遂汤治疗,能够使血肿引起的颅内高压得到缓解.
作者:伊宝祉;张步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CT及预后.方法 对6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多合并高血脂,且预后较差.结论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预后相对差,高血脂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陆汉军;唐新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性的趋势.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作者:白立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麻醉比格犬,Powelab系统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一定剂量均有降低作用.结论 活血潜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发挥降压作用,具有改善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周端;杨建梅;王佑华;肖梅芳;苑素云;曹敏;金若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肌肌浆网钙泵的活性(SERCA2α)及其蛋白水平来反映益母草生物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果 益母草生物碱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左室收缩压以及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P<0.05),降低模型大鼠左室舒张末压以及明显提高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P<0.05);益母草生物碱对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及SERCA2a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益母草生物碱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其可能机制是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及含量.
作者:姜水印;吕嵘;黄品贤;刘春燕;卫洪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静息心率(RHR)对高血压病病人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山西省一O九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02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按照RHR和收缩压(SBP)分别进行分组,按SBP水平分为3组:SBP≤159 mmHg组,(160~179) mmHg组,SBP≥180 mmHg组.每组又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64/min),RHR 2组(65/min~69/min),RHR 3组(70/min~74/min),RHR 4组(75/min~79/min),RHR 5组(RHR≥80/min),分别测量所有病人的空腹血糖(FPG)、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 RHR 5组的FPG、LVMI、LVEF均高于RHR 1~4组(P<0.05或P<0.01).RHR 5组IMT、CAD和Ccr高于RHR 1组和RHR 2组.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的增加能够引起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它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薇;芦婷;许宏;卫福秀;赵毓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筛选MS病人30例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用HOMA-IR评估IR程度.结果 MS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5.15±2.54) μg/mL 与(10.28±5.50) μg/mL,P<0.01];MS组的HOMA-I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3.21±1.14) 与(1.79±0.98),P<0.05];在MS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及HOMA-IR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 值分别为-0.489,-0.548,-0.429,-0.453及0.426(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浆脂联素较正常人群降低,且其水平降低可能与IR有关.
作者:叶建红;李芳萍;吴木潮;黎锋;严励;程桦;傅祖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定美多芭与吡贝地尔联合应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美多芭组(28例)和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28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este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定,同时测定出现运动并发症(运动症状波动及异动症)的时间.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单用美多芭组为71.43%,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为85.71%,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美多芭组(P<0.05).单用美多芭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是4.02年±1.96年,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为5.01年±2.03年,两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美多芭和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均有效,而且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比单用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更高.
作者:张季声;吴军;蓝薇;林志坚;童晓欣;张海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局部纤维化或钙化,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狭窄远端的心肌在运动甚至休息时出现缺血.
作者:范辉;王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基底核脑出血病人,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行血肿清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次日行CT复查,可见血肿基本或完全消失.术后1周好转17例,2周好转5例,2例死亡.有1例残留血肿量10 mL以上行尿激酶治疗2次,血肿大部分消失.无发生再出血病例.结论 早期及超早期手术可避免原发或继发致命性损害.
作者:高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含量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内科2005年-2006年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β2-MG和尿β2-MG,并同时常规肾功能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β2-MG较血BUN,Cr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肾功能障碍的诊断早而敏感,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同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浓度有明显变化.结论 β2-MG浓度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凯歌;茹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新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 I级,是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作者:王玉武;王海峰;付彩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后6 h,1 d时脑内c-fos蛋白表达高,3 d时表达次之,7 d时极少数表达并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持续较长时间;在此时期应给予干预措施,以减低脑内神经元损伤可能.
作者:薛国芳;郑辑英;李光来;王荔;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考察近十年有关眩晕的中医文献,可以发现不同作者之间辨证分型各异,对辨证要点的把握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尝试对眩晕辨证分型及辨证要点做一分析归纳,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红梅;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进展性卒中发病率逐渐增多,进展性卒中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非进展性卒中高,进展性卒中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回顾分析72例进展性卒中病人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程度、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素,探讨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提供依据.
作者:田步先;张宇红;孙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