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黏附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岳增辉;严洁;常小荣

关键词:高脂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
摘要: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服用步长稳心颗粒4周,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62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达70.96%.房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对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

    作者:谢富兰;严晓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黏附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岳增辉;严洁;常小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软脉降脂胶囊大、中、小剂量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软脉降脂胶囊组灌服其生药,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4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脂;取主动脉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软脉降脂胶囊组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图像分析测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AS病变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总面积明显增加(P<0.01);软脉降脂胶囊组AS病变较高脂血症纽明显减轻,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软脉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马慧萍;郑广娟;张静;赵洪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百优解加柴胡疏肝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缺血58例,脑出血22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20 d后进行测评,因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影响语言理解和情感表达的除外.抑郁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分类[3],<7分为无抑郁;7分~17分为轻度抑郁;18分~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作者:谭莲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型行为与冠心病相关研究进展

    通过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病机制及A型行为的矫正方法、疗效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作者:杨树英;王芸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脑出血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一氧化氮(NO)供体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病人1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 mg,7 d后改用阿魏酸钠200 mg.应用14 d,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67%.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7%和10.11%.发病第7天,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血肿带;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周围水肿明显.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有良好的稳定血压,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促进血肿吸收作用.

    作者:马婉嫕;李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致低血糖症治疗分析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也是重要的并发症.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低(静脉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而引致一系列的症状时称为低血糖症.因此反复发作低血糖或低血糖持续时间较久均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低血糖反应轻者感头晕,出汗,心跳加速,心慌,面色苍白,虚弱,手足震颤,饥饿感.重者说话含糊,语无伦次,昏昏欲睡,行为怪异,精神失常.严重者全身抽搐状似癫痫发作,终致昏迷死亡.老年人低血糖时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因而低血糖症必须紧急处理.

    作者:张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措施

    目的探讨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太原铁路中心医院近10年心脏猝死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心脏猝死的构成、预测方法、预防救治的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具体执行有一定差距.讨论医疗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普及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安全水平.

    作者:汪洁;阎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

    作者:王滨;姜博仁;周苏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温及蟾酥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低温和蟾酥及两者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物理降温组(C组)、蟾酥组(D组)和物理降温+蟾酥组(E组),并分设基础、结扎前30 min、结扎或穿线即刻、结扎或穿线后30 min和旷置或再灌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8个时点,动态监测体温,监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液及缺血区中央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和乳酸(LD)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0 min的家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比较,明显改善血清及心肌MDA、FFA、LD和SOD含量,显著升高心肌ATP活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联合应用降温和蟾酥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降温组或蟾酥组(P<0.05).结论低温及蟾酥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者合用保护作用更显著.

    作者:邵玲;任江华;曹茂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洛地平合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到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血压病病人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减少靶器官损害及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高血压病病人使用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合用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加大剂量单用非洛地平治疗作对比,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国;王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安腿23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中23例病人均为2000年-2003年我科门诊复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4岁,首次发病后皆经CT证实.治疗前复查CT提示出血后软化灶,有不同程度脑萎缩14例,内囊内侧型17例,内囊外侧型6例,脑电图检查提示以中低幅α波为背景节律,α波调节调幅差,α波受光抑制不完全.有13例过度呼吸后额中央区及双颞区阵发性波发放,出现时间长,5例见有散发性尖波单个发放,振幅在110mV,有2例出现低电压,有3例脑电图基本正常.

    作者:刘丽艳;庄建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2001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2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72例病人均根据游氏VBI临床诊断标准及1989年WHO对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标准诊断,并经TCD和CDFI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2例入选病人,男44例,女28例,年龄60岁~87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施海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血栓形成时间、血浆GMP-140、TXB2/6-Keto-PGF1α及t-PA/PAI的影响.方法在喂饲高脂饲料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电刺激颈总动脉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GMP-140、TXB2、6-Keto-PGF1α、t-PA/PAI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t-PA/PAI水平,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栓模型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浆GM-PL-140含量、TXB2及PAI含量下降;6-Keto-PGF1α、t-PA/PAI含量增高.结论蒺藜总皂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殷惠军;周大勇;蒋跃绒;罗兰;史大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病窦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65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不适2月,加重2 d再次入院,1月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当时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0/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

    作者:蒋铭;聂戎剑;马凤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海产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160 g~180 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血压纽及治疗组.于术后第10天,大鼠灌胃冬虫夏草煎剂2 mL,每天2次连续20 d,观察冬虫夏草对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冬虫夏草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高血压大鼠的心肌肥大及血管重构.结论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秀香;王国秋;马克玲;安鼎伟;李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利嗪10 mg,昏迷者从鼻饲管注入,连服1月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发病后72 h内接受治疗,超过72 h则不入选.结果治疗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脑血管痉挛治愈率、脑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且未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作者:朱永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8例疗效观察

    目前低血压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以改善症状为主,我们对68例门诊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病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辅助三维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入选标准、手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开展CT辅助三维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62例,分别于脑出血后8 h、8 h~24 h、24 h~72 h行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致残率下降6.5%,KPS评分70分以上者由0例升为154例,3个月时增至182例.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适时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建生;张生福;何一飞;樊丽华;王庆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近年来对糖尿病的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日益增多,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研究为糖尿病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然而笔者在导师杨叔禹教授的指导下,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理论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试述如下.

    作者:陈弼沧;吴秋英;张竞之;杨叔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