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曲效琴

关键词:阿立哌唑, 舒必利,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摘要: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两组均治疗4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87.1%优于舒必利组的64.5%(P<0.05);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和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与舒必利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精神症状评分减分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舒必利,且不良反应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64层螺旋CT联合hs-CRP检测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病人依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与斑块的关系.结果 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hs-CRP,Hcy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炎症和Hcy与不稳定斑块破溃发生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检查结合血清hs-CRP,Hcy水平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邢金平;来春林;刘晓红;冀友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缺血中风急性期应用阴阳辨证的证候分级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采用阴阳辨证方法的证候学基础.方法 对1 150例次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分别按照阴阳辨证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证候采集,并得出阴阳分类和证候辨证诊断的证候分级.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中风病六类证候分级对急性期阴阳两类别之间的意义.结果 风证、瘀血证是缺血中风病急性期共有的证候群,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痰证是诊断为阳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阳类证诊断有意义的重要证候指标(P<0.05);气虚证是诊断阴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阴类证诊断起作用的证候指标(P<0.05).结论 阴阳辨证方法在缺血中风急性期应用有较可靠的中医证候学基础.能够为临床辨证服务.

    作者:缪晓路;黄燕;裴建;杨友松;王新志;谭吉林;李军;顾卫;曹晓岚;董梦久;魏江磊;汪涛;刘军;邹忆怀;陈眉;安冬青;董少龙;董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病人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运动-静息心肌显像中不同显像方式及显像结果异常类型对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追踪了206例行运动-静息(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病人,随访时间(1~56)个月,随访间期为(33.25±14.95)个月,出现心脏事件终止随访,未发生心脏事件者随访皆大于18个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梗死面积扩大及再血管化治疗.结果 约206例在一周内经历运动-静息心肌显像,正常组133例,可逆性灌注缺损组20例,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51例,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65.0%,7.8%,经多样本率两两比较的χ2分割法分析可逆性灌注缺损灌注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正常组和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0),而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0).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累积未发生心脏事件率曲线,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P<0.001),其中可逆性灌注缺损组预后差;不同显像方式中,静息与运动方式均阴性或均阳性对心脏事件的发生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8.94和5.80,P<0.05).结论 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可逆性灌注缺损是估测心脏事件发生的良好指标,运动显像阴性的病人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静息显像阴性者.

    作者:武志芳;李思进;刘海燕;刘建中;王进;胡光;张万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7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尿激酶溶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序贯入选1996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 AMI,并接受尿激酶溶栓的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选病人73例,其中溶栓再通45从事贸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开始时间、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溶栓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定性评价上述临床指标有助于判断AMI溶栓疗效.

    作者:赵宇卉;陈还珍;王兆宏;李小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0.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胡志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电图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冠心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根据CAG确定病变范围,以心电图Ⅲ导联、Ⅱ导联、aVL导联低电压(依次为指标A、指标B、指标C),电轴左偏(指标D)、V5和V6导联ST改变(指标E)及合并心律失常(指标F)作为判别标准.结果 192例病人中,单支病变74例,双支病变65例,多支病变53例;各指标识别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0.19%、83.45%;15.09%、85.61%;22.64%、80.58%;52.83%、67.63%;71.70%、60.43%;28.30%、84.89%.V5和V6导联ST的敏感性高,Ⅱ导联低电压的特异性高,合并心律失常的准确性高.结论 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初步判别冠心病的多支病变.

    作者:杨晓帆;宫剑滨;江时森;陈锐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眼针配合针刺龈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358例

    目的 观察眼针配合针刺龈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其眼针配合针刺龈交穴(治疗组)和单纯的眼针(对照组)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358例,基本痊愈148例(41.3%);对照组339例,基本痊愈93例(27.4%),两组基本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针配合针刺龈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较单纯的眼针疗法获效显著.

    作者:孟庆良;孟凡辉;张海芝;孙沙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活血降糖胶囊对T2DM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1月龄SD大鼠45只,随机取8只为空白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其余为实验组,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灌服活血降糖胶囊悬浮液1.44 g/(kg·d)和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治疗30 d后,取主动脉做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观察其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程度.结果 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出现典型粥样硬化病变,活血降糖胶囊中药组动脉膜受损程度有所减轻.模型组主动脉血管壁NF-κB表达明显增加,活血降糖胶囊中药组均可降低其主动脉NF-κB表达(P<0.05).结论 活血降糖胶囊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壁NF-κB表达的作用,发挥对抗血管壁的炎性损伤作用.

    作者:黄霖;李迎新;刘华;陆冬晓;罗崇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手术病例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老年病人的代谢和代偿功能减退,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使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甚至麻醉意外偶有发生。鉴于此,我院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了改进,即采用硬膜外加浅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武天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参芍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芍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芍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0%,均优于对照组的86.8%,78.9%(P<0.05).结论 常规治疗加参芍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董永吉;王彦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结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456例江苏籍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血清脂蛋白(a)[Lp(a)],调查江苏人群血清Lp(a)水平是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着显著关联,以及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个预测指标.方法 选择2002年7月1日-2003年4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为胸闷、胸痛而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467例江苏籍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所有造影的结果均由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生判读,将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对角支及右冠状动脉的管腔面积狭窄百分数相加,即得到冠状动脉病变分数(CS).所有病例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5 mL,经EDTA抗凝,进行血生化27项检查,从中获得Lp(a).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全部样本中,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分数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只是在老年(>55岁)男性,两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Lp(a)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但在老年男性中,其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陈波;杨志健;王连生;朱铁兵;曹克将;马文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两组均治疗4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87.1%优于舒必利组的64.5%(P<0.05);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和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与舒必利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精神症状评分减分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舒必利,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曲效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心汤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复心汤对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复心汤治疗组(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7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及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比较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作者:魏美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前提条件必须是脑卒中,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对PSD的研究已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姚能云;徐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洛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联合坎地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 将8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组(B组,20例)、坎地沙坦组(C组20例)及联合用药组(A组,40例),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的降压疗效.结果 A组总效率为97.5%,B组为70.0%,C组为60.0%.结论 非洛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优于其中单一药物治疗.

    作者:秦树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时边支血管累及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边支血管累及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02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据病变形态分为A组(边支血管开口处狭窄<50%)、B组(边支血管开口处狭窄50%~70%).观察支架置入时对各组边支血管开口的影响及其与hs-CRP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支架置入时对边支血管血流无影响、轻度影响、明显影响的病人在两组内比较hs-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发生病例数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但在对边支血管血流同等影响程度的病人间比较,hs-CRP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时边支血管累及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范春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心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和福辛普利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早期EDN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福辛普利(10~2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脂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脑心通胶囊和福辛普利联用能改善EDN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作者:张书申;王芳;乔苏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时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C3~C7夹脊穴穴位埋线方法,每10 d 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C3~C7夹脊穴、风池等,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

    作者:赵利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病人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9例),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RP为(2.67±0.54)mg/L,较治疗前(4.36±0.42)mg/L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4.31±0.36)mg/L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3.33%,优于对照组的55.17%(P<0.05).结论 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的作用.

    作者:牛永红;张玉平;牛宇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住院并确诊冠心病房颤的病人25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合并危险因素、心室率、房颤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结果 各种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居多,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滞血瘀型(32.4%)>痰浊阻滞型(26.3%)>心脾两虚型(15.4%)>肝肾阴虚型(13.5%)>水饮凌心型(8.1%)>心阳不振型(4.2%).结论 冠心病房颤病因以血瘀为主.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房颤的主要病机.

    作者:尹克春;李星河;陈力;刘淑娟;周文斌;陈伟清;杨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