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亚玮
目的 研究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基因在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肿瘤组织及对照组相应部位组织,利用miRNA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分析,观察miRNA在外周血及骨肉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 筛查出骨肉瘤肿瘤组织中相关异常表达基因270个,上调miRNA基因15个,下调miRNA基因255个.上调及下调倍数大于2.5的miRNA 19个,上调大于2.5倍的miRNA基因8个:miR-21、miR-451、miR-218、miR-18a、miR-148a、miR-198、miR-195、miR-497.下调大于2.5倍11个:miR-29、miR-223、miR-183、miR-31、miR-654、miR-495、miR-493、miR-410、miR-409-5p、miR-409-3p、miR-382.外周血中异常表达基因178个,上调19个,下调159个.上调及下调倍数大于2.5的miRNA 21个,上调大于2.5倍的miRNA基因12个:miR-21、miR-451、miR-199a、miR-18a、miR-18b、miR-148a、miR-195、miR-497、miR-130b、miR-182、miR-374a、miR-301b.下调大于2.5倍的有9个:miR-29、miR-223、miR-410、miR-133b、miR-31、miR-206、miR-144、miR-493、miR-142-3p.两组结果有较高的重合性.其中表达特异性明显的是miR-21(上调),miR-29(下调).结论 骨肉瘤肿瘤组织与外周血在miRNA表达上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和一致性,其中miR-21和miR-29特异性明显,并预测其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
作者:马草源;镐英杰;刘亚伟;王正义;于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52例行PCI术且术后同时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理干预与舍曲林药物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53例)、心理干预组(B组,51例)和心理干预联合药物组(C组,48例).随访1 a,测定3组患者发病后0、12个月时HAMA、HAMD评分,3、12个月时调脂达标率,0、12个月时hs-CRP、Lp-PLA2水平,12个月时MACE发生率,分析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同A组相比,B、C两组12个月时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C组低于B组(P<0.05).②A、B、C组间3个月时调脂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调脂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调脂达标率较3个月时均升高(P<0.05).③同A组相比,B、C两组12个月时hs-CRP、Lp-PLA2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C组低于B组(P<0.05).④B、C两组12个月时MACE发生率较A组低(均P<0.05),且C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可明显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其近期预后.
作者:马翔宇;陈放;厉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短期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60例高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随访1 a,观察患者的生存状况.依据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差组,分析高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1 a后,恢复良好组45例,恢复较差组15例.两组年龄、病程、治疗方法 、并发心脏病及肺部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及并发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长病程、接受手术治疗、合并心脏病以及肺部感染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短期生存状况较差.
作者:张金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择许昌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尼妥珠单抗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CR 9例,PR 15例,SD 4例,PD 6例,总有效率为70.59%(24/34);观察组CR 18例,PR 13例,SD 2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91.18%(31/3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热、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光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分级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CHB患者,根据年龄≥40岁或年龄<40岁、ALT≥80 IU/L或ALT<80 IU/L、HBV-DNA≥107拷贝/ml或HBV-DNA<107拷贝/ml、HBeAg阳性或阴性各分两组,分别对比分析两组间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大小与不同ALT水平两方面,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HBV-DNA水平与HBeAg阳性与否两方面,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炎症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HB患者中,年龄与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胡春玲;王佳;顾心雨;武淑环;余祖江;李志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唇腭裂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120例超声筛查出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胎儿(观察组)和120例非唇腭裂胎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导致唇腭裂发生的5项因素(孕妇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孕妇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对上述因素进行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观察组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叶酸服用、唇腭裂家族史和MTHFR基因多态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孕妇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和MTHFR基因多态性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孕早期感染、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和MTHFR基因突变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依次为39.0%、50.5%、46.4%、40.7%.结论 孕妇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孕妇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MTHFR基因突变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娟;郭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值(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及HbA1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FBG、2 h PBG及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35/45);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42/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郭慧;师俊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郏县人民医院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呼吸频率、PaCO2和PaO2等指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护理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和PaO2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66/66).结论 对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豪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虞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29例)与观察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1例).分别测定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以及尿素氮(BUN)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Cys C、Hcy、β2-MG、Cr、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ys C、Hcy、HbA1C、β2-M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Cr及BUN,且观察组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Hcy、HbA1C、β2-MG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将其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玲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2%(37/4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ALB、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患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
作者:刘海涛;张海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与磁共振脑发育总成熟度评分(TMS)在评价早产儿脑发育、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10月在郑州儿童医院NICU治疗的早产儿55例,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2012》分为脑损伤组和无脑损伤组,依据胎龄分为≤31周组、31~35周组和≥35周组,生后同一时间点行NBNA评分及TMS评分.结果 脑损伤组各胎龄段NBNA和TMS评分均低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和TM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NBNA评分和TMS评分均能够准确反映早产儿脑发育、脑损伤情况,且具有相关性.
作者:邢珊;孙慧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镇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根据主视眼是否为弱视眼分为观察组(主视眼组)与对照组(非主视眼组),各4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同量治疗(目力训练、视觉刺激、戴镜等),对比两组治疗1、3、5、7个月后治愈情况以及视力矫正进步行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7个月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视力进步行数为(2.49±1.12)行,多于对照组的(1.82±0.71)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进步行数为(3.08±1.42)行,5个月后为(3.23±1.47)行,7个月后为(3.41±1.45)行,与对照组的(2.98±1.37)、(3.21±1.46)、(3.39±1.39)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短期内对主视眼有较好治疗效果,且视力进步行数显著增多.
作者:张拓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不孕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双侧通畅7例,单侧通畅13例,总通畅率为42.55%(20/47);观察组双侧通畅13例,单侧通畅20例,总通畅率为70.21%(33/47).观察组患者术后输卵管总畅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妊娠率[27.66%(13/47)]高于对照组[6.3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输卵管不孕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输卵管阻塞情况,实现输卵管再通,对于恢复患者生育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佳;谢扎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中药师在中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民权县中医院就诊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中药药师指导,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费用为(2881.67±15.37)元,对照组为(3571.19±16.27)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1例变态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1/25),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发生2例变态反应、4例中毒性反应、2例中毒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8/25),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4.00%(6/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6.00%(24/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治疗过程中行临床中药师指导可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及纠纷事件发生,提高满意度.
作者:赵玉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长征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以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龚新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商丘市立医院传染病科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阿德福韦酯治疗,予以观察组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TB、P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比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李娟;邢秀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8、IL-10、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依达拉奉与rt-PA静脉溶栓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收治的8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SGB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30 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GB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琳;王留根;李和平;赵幸娜;曾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中医门诊患者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及其血清标志物,观察分析有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血清标志物阳性表达模式规律,为HBV临床检测策略的合理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进行乙型肝炎临床检查的7010例门诊患者,检测标本中HBV的5种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发现11种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其阳性模式及组合较多的分别为HBsAb(58.37%)、HBsAg+HBeAb+HBcAb(3.92%)、HBsAb+HBeAb+HBcAb(2.07%)及HBsAg+HBeAg+HBcAb(1.54%).其中HBsAg阳性模式有5种,HBsAg总阳性率为7.40%,单独HBsAb阳性率为58.37%.有隐匿性HBV感染风险的HBsAg阴性且HBcAb阳性的占2.87%.HBsAg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21~60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患者男女占比比较(3.72%比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中医院门诊人群HBV的感染主要分布在21~60岁.应重视HBV隐匿性感染患者,采用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进行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对阻断HBV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胜国;许东亚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