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内皮素和脑利钠肽的影响

宫丽鸿

关键词:益气活血利水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人, 内皮素, 脑利钠肽, 血流动力学异常, 神经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激活, 心脏收缩, 心室重构, 临床治疗, 干预, 病理生理, 证候群, 心脏病
摘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严重阶段,其病理生理从单纯血流动力学的心脏收缩不良,发展为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心力衰竭证候群,因此,临床治疗不仅局限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兼顾到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干预和对心室重构的干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糖尿病病人血浆ET-1,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延缓细胞因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

    作者:王树国;张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三七总苷对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三七总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318例,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用三七总苷,每日3粒,加阿司匹林100mg/d;三七总苷组用三七总苷,每日3粒,疗程均为1个月.检查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318例病人中64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占20.1%.联合治疗组与三七总苷组服药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0.5%±11.7%,54.6%±10.3%,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三七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作者:李彬;毛静远;王强;张运;张其梅;郑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扩冠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络泰,对照组给予极化液及硝酸酯类药物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的改善、降脂、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络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管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温阳通脉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肾阳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温阳通脉颗粒对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通脉颗粒,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观察记录53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指标,采用TCD监测以了解治疗前后颅内血流供应及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中医证候的面色苍白或黧黑、便溏泄泻、脉沉细弱的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张波;鲍远程;陈怀珍;杨文明;王晓旸;王艳昕;汪瀚;童建兵;汪美霞;洪星;杨雄杰;方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①对住院治疗的296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进行性别、发病年龄、县域分布的回顾性分析;②采用多通道智能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晋北地区部分区县人群血清元素Cu,Zn,Fe,Ca,Mg,Se抽样调查;③将8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与90名健康人血清Cu,Zn,Fe,Ca,Mg,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存在明显区域性,高发区人群血清Zn,Se,Mg含量低于其他区域;而患病人群的这3种血清元素较健康人群更低.结论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与血清Zn,Se,Mg降低有关.

    作者:邢福泰;曹化东;刘世方;侯泽;张丽;侯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复元合剂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益气复元合剂配合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显效率76.2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显效率4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陈朝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为醒脑静组(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不用其他扩血管、抗凝和溶栓等治疗,但可用抗生素、降颅压、降血压等对症治疗,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肌力等级、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从开始治疗至肌力增加1级的时间(7.5 d)及疗效总有效率(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5 d和77.5%,P均<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显著.

    作者:李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栓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24 h Holter缺血总时间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86%(P<0.05),且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24 h Holter缺血总时间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季忠军;刘南萍;牟方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常见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照组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4周.病人接受观察前进行常规化验检查,检测心率、血压、心功能等指标.疗程结束时对上述指标再进行检查,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胸痛、胸闷、气憋、心悸、乏力等常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每搏量和心排血量的较对照组提高较为明显(P<0.01).结论 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CHD能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CHD病人的常见临床症状.

    作者:欧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及他汀类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病人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组)的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20 mg,常规组服安慰剂,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治疗3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IL-6,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 炎症在ACS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ACS病人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光辉;罗玉梅;郭继红;刘启明;万新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77例脑梗死病人螺旋CT脑血管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结果与临床多种因素、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7例脑梗死病人的CTA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颅内主要血管的病变分布情况、病变血管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颅内血管病变与头颅CT平扫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并发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出现动脉闭塞多,分别占闭塞血管总数的38%和2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三大并发症中两个以上者3支以上血管病变百分比高于其他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的发生不仅与大脑中动脉本身有关,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病变也有密切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阴虚阳亢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P<0.05).结论 颅内血管病变分布广泛,颈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关系密切,并发症与颅内血管病变数量密切相关,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中医证型明显不同.

    作者:司维;刘红梅;宁侠;洪霞;鲁嵒;吴小明;毛丽君;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硝普钠静脉输注,对照组用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速尿)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71.79%.结论 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见效较快.

    作者:宋忠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94例TI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静脉输注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TIA发作及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后两组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丹参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对TIA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2例)和葛根素组(23例).葛根素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葛根素注射液400 mg静脉输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ET-1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组与常规组血浆ET-1治疗前分别为(80.26±16.45)ng/L,(79.79±7.76)ng/L(P>0.05),疗程结束后分别为(62.32±5.93)ng/L与(72.34±6.32)ng/L,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液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

    作者:李阳;林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老年冠心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介入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应用冠心病病人特定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自测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病人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与药物组比较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4个大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叶芬;石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7例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预后.方法 对17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3个月至7年的随访.结果 17例患儿痊愈9例,恢复迁延4例,死亡2例,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影响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应用激素可改变预后.

    作者:刘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74例急诊PCI病人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慢血流-无再流组,分析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糖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严重心力衰竭、从症状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因性死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血糖水平、AMI前心绞痛缺如、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诊PCI可能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现象.入院血糖水平、AMI前无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急诊PCI术前0级血流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姜兆秀;陈小平;毛朝旭;马登峰;冯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醒脑静注射液救治中风病研究近况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常用于救治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近些年来,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中风病方面,不论是在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就此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谢明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急的征象,心跳呼吸骤停后的心肺脑复苏是危重病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心肺脑复苏(CPR)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原发病、开始复苏时间、各种复苏措施是否及时、正确等.

    作者:范青香;李忠平;李霞;耿敏;王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抗抑郁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作者:金星;史大卓;刘剑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