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陈弼沧;吴秋英;张竞之;杨叔禹

关键词:糖尿病, 证型, 指标相关性, 研究文献, 临床流行病学, 相关性研究, 系统评价, 理化指标, 客观依据, 定性分析, 杨叔禹, 理论, 导师, 辨证
摘要:近年来对糖尿病的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日益增多,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研究为糖尿病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然而笔者在导师杨叔禹教授的指导下,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理论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试述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作者:高凌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对高黏血症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血症或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与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贯穿于整个过程;也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导致其恶化.因此,深入研究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变形特性及其黏滞性、凝固性的变化规律,对多种疾病的预测、鉴别诊断、治疗指标和预后判断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该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治疗方法不断增加,治疗手段逐步完善,但重视程度尚显不足,某些认识尚较模糊.笔者在此陈以管见,以期引起临床重视、统一认识,对防治该病有所帮助.

    作者:陈守强;张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肿消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脑肿消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脑系数、脑含水量、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结果脑肿消方大、小剂量组及维脑路通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以脑肿消方大剂量组作用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消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白钰;王光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近年来对糖尿病的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日益增多,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研究为糖尿病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然而笔者在导师杨叔禹教授的指导下,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理论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试述如下.

    作者:陈弼沧;吴秋英;张竞之;杨叔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猝死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同时对β受体阻滞剂的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论述.

    作者:王睿;吕吉元;贾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33例面神经炎不同疗法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及相关卫生经济问题.方法将233例确诊的面神经炎病人分为A组(常规西药加中药牵正散加味,7 d后加针灸、TDP)、B组(常规西药,7 d后加针灸、TDP)、C组(常规西药加初诊即刻起针刺、TDP),3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经治疗后A组、B组、C组显效率分别为96.2%、91.0%、81.8%,A组起效快,与B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花费大,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对花费少.结论中西药联用加针灸理疗,可提高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但花费大.单用西药及针刺理疗花费少,但疗效稍差.急性期即时局部针刺治疗不利于面神经炎及早恢复.

    作者:杨万章;张志兰;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脑出血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一氧化氮(NO)供体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病人1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 mg,7 d后改用阿魏酸钠200 mg.应用14 d,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67%.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7%和10.11%.发病第7天,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血肿带;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周围水肿明显.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有良好的稳定血压,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促进血肿吸收作用.

    作者:马婉嫕;李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随着对ACEI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ACEI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优越性也日益显现,临床以第一代卡托普利(开搏通)和第二代贝那普利(洛丁新)应用较为普遍,第三代的赖诺普利等则较少.近来临床研究表明,ACEI除降压外,还可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而且已成为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现将我院应用ACEI的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张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延髓出血致Wallenberg's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62岁,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及饮水返呛3 d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前3 d在做饭过程中突然出现眩晕,呈持续性,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及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行走不稳,但四肢活动尚好,自认为劳累过度,未引起注意,即卧床休息,未进食,次日起床后症状不缓解,并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困难,吞咽不能,随后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170/80mmHg(1 mmHg=0.133 kPa),当时考虑为脑供血不足,给予改善循环及降压等处理2 d,症状未能缓解,即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侯玉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病窦综合征1例报道

    1资料[病例]女,65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不适2月,加重2 d再次入院,1月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当时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0/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

    作者:蒋铭;聂戎剑;马凤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报道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8例,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盐类、钙拮抗剂治疗.降纤酶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降纤酶10 IU,连用3 d,继而5 IU,连用7 d,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降纤酶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71.05%(P<0.05);心电图(∑ST)改善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梁友平;张志宏;杨云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白蒺藜及其有效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白蒺藜以其确切的疗效从古至今一直被临床广泛应用,其有效成分蒺藜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已多年,药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白蒺藜及其有效成分近10余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疗效观察,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总结,以供临床及科研参考.

    作者:郭艳;殷惠军;史大卓;王显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2001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2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72例病人均根据游氏VBI临床诊断标准及1989年WHO对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标准诊断,并经TCD和CDFI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2例入选病人,男44例,女28例,年龄60岁~87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施海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

    作者:王滨;姜博仁;周苏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早期尼莫地平复方丹参联用治疗脑出血45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尼莫地平、复方丹参联用在脑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2例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复方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24 h至3 d内加用尼莫地平20 mg,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第7天加用复方丹参1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病人均观察15 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之差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57.44%(P<0.05).结论早期尼莫地平与复方丹参联用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病情及预后.

    作者:李霖;许宏伟;谭永祥;李润松;李艳红;谢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软脉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软脉降脂胶囊大、中、小剂量组,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软脉降脂胶囊组灌服其生药,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4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脂;取主动脉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软脉降脂胶囊组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图像分析测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AS病变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总面积明显增加(P<0.01);软脉降脂胶囊组AS病变较高脂血症纽明显减轻,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软脉降脂胶囊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马慧萍;郑广娟;张静;赵洪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损害与认知障碍

    脑血管损害可以引起认知缺陷,从轻度语言受损到完全性痴呆,阐述了有关血管性痴呆的一些新的临床方面研究和中风后认知损害的胆碱能机制.

    作者:郭咏梅;李光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与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明确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对胸痹心痛的证型影响,以寻找胸痹心痛的辨证客观化的宏观指标.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冠心病的不同危险因素对证型的影响.结果女性阴虚证和气滞证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血瘀证(52.1%)显著高于女性(31.5%).男性冠心病组的血瘀证显著高于男性非冠心病组和女性非冠心痛组(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的女性的阴虚证和气滞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的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阴虚证显著高于男性正常组.虚证组的体重指数、发病年龄、胸痹心痛病程均分别低于虚实夹杂证(P<0.05).内向组的气滞证显著高于性情平和组和性情急躁组,而痰浊证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性情急躁组的气滞证显著高于性情平和组(P<0.05).非吸烟者的阴虚证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吸烟者的血瘀证和痰浊证高于非吸烟者.饮酒对胸痹心痛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影响.肉食嗜好组的痰浊证显著高于非肉食嗜好组(P<0.05),肉食嗜好者的冠心病组和的痰浊证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Fat1c0)和无肉食嗜好的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证型分布无特殊性.结论性别、体重指数、患病年龄、胸痹心痛病程、性情、吸烟、肉食嗜好的临床证型各有特点,而饮酒嗜好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不同其证型无特殊.

    作者:李健;丁邦晗;张敏州;张维东;张崟;马长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洛地平合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到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血压病病人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减少靶器官损害及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高血压病病人使用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合用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加大剂量单用非洛地平治疗作对比,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国;王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与长期疗效观察

    本研究采用心肌静息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GSPECT)观察了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效应及长期疗效,并探讨了起始剂量的选择,希望促进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合理用药,使心力衰竭病人从中得到更大的获益[1].

    作者:陈洁;张水旺;刘卓敏;张丽贞;李思进;胡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