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辉;吉中强;纪文岩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采用人参皂甙Rg1治疗.于建模后24 h、2周和4周时杀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和心肌基本结构,并测量梗死面积,计算心室肌质量/体重、心肌梗死总面积/左心室肌总面积的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并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应用人参皂甙Rg1治疗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治疗组制模前为0.043%±0.023%,24h时为0.202%±0.081%,2周为0.937%±0.142%,4周为0.834%±0.110%;对照组制模前为0.046%±0.022%,24 h为0.056%±0.037%,2周为0.069%±0.045%,4周为0.064%±0.042%:治疗组制模后24 h、2周和4周的CD34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比制模前和对照组大鼠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在第2周、第4周时,心室肌质量/体重均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CD34阳性细胞浸润,其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其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结论 应用人参皂甙Rg1治疗AMI大鼠,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的干细胞数量,并促进干细胞归巢梗死心肌,分化为心肌细胞样细胞,缩小梗死面积,明显减轻心室重塑,保护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
作者:杨敏;陈广玲;陈畅;张钰;闫纯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与单用两药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及倍他乐克治疗组,对照A组单用倍他乐克,对照B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4周后观察3组降压效果及对心率的影响、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5%、12.5%;对照A组分别为80.0%、27.5%;对照B组分别为90.0%、40.0%.治疗4周后治疗组心率无明显改变,对照A组心率明显减慢,对照B组心率明显增快.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倍他乐克有协同降压反应,减少了副反应,并克服了两药对心率的影响.
作者:赵计兰;高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只限于治疗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贫血,研究已经证明,EPO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有广泛表达,通过对缺氧的凋节、抗氧化、增强细胞抗凋亡能力、促进血管生成、抗炎等多种作用机制参与心肌保护.EPO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陈晓敏;孙仁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病人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PCI术后心绞痛病人,于术后常规西药不作任何调整的基础上,加用杨积武导师潜心研制的益气活血方,每日1剂水煎服,服用1个月,并随访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的发作情况、心电图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等.结果 经益气活血方治疗后30例病人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0.0%,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为83.3%,硝酸甘油停减率总有效率为93.3%,且随访期间无加重及退出观察病例.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PCI术后心绞痛病人有很好的临床辅助作用,并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使PCI术后心绞痛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
作者:陈巍;杨积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扶正化瘀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各6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术后10 d开始灌胃给药,持续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CX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心肌梗死区域内,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CX43排列紊乱,阳性表达面积、平均光密度值和积分光密度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在梗死边缘区,扶正化瘀胶囊组CX43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模型组(P<0.01),积分光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CX43排列紊乱有所减轻,阳性表达面积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组CX43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模型组(P<0.01),积分光密度和阳性表达面积均高于模型组(P<0.05),CX43排列紊乱也有减轻.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能够部分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CX43重构.
作者:吴爱明;王硕仁;张冬梅;赵明镜;吕晞滢;翟建英;孙逸坤;倪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止颤汤对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帕金森病病人分成中药止颤汤治疗组(中药组)与西药培高利特(协良行)治疗组(西药组).两组病人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中的运动检查量表计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下降程度,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UPDRS评分下降4.55分,西药组下降4.49分,两组治疗后UPDR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西药组的53.33%(P<0.05).观察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毅;王慧新;李如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A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 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表现.
作者:周洁;刘勤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益髓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益髓平眩汤组(治疗组)予益髓平眩汤,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强力定眩片组(对照组)予强力定眩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同类作用的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髓平眩汤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作者:刘涛;牟新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液黏稠度、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病人(P<0.05或P<0.01).结论 高血液黏稠度、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潘晓帆;周其达;华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起搏器形状的进展人工心脏起搏器按心脏起搏时放置的位置可分为体内及体外两种.大面积集成电路和其他超小元件的应用,使体内起搏器逐渐向小、轻、薄、寿命长、可靠性强的方向发展.目前体内起搏器质量不到30 g,体外起搏器也逐渐被研究,从1975年起,Willian等就开始研制,1978年制造了第一台体外起搏器.体外起搏器的形状和大小像一包香烟,放靠在病人的胸壁处.
作者:芦婷;李学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脑部神经组织的细胞内,脑内神经组织受到破坏后释放到血液中去,检测CK,LDH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急性病毒性脑炎脑内神经组织的破坏程度,为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学英;杨玉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依伦平)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标准,将2006年5月-2007年8月我院门诊接诊的高血压病病人100例分为肝阳上亢组50例和非肝阳上亢组50例,全部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经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肝阳上亢组50例,降压显效24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非肝阳上亢组50例,降压显效19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据此应用西药降压,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石洁;商秀洋;胡元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风后抑郁中医移精变气法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中风伴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医移精变气法综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和黛力新药物治疗(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2个月、3个月末用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检测.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HAMD和CSS评分分别为6.15分±3.88分与6.53分±3.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5分±5.15分与8.71分±3.89分(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移精变气法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轻中风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作者:白丽丹;陈国成;陈湛豪;梁志亮;陈善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刺锥体交叉区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玉枕至天柱的连线区域,即锥体交叉区(位于锥体交叉前后在体表的投影)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并与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0%),且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结论 针刺锥体交叉区可明显预防或延缓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减轻痉挛的程度,增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针刺锥体交叉区是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有益补充.
作者:曹辰虹;赵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直接、直观的检查手段,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方法,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术前必需的检查,是评价病变严重程度、估计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的客观依据.体表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肌缺血常用的无创性手段之一.冠状动脉病变与体表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的联系,现对21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电图及CAG检查,并对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雷成宝;刘利平;郭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川山化瘀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住院和门诊的颈动脉斑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对其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颈动脉血流参数、颈动脉斑块等指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川山化瘀胶囊有较好的降脂、降低血黏度、改善脑供血以及减轻、稳定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82.3%(P<0.05).结论 川山化瘀胶囊对颈动脉斑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白民刚;谷刚;张桂英;汲广成;石永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DM病人绝大多数(95%),其基本病理生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IR)及(或)胰岛素分泌缺陷.现代研究发现从糖耐量正常(NGT)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及DM的过程中IR始终存在,可以说DM患病率的增加是由于IR的增加,因此加强对IGR及DM人群的干预,改善IR以期减少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DM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作者:王立琴;曹莹;蔡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刺风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E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风池穴和口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清TXB2及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血清TXB2水平降低,而6-Keto-PGF1α浓度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风池穴降压效果明显,且对血清TXB2及6-Keto-PGF1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黄晋芬;韦翠娥;贺建平;冯金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7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参数有明显的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秦春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8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桂利嗪(脑益嗪)口服,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连续观察3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P<0.05),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较脑益嗪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和脑血流速度.
作者:毕淑珍;陈锦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