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外伤422例

刘杰文;冯斌;郝万如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 脑外伤, 水肿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活血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使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22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支持对症神经营养等基础治疗,部分病人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4 h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7 d后两组行CT、颅内压监测及Glasgow(GCS)评分,并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颅内压水平接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头颅CT低密度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外伤,能有效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有利于脑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丹杜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天麻丹杜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尼群地平片、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片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丹杜汤,对照组加用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血压、生活质量状况等.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天麻丹杜汤治疗高血压病可较好地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作者:张京;罗发强;李树标;王球华;沈均南;刘桂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出血大多为单发性,多发性少见.随着CT的广泛应用,急性多灶脑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的诊断率逐渐增高,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辛艳秋;李林;刘二梅;刘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时效及量效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因有典型临床症状而收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85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自身配对设计的研究方法分为4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d,40 mg/d,80 mg/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8周.服药0周、4周、8周及停药2周时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指标.结果 辛伐他汀各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降低ET-1及升高NOFMD的作用(P<0.05),作用佳者为80 mg组,40 mg组次之,20 mg组再次之,停药2周,各指标均有所恢复,但与治疗前比较,80 mg组尚存轻度降低ET-1的作用.结论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短期内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依赖关系削弱.

    作者:何冉;赵春红;邱春光;尤士杰;刘志远;卢长青;韩战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参麦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住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静脉输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7%,心肌酶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7%,心肌酶改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临床疗效提高,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哲;杨继红;张腊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脏X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心脏X综合征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心脏X综合征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病机多为气滞痰阻血瘀导致心脉痹阻;理气宽胸活血法能减少心脏X综合征病人心绞痛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作者:毛静远;王恒和;葛永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门诊5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病人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剂量5 mg/d~15 mg/d,疗程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PANSS总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疗7 d时开始下降,敌对、抑郁、焦虑症状都得到减轻,1个月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恶心,但均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缓解.结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赵新苗;曲效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观察

    目的 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后6 h,1 d时脑内c-fos蛋白表达高,3 d时表达次之,7 d时极少数表达并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持续较长时间;在此时期应给予干预措施,以减低脑内神经元损伤可能.

    作者:薛国芳;郑辑英;李光来;王荔;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病人治疗依从性临床观察

    目的 调查高血压病病人掌握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状况及降压效果.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方法对10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监测,了解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和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对使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高,但对高血压病危害及严重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服药治疗期间70%的受试者不能定时监测血压,68%受试者不知晓监测血压的注意事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46%的受试者未能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服药误区在血压上升则服药,血压正常就随心所欲地停药,对血压略升高或略降低就加减药物.其次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不恰当,由高血压危险因素导致的高血压合并症控制达不到理想的高血压疗效标准.结论 对高血压病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眭许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进展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前进展性卒中发病率逐渐增多,进展性卒中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非进展性卒中高,进展性卒中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回顾分析72例进展性卒中病人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程度、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素,探讨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提供依据.

    作者:田步先;张宇红;孙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含量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内科2005年-2006年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β2-MG和尿β2-MG,并同时常规肾功能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β2-MG较血BUN,Cr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肾功能障碍的诊断早而敏感,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同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浓度有明显变化.结论 β2-MG浓度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凯歌;茹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例

    目的 研究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基底核脑出血病人,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行血肿清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次日行CT复查,可见血肿基本或完全消失.术后1周好转17例,2周好转5例,2例死亡.有1例残留血肿量10 mL以上行尿激酶治疗2次,血肿大部分消失.无发生再出血病例.结论 早期及超早期手术可避免原发或继发致命性损害.

    作者:高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影响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即还原酶抑制剂(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 COA),长期以来都是以降脂药的作用来调节人体的血脂水平,即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

    作者:胡静;李永新;王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辨证论治

    室上性心动过速半数以上的病人并无器质性心脏病,以青年人为多见.发作常有诱因,如吞咽、深吸气、劳累、情绪激动和体位改变等因素,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如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所致心房异常负荷或病变所致.

    作者:白民刚;谷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少年居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且本病发病急,易导致后遗症的发生,早期诊治对保护脑功能、减少后遗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现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46例病例诊治及转归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芳;崔晓朋;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dl-3-正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发作频度及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00 mg,1次/日,治疗组病人服用dl-3-正丁基苯酞每次200 mg,3次/日,疗程为20 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 mL内静脉输注,1次/日,为基础药物治疗,共14 d.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时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30.00%,36.67%和23.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13.33%和43.33%(P<0.01).随访治疗组9个月内TIA复发率2例(7.14%),对照组卒中复发及脑卒中发生8例(33.33%),控制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dl-3-正丁基苯酞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定美多芭与吡贝地尔联合应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美多芭组(28例)和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28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este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定,同时测定出现运动并发症(运动症状波动及异动症)的时间.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单用美多芭组为71.43%,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为85.71%,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美多芭组(P<0.05).单用美多芭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是4.02年±1.96年,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为5.01年±2.03年,两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美多芭和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均有效,而且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比单用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更高.

    作者:张季声;吴军;蓝薇;林志坚;童晓欣;张海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眩晕辨证方法的文献分析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考察近十年有关眩晕的中医文献,可以发现不同作者之间辨证分型各异,对辨证要点的把握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尝试对眩晕辨证分型及辨证要点做一分析归纳,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红梅;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采用56度红星二锅头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以葛花解酲汤为对照,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时间、醉酒率以及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先兴奋后抑制的表现,脑组织MDA含量较正常组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醉酒率(P<0.05),延长醉酒时间(P<0.05或P<0.01),各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脑组织MDA含量(P<0.01);与葛花解酲汤组比较,酒速愈高剂量组醉酒时间明显延长(P<0.05),酒速愈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酒速愈饮酒前给药可明显降低醉酒率,延长醉酒时间,具有显著解酒作用,其药理机制与该药调节脑组织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保护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的作用有关.

    作者:杨牧祥;于文涛;胡金宽;田元祥;王香婷;王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息心率对高血压病病人靶器官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息心率(RHR)对高血压病病人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山西省一O九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02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按照RHR和收缩压(SBP)分别进行分组,按SBP水平分为3组:SBP≤159 mmHg组,(160~179) mmHg组,SBP≥180 mmHg组.每组又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64/min),RHR 2组(65/min~69/min),RHR 3组(70/min~74/min),RHR 4组(75/min~79/min),RHR 5组(RHR≥80/min),分别测量所有病人的空腹血糖(FPG)、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 RHR 5组的FPG、LVMI、LVEF均高于RHR 1~4组(P<0.05或P<0.01).RHR 5组IMT、CAD和Ccr高于RHR 1组和RHR 2组.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的增加能够引起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它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薇;芦婷;许宏;卫福秀;赵毓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麻醉比格犬,Powelab系统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活血潜阳颗粒对麻醉犬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一定剂量均有降低作用.结论 活血潜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发挥降压作用,具有改善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周端;杨建梅;王佑华;肖梅芳;苑素云;曹敏;金若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